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从报纸上看到一条广告,他决定试试,甚至还有些恶作剧的意思,他要看那做广告的学院如何收场。
这是一个外语函授学院的广告,这广告的创意很新、特精明:在报纸上做系列函授招生广告,同时在广告上略刊登一点某国外语的知识,并在广告旁出五道题目,说函授学费共1588元,读者独立做对一道题目参加函授学习报名时减收学费2%,每期五道题目,共十期广告。刘秋算了算,每期的题目全做对即可少交10%的学费,那么十期的题目全部做对的话就减收100%的学费,那不是免费得一套价值1588元的函授教材吗!
刘秋开始还不相信有这等好事,当他看了那些题目时才有些相信那广告是真的——因为那些题目太难做了!又是一个小国家、差不多相当于土著国的某岛国的语言。刘秋看完了广告边的知识。翻了好多字典,又到图书馆找了好几天的资料,才做出来两条题目。刘秋意识到这正是某些广告的惯用伎俩,让读者做得出的题目不到五道,只让读者得到10%以内的优惠,又能吸引读者入学。
刘秋由不相信到相信这广告后便有了恶作剧的念头。他要将这些题目做完,以十个假名字寄十份到那家外语函授学院,迫使那学院寄出10套,也就是价值15880元的函授教材。
于是,刘秋跑遍了市里的外语学院、学校甚至旅游外语大专班,这里问一两道题,那里问一两道题,一条一条地以请教的名义请那里的老师帮忙,一题一题地向外语学院的学生请教;他甚至还把题目分成几块、十几块让他哥哥和妹妹分别寄给他们学过外语的同学。
即使是这样,他上下奔波折腾了两个月也只做出了38道题目。也难怪,本来知道这国语言的人就不多,再加上这些题目中有些也确实太难了。
花了那么大的心血弄出那么多道题,只剩下12题了。刘秋决定“将革命进行到底”。于是他上省城跑外语学院,找外语学士、硕士、博士、教授、著名的外语专家,甚至还找到了曾在那岛国教过该国语言的一个八十多岁的归国华侨。
又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刘秋总算做完了那12道题目中最后一道题。虽说花了不少钱买礼物给别人,也花了许多时间,但他必竟“胜利”了。
这时的刘秋又改变了主意,他想的已不是将这些题目寄回那所外语函授学院十份了,他要寄二十份!刘秋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既然花了那么多的心血,他就要让这个外语函授学院付出更大的代价。
二十份夹着回寄邮票的答卷以二十个不同的假名字寄出后的第二十天,刘秋果然收到了二十封同来自这个外语函授学院的复函。
这些复函的内容也是相同的:你能独立完成这些答题,说明你的水平已高于本学院的函授教学水平,你不必参加本学院的函授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