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话,就是说假话。一般说来,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是一种不良行为。但是,从来没有撒过一次谎的人,世界上是没有的。有位作家说:“我们几乎在会说话的同时,就学会了撒谎。”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谎成了人们交往与沟通中的一种生活必需。
日本学者本明宽在其《好感学》中,将谎言分成九类:
(1)以自己为中心的谎言——不分彼此。
(2)空想虚构的谎言——空想性。
(3)掩盖自己缺点的谎言——自我防护。
(4)避免受责备的谎言——自我保护。
(5)阿谀奉承拉关系的谎言——生活技巧。
(6)充分表现自己的谎言——自我显示。
(7)舍己助人的谎言——英雄意识。
(8)企图蒙骗他人的谎言——******性。
(9)对撒谎麻木不仁——病态谎言癖。
本明宽所说的谎言,大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说谎,而我们说生活中应说点儿“谎话”,则是以利他为出发点的说谎。这种“谎话”可分为四种:
1.善意的“谎话”
这种谎话是出于对别人利益的考虑,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去编织一些谎话。例如,对癌症患者撒谎说不是癌,以免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恶化;对生病的孩子撒谎说药不苦,是为了让他把药吃下去,治好病;对老人说他长得年轻,是为了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让他生活得更带劲儿;对妻子炒的莱虽感咸点,但却说味道好极了,是为了慰劳她的辛苦。
2.应急的“谎话”
交谈时害怕对方斥责,为逃避恐惧而撒谎;或者身处进退两难境地,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而撒谎。比如,恰好要陪妻子上街,或与情人约会,这时只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也就是在不破坏朋友情绪的原则下,以谎话作为拒绝的手段。
3.调侃的“谎话”
在言谈中,为了强调言谈内容的情景,故意把未曾发生过的事编入事实,以增强谈话气氛。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兼评论家萧伯纳即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4.社交的“谎话”
社交的“谎话”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我们会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其实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招待客人时,主人头痛欲裂却装出笑容,以免扫大家的兴,让客人多玩一会儿,其实早就盼客人散去,好上床休息。这种“谎话”具有牺牲自己利益、顾全别人的功能。
当然,讲这种利他的“谎话”,必须记住:你的“谎话”必须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宽人之心、利人之事为目的,否则,将跟真正的谎话无二。“谎话”的设计应该自然可信,任何紧张造作和夸大其辞,都会引起听者的怀疑和反感。这种“谎话”使用频率不应太高,更不能真谎假谎混合使用,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个虚伪的人,即使是以利他为目的的那份情,也将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