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她忘记给那位乘客送水。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指着手表说:“怎么回事,有你这样的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着水杯,心里感到很委屈,无论她怎样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这位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并不理会空姐。
到达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簿拿来,很显然,他要投诉这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你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脸色变了,想说些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簿,开始在上面写了起来。
等到飞机安全降落,所有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这才忐忑地打开留言簿。这时她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相反,这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在信中,空姐读到了这样一句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歉意,特别是你的12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这个航班。”
有一种人,当做出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时,会找出一些借口,尽可能去回避,但内心并不会因回避就得到平静。
做错了事情不如去真诚面对,请求对方原谅。虽然求人原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可以用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得到对方的宽容。你要是躲避你得罪的人,不仅烦恼不会消失,往往还会受到理性的自责。
一个人如果不敢向他人表示道歉,后面可能有一个消极、悲观的设想,比如会想,“如果他拒绝我怎么办?”“他不会原谅我的”等等,设想阻碍了自己去向被自己伤害的人道歉。如果你不怕拒绝,可能会使你更有勇气。“拒绝是别人的不对,而道歉我已做到了。”这样把精神包袱丢给了人家。想到拒绝也会有好的结果的时候,就会敢于接受拒绝了。
不原谅朋友还会原谅谁
左伟安排的行程,就因为陈容没有为他买火车票而耽误了,他很生气,他说:“陈容是个不值得交往的人,朋友交办的事,竟然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和这样没有信用的人相处,只会吃亏,不会有好处。”他为这件事耿耿于怀,不想再见到他。后来,他回忆起陈容过去的为人,觉得他并不是个不讲信用的人。或许那天他事情太多,真的把买火车票的事忘记了。这时,他想去找陈容说已经原谅他,可是他又想,陈容一点儿都没有向我表示歉意的意思,我为什么先要原谅他?
原谅与容忍是一对孪生姐妹,经常原谅别人的人有容忍他人的能力;学会容忍的人容易原谅他人。原谅是真爱,它比爱情、友情本身要付出更多更多的时间与感情,它是痛苦的,也是美丽的。宽容不等于失去,原谅不等于忘怀,只要我们真的原谅一个人时,也给自己在别处开了一扇窗。原谅有时也是一种解脱,让自己把一切看清楚,让自己的心放个假。
你对朋友越宽容,得到的回报就越多。朋友小李的日记被他的一个朋友无意中看了,小李知道后,流着眼泪,烧光了所有的日记。从此她再也不写日记了。她本来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在这次“日记事件”后,却变得孤僻少言,不爱与人交往了,这种状况直到参加工作后才有所改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李的日记被偷看事件属于生活中的“重大的消极事件”。朋友是小李最信任的人,所以,她将日记放在自己的枕头边,并没有想到要藏起来。当她发现自己最信任的人偷看了自己的日记,朋友的形象突然在小李心中坍塌了,伴随着坍塌的还有小李心中原有的价值体系。既然朋友都不可信,那么还有谁可以信任呢?于是,她心理失衡了,采用了最消极的方式来对抗,那就是再也不写日记,也不相信任何人。随着消极认知模式的形成,她逐渐出现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碍,表现为抑郁和自我封闭。
在生活中,被自己信任的人“出卖”的事件为数不少,如你向密友倾诉的秘密被他告诉了别人;你很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工作机会,告诉你的同学你要去应聘,等你去面试时却发现同学已经捷足先登等等。这类事件发生在你身上,你自然是无辜的,也是受害者。因此,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他人过度的伤害。
小李应该原谅朋友,宽容可以加强朋友的关系。另外,从此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要给别人犯错误的机会。朋友之间彼此分享隐私应该有个限度,知道了别人的隐私同时,也有了替人保密的义务和替人解忧的责任。所以,你在和朋友谈及自己的私事时要考虑到他能否承担这些额外的压力。
如果事情发生了,则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尽量归因于偶然事件,不要以偏概全,得出人人都不可信的偏激结论。在事情发生之后,要用积极的态度与行动去应对。比如,交给朋友办的事,他说忘记了,而不是故意的,你当然可以相信他的话,朋友照样相处,对方是不是有信用的人,看以后的发展。
最后,与人相处不要把对方理想化和绝对化,世间很少有绝对的善和恶。要能容忍别人的过错,你对人越宽容,得到的回报就越多。
如果你的朋友、同事无意中伤害了你,你在恼怒之前,不妨认为他也是无辜的。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要比反击、报复以及无休止的争论要强得多。如果你能挖掘对方某种行为中隐藏的积极因素,那么你就会大大消除出现敌对场面的可能性,从而减弱攻击的心态。
不要害怕承认自己不对。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一遇他人无意伤害,便认为是对自己不怀好意,于是去打击、迫害与否定对方,几句话不投机,就剑拔弩张、反唇相讥。事实上,很多反目成仇的原因,恰恰是一方或双方过于敏感,不能摆正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不能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如何防备不健康的心理
自述者:我们系的主任姓史,每次见到他,就恨从心中起,恶从胆边生,恨不得立即上去抽他几个嘴巴子。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有一天我去敲响老史的家门时,我清晰地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开门的是一个和我年龄不相上下的美女。看到她,我才知道什么叫惊艳。瞬间发呆之后,她问我找谁?我支吾地问:“史主任在家吗?”她看了一眼我手中提的东西,然后以一种不知所以然的眼光瞟了我一眼,冲屋里喊:“爸,找你的。”说完就走了,门也不关,也不请我进屋。站在大大的客厅,看着装潢和摆设,我有一种羡慕,有一种嫉恨,还有一种幻想,如果我把老史的女儿娶过来,将来这就是自己的家……
每个人都会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这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会活动的基础。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语言功能,展示自我。相反,心理状态不健康者,在与他人交往中会不时地出现心理不平衡,阻碍人际关系的发展,这样的人也难以适应社会。因此,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个人的自我敏感性、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谓社会行为,是指包括助人行为在内的一切有益于社会的个体行为;自我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关心他自己的问题,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及的确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的心理感受;价值取向,是指在社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高度的自我敏感性可以外化为对他人的敏感性,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也可能成为一种只顾自己的倾向。
那么怎么样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际交往呢?例举如下:
心理上有自卑感: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魅力和独特个性。
常常产生怯懦: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抛弃。
无端猜疑他人: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抱有成见和排他心理:对他人抱有成见,因此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这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负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利用他人和作戏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是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的。
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防止不健康心理的产生:
1.培养乐观、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
2.使自己的活动、生活内容多样化。
3.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人生遭遇挫折在所难免,应以积极的方式应对。
4.换一种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生活中不乏真善美,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对生活很冷漠的青年应善于从亲人的安慰、朋友的关怀、师生的情意中去寻求温暖、抚慰,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使冷却的心重燃青春火焰。
5.及时运用心理平衡法,自觉摆脱不健康心理。当出现情感冷漠、意志淡漠、观念成见的苗头时,应及时对自己施加一些积极的暗示,如“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这样下去很危险,会毁了自己”“做人应该大度”等。同时,有意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自己胜任且又有乐趣的活动,特别是欢乐、美好的集体活动中,这样做对于恢复自己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大有益处。
怎样理解别人的批评
面试官问小曹:“你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小曹回答:“上司喜欢批评人,有一次,公司来了一个客户,谈了一会儿,他离开后忘记把皮包拿走,我连忙拿上包去追赶他。回来后,上司却批评我处理方式不对,应该先打手机给对方,征询对方的意见,‘是送包下楼,还是你亲自上来拿?’我很生气,因为我的处理方式并没有造成什么不良后果,那个客户非常感激我跑下楼把包送给他,他对我表示感谢。我在这样的上司身边干,感到压抑,委屈,所以出来了。”面试官笑了笑,他认为不会理解与接受批评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的,工作上也很难出色,所以没有录取小曹。
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你与人接触,就难免被人批评,受人指责。你越是有成绩越易受到别人的妒忌和非议。别人心理失去了平衡,但你不能失去心理平衡。你觉得别人对你的批评不对,你得宽容人家,进行有效的解释;别人批评是正确的,你就要请求对方原谅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