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来,不过是虚惊一场。
皇帝一行终于看见,奔来的,不过是一大群拖儿带母的逃难的百姓,并不是什么叛军。
皇家眷属门,心情终于放松了下来,急忙又开始忙碌起来,哄着孩子们。
那些逃难的百姓,看见这些达官贵人,一个个饥肠辘辘,狼狈不堪,不禁有些同情。
皇家眷属们,一些人在望贤宫外,四处张望;一些人在路边寻找着野菜、树叶,甚至采摘着没有成熟的瓜果之类充饥,老人孩子在不停地流泪哭泣。
这些善良的百姓们,不禁对达官贵人们大起恻隐之心。
他们把随身携带的高粱饽饽等寒碜的食物,施舍给了这些显赫的贵人们一些。
这些逃难的贵人,不顾脸面,也没有讲究食物是否洁净,就争先恐后地,为自己和妻子孩子争夺起来。
可是,食物毕竟非常有限,施舍的这些食物,仅够慰解大家的一点饥渴问题。
显赫的贵人们,把百姓们进献的高粱饽饽等糙米饭抢食净尽后,大家依然无法填饱自己的肚子。
有的年老体衰的人,为了孩子们能够吃上一些,甚至根本就没有沾上一粒食物。
他们明明知道,逃难的百姓,也没有携带更多的食物,还是用求乞的目光,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百姓。
“乡亲们,你们谁家还有多余的食物饮水,分给贵人们一些!孩子们饿得实在可怜啊!我们家离得近,等形势好转一些,我们回家弄去。”
带领乡亲们逃难的乡绅郭从谨,见孩子们哭得十分可怜,急忙又呼吁道。
“我这里还有一点!”逃难的百姓,竭尽所能,又找出了一些食物,分给老人和孩子,但还是不济事。
饥饿的皇家眷属们,看着皇帝和百姓,再次哭成了一团,情景凄凉万分。
2
李隆基看见这样凄惨的场面,勉强地咽下了几口饽饽,吃了一块炊饼,喝了几口水之后,就再也吃不下去了。他急忙把剩下的食物,交给了身边的人。
李隆基忍不住地落下热泪来。他强忍住自己的眼泪,悄悄地走开,回到了宫眷堆里。
见那些达官贵人们,平时极端轻视的,无知无识的黎民百姓,在国难当头,自己也没有携带多少食物饮水的情况下,居然对皇帝一行,还如此地慷慨大方,那么厚道亲近,李隆基更加内疚感伤,心中也越发愧悔。
李隆基内心十分感激,急忙对杨国忠下旨道:
“国忠啊,你立即去拿些钱,分送给那些贫苦的百姓。
替朕感谢乡亲们,多谢乡亲们送饭,送水,送衣物,送草料的浓浓情意,慰勉乡亲们的辛劳和忠心。”
杨国忠急匆匆地带领侍卫,走到乡亲们上边,前去传达皇帝的旨意,感谢乡亲们。
3
那些拖儿带母的百姓,虽然有些惊慌失措,脸上露着凄苦伤悲的表情,但依然不改淳朴和真诚善良的本性。
百姓们紧紧地聚在李隆基的身边,簇拥护卫着皇帝,久久也不愿散去。
百姓们紧紧地围住皇帝李隆基,哭成了一团,都不愿皇帝一行,出发南去。
眼见此情此景,李隆基泫然欲滴。
当着皇家眷属,禁卫军将士、高力士等臣僚,及父老乡亲的面,李隆基也忍不住留下了一眶眼泪。
4
痛定思痛,李隆基当着乡亲们家,忍不住痛切地责备起自己的过失来:
“朕的罪孽深重,对不起天下百姓啊!”李隆基掩面悲泣,痛苦自责。
“如今的惨景,都是朕一手造成的啊!朕实在是太糊涂了啊!朕如今是愧悔不已啊!
朕用人不当,养虎为患,相信安禄山叛贼的谎言,最终铸成了安禄山反叛的大错,对不起父老乡亲,对不起天下百姓啊!
看见如今这样的凄惶局面,朕实在无颜,面对天下百姓,实在愧对父老乡亲啊!
老天啊,都是朕犯下的过错,你要责罚,就责罚朕吧!不要把灾难,降给朕的无辜百姓啊!”
李隆基伤心欲绝,顿脚捶胸地哭泣起来,周围的哭泣声,响成了一片。
5
眼见皇帝愧悔满面,悲痛欲绝,痛切地责备自己,乡亲们都热泪盈眶。
带领乡邻们一道逃难的那位德高望重的乡绅郭从谨,也是老泪纵横,情不能自已。
乡绅郭从谨,虽然已经将近八十岁,满面皱纹,须发皆白,依然精神矍铄,头脑清醒。
他使劲地挤开人群,挣扎着,走到了李隆基的身边,代表乡亲们,向皇帝进言,安慰着皇帝。
郭从谨的那些话,到了此时,还一直萦绕在李隆基的心里,震撼着李隆基早就已经麻木了的心灵。
李隆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认真虚心地听取过,并且耐心细致地接受过这样的谏言了。
6
乡绅郭从谨,那时恭敬地向李隆基行了一个大礼,握住李隆基的手说道:
“陛下啊,小民今天有幸,能够得见圣上龙颜。小民冒死进言几句,敬请陛下倾听。
陛下啊,小民听说,每一个王朝兴盛灭亡的征兆,都会显示在天心民意之中。
陛下英明睿智,见多识广,擅长洞察万物,剖析古今,一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
乡绅郭从谨的话,在李隆基的耳畔回响不停。
“我们的大唐帝国,虽然经历了开元盛世,国势蒸蒸日上,但实际上早就已经酝酿着危机。
陛下久居深宫,高高在上,并不了解人心的变化,不清楚安禄山叛变的深刻内因,不明白如今民怨沸腾的根本原由来自哪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左右着王朝的衰亡与兴盛,决定着人心所向,是真心拥戴,还是背离怨恨。
陛下可知道,贪官污吏无休止的搜刮掠夺,利益阶层贪婪无度的压榨与剥削,早就已经伤透了善良百姓的心。
善良的百姓,无辜受虐,先是苟且,忍让,接着是不满,发泄,最后发展到怨恨,反抗。
安禄山那狗贼,不过是利用了天下人的不满与怨恨,而以清君侧为名,举起反叛的大旗而已。
其实,安禄山心怀恶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啊!以前也有人,冒死前往宫门,揭发安禄山叛贼的罪恶和阴谋。
陛下却偏听偏信,认为举报者,是在污蔑大臣,挑拨君臣关系,竟然下旨,把进言者诛杀。
这样的结果,遂使安禄山叛贼,更加有恃无恐,狂妄自大,气焰嚣张。
叛贼们才得以依照他们自己既定的计划,实施叛乱,以至使陛下流亡在外,祖上蒙尘。
圣明的君王,总是寻求贤良烈士的忠言直言,努力使自己耳聪目明,不受蒙蔽。
太宗皇帝信任魏征,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就是为了这个缘故啊!
小民记得,陛下当初,是何等英明睿智,从善如流啊!可惜这一切,统统成为了往事!”
7
乡绅郭从谨一语中的的话语,仿佛还在李隆基的耳边,不断地响起。
“皇帝陛下当政之初,励精图治,以天下为公,不贪求奢侈享受,一心为江山社稷作想,为天下百姓谋利,接受意见,毫无禁忌。
陛下英明果断地任命姚崇,宋璟为宰相,使之在陛下面前,能够毫不忌讳地畅所欲言。
姚崇,宋璟能够不断说出内心的实话,才使陛下不受奸佞的欺骗蒙蔽,能够深刻地了解和体会到真实的民情民意。
陛下处理国事,制定国策,也才能够对症下药,不被某些利益阶层的诉求所左右,施政措施才一片大公,有利于国计民生。
这才使社稷长治久安,一片繁荣,建立了辉煌的开元盛世。
可是后来,陛下的丰功伟绩越来越卓越,陛下的年岁也越发高寿,陛下的好大喜功,骄傲放纵,奢侈享乐的情绪,也越来越厉害,渐渐地喜欢阿谀奉迎,拍马溜须的话语,拒绝接受真实难听的进言,再也听不进臣民任何真实可靠的进谏话语了。
自从敢于说真话的宰相张九龄,被皇上罢黜,李林甫那奸相掌握朝政以后,各级官员们,就开始把说真话、说实话、办实事,为民谋利,当做了一种禁忌。
大臣官吏们,只知道一心揣摩陛下的圣意,顺从陛下的意思,以谋取他们个人的私利。
他们私下认为,陛下年事已高,厌烦处理政事,就用种种的享乐游戏,来讨取陛下的欢心,使陛下手中的大权,最终旁落。
宫门以外的事情,陛下几乎是全然不知,以致受到奸臣的欺骗与蒙蔽。
陛下的心里,始终认为,如今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社会和谐,公平公正。
陛下却不知道,小民们早已经被无穷无尽、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各级贪官污吏贪得无厌的敲诈、欺凌,弄得天怒人怨,怨声载道,生活是困苦不堪,水深火热。
小民们怨气冲天,冤屈难申,饱受欺凌与侮辱。小民们的不满与怨恨,又没有正常的渠道,法律法令的保护,得到宣泄与化解;
官府不讲信用,朝令夕改,不按正道出牌;肆意搜刮,横征暴敛,半夜鸡叫的事件层出不穷;官员贪赃枉法,社会缺乏公正,道德自然沦丧;
钱币滥发,物价飞涨,财富向少数人高度集中,小民的社会却越发窘迫穷困;
小民们无法可活,渴望变革,不知不觉中,萌生了渴望天下大乱,改朝换代的反叛之心;
弱小的,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苟且偷生;胆大妄为的,诉诸武力。
小者,屡生事端,报复私仇,残杀无辜,以泄私愤;大者,结帮拉派,发动反叛,占山为王,祸乱州县,对抗朝廷。
帝国的向心力,遂发生严重偏移,小民们纷纷向藩镇豪强,寻求庇护,或者啸聚山林,以图苟延活命。
朝廷这种种的失误举措,都是李林甫等奸佞们贪得无厌的索取,他们的贪婪无度的横征暴敛所造成的啊!
小民们身在荒原野草的民间,了解天下的百姓怨恨无助的真实情形,深刻了解民心的向背,所以小民们,早就知道,天下迟早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变局。
陛下您身在九重天外,身处森严而遥远的皇宫之中,怎么能够听见小民百姓,无奈无助,哀怨悲戚的声音,不平愤怒的怨诉呢?
只是今天,因为安禄山狗贼发动叛乱,朝廷局势到了如此悲伤、哀愁的地步,陛下得以走出宫廷,小民们才得以拜识陛下的圣颜,陛下才有机会,倾听到臣民们冒死陈述的下情。
愿陛下认真地思量思量小民们这些无知的妄言,不要以为小民们的言语以下犯上,狂妄悖乱,毫不可取。
希望陛下,能够深刻地反思叛乱的原因,对症下药,力挽狂澜,拯救天下的危局,救小民们于水火之中。
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8
此刻躺在金城驿站的炕上,再次回想着乡绅郭从谨,恳切赤诚的进谏话语,李隆基仿佛又在面对着,一个个无辜无助的逃难百姓的那种哀怨凄楚的眼神。
悔恨,难过,内疚,自责的感情,一阵阵地揪动和震撼着李隆基,已经有些冷酷、漠然的心灵。
“只要民心还向着大唐,复兴帝国,是一定会有希望的。”李隆基在心里不停地念叨,为自己打着气。
这时,李隆基的耳边,仿佛听见了人众的责骂声:
“你这个无道的昏君!你不顾民生,贪图享乐,祸国殃民!你贪恋权位,沉迷酒色,昏庸无能!
你这个无道的昏君!你摒弃天下至公的祖训,自私自利,必将众叛亲离!
你纵容权贵,祸害苍生!你放纵私欲,贪得无厌!你时乖命蹇,必将遗臭万年,让人千载唾弃!”
9
突然之间,李隆基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狂笑了起来。金城驿站里还在熟睡的人们,一下子被惊醒了。
从酣睡中被皇帝的笑声,突然惊醒的人们,茫然四顾,头脑混沌,不知这有些凄厉的笑声,从何处而生,自己究竟在哪里。
李隆基有些癫狂地自语道:
“哈!哈!哈!哈!朕是谁?朕是万王之王!是大唐皇帝!是天可汗!
谁敢逆朕,谁敢背朕!顺朕者昌,逆朕者亡!
禄山叛贼,小撮叛军,朕何惧哉!来吧,来吧!朕会将你们捏得粉碎!”
自豪,高傲的情绪,又重新占据了李隆基的心灵。
不久,李隆基高傲的思绪,又很快从云霄掉入了地狱。他的耳边,又回响起了逃难人众的哭泣声,哀叹声,埋怨声,咒骂声。
10
现实的忧虑,重新回荡在李隆基的心底。
三千禁军卫士,从昨天早上出发,一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很长时间,都没有进食了。
“虽然有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太子父子,诸皇子的率领与弹压,将士们会不会牢骚满腹,怨恨不满,会不会有什么犯上作乱的非常事件发生呢?
朕父子亲人,如今一心依靠的,就是这些禁军卫士们,朕最担心的,也是他们啊!
万一他们也靠不住了,朕将依靠谁呢?”
李隆基又忧心忡忡起来,思量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