从一踏上军事生涯的道路开始,他的体魄就注定了要在奔波和驰騁中才能健壮。无日无夜地躺在又潮湿又狭窄的房间里,除了面对一个冒烟的火炉,看不到一个来访的客人。
1815年5月份的一天,难受得无法忍受的拿破仑终于派人叫来了奥默阿拉医生。
从1819年起,拿破仑的病就越来越多了。1820年病情加剧,在1821年初,拿破仑允许来为自己治病的医生发现其病情相当严重,他只能有时出来散步了。
从1821年3月开始,拿破仑时常感到肝部异常疼痛,而且发作的次数逐渐增多。
4月5日,阿诺特医生通知拿破仑的随从人员说,病人的情况十分严重。当疼痛稍稍减轻的时候,拿破仑力图让大家心情轻松些,就对自己的病取笑说:“病是从内部来的滑铁卢。”
4月13日,他命令蒙托隆记下他口述的遗嘱。4月15日,他亲自抄写了这个遗嘱,并在上面签了字。
4月21日晚上4点钟,他突然口述了一个改组法国国民近卫军的方案,以便在保卫领土不受侵犯时能够最合理地使用它。
5月2日,医生告诉随从人员说,死神已经十分临近了。5月5日傍晚,拿破仑在半昏睡状态中从床上跳下来,倒在了身边人的身上。他们把拿破仑抬起来后,他再也不能恢复知觉了,接连几小时都躺着不动,睁着眼睛,没有呻吟。他以前在最疼痛的时候也几乎不呻吟,而只是辗转反侧。在拿破仑的房间里,聚集了他的随从人员和仆人,有的在床边、有的在门边。拿破仑动了动嘴唇,但是人们几乎什么也听不清。
离床很近的人听见拿破仑的最后的话是:“法兰西……军队……先锋……”
1821年5月5日下午6点钟,黄昏之前,拿破仑与世长辞了。哭泣着的仆人把拿破仑所保存的、在1800年5月14日马伦哥战役中所穿的大氅盖在他的身上。然后,总督和军官们走了进来,向死者低头致哀。
由于英国当局不同意遗骸返归故里,波旁王朝更怕拿破仑的归来闹出一场“死人革命”,于是,4天以后,遵从拿破仑生前的第三遗愿,将拿破仑安葬在圣赫勒拿岛一处有一股清泉、两棵垂柳的幽谷中。
半个月后,拿破仑的随从们登上了一艘“骆驼号”的英国船,离开了大西洋里这座他们几乎度过了6个年头的孤岛,开始回到欧洲去。
当“骆驼号”在海上航行到第59天,即7月25日时,船已进入欧洲水域,这正是拿破仑安排好拆读他遗嘱的时间。于是船长蒙托隆将马尔商、贝尔特朗、神父安格罗·维格等人叫进他的舱房,当着大家的面刮掉他手里一份文件的封蜡,用钦差宣读圣旨一样的声调,高声流利地朗读了拿破仑的遗嘱。在这份遗嘱中,拿破仑将自己的遗产部分赠给了那些与他共过患难的下属作纪念。就连他记忆所及,在他的事业的早期阶段为他服务过的人们,也得到他的一笔较小的遗赠。在拿破仑身边服务的侍从,如马尔商等人,都得到了拿破仑不薄的遗赠。
过了许多年,在瑞典、在美国,许多医学专家对当年拿破仑的死是病魔作祟,还是被害身亡提出了质问。
这个质问的提出在欧洲乃至世界曾掀起过哗然大波,由于当年有人带出的拿破仑的头发保存完好,使这质问有了可信性。医学专家们认为,当年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并不是被肝炎、胃癌夺走了生命,而是在英国权贵的旨意指使下,用砷(shen)毒杀了拿破仑。
医学专家们指出,砷这种药物,早在古代就已为人熟知了。拿破仑以前的几百年间,它在法国特别流行。
在许多情况下,砷是投毒者的一种理想工具。若反复使用很小的剂量,可以使人慢性中毒,时间可以持续几个月或几年。而其小毒症状却不易被诊断出来。
在拿破仑的病案记录中所描绘的胃痛、呕吐、常常发冷、日渐肥胖等症状,恰恰都是砷慢性中毒的常见症状。而且拿破仑的肝脏肿大,亦无别的原因可追寻——除了砷慢性中毒。专家们还指出,当拿破仑长眠20年后——即1840年12月,法国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法国,并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荣誉军人院。坟墓挖开后,人们发现拿破仑的尸体依然完好无损。按常规,一具尸体经过20年是一定会化成白骨的,而拿破仑的尸体正因为体内贮存了大量的砷,从而使其腐烂过程大大减慢了。
拿破仑的死亡之谜就这样被破译了。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们为此都怦然心动。他们中有人曾这样评述过他:“这个最终把无数人的向往与思念引向南大西洋那块孤独的岩石的人,必将永远立于人类历史上千古不朽者的最前列。”
但毕竟,一切风暴都停息了,太阳又放出了一阵灿烂的光辉。一颗伟大的帝星,就这样划破夜空,悄然陨落了,然而其熠熠之光必将永载人心。
就像拿破仑自己说的:
天才就像流星,注定要为照亮自己的时代而燃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