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我的双脚再一次踏上古城光光的青石板路,在深深的小巷中慢慢穿行,在老街的夜幕里仰望那脉脉不语的红灯笼一盏盏亮起,映着两边街铺青黑的木板、院门上深深浅浅的雕花,老街越发显得古意悠长……这一次,并不是追随我年年去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的步伐,而是通过平遥“申遗”功臣曹昌智先生之作《画说平遥古城》(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年9月版),去探索平遥古城这座令人魂牵梦萦的经典之城。
建筑之于人,不仅仅是用来瞻仰,唯有亲身拥抱,才能领略其真实。千百年来在建筑师心中不断回旋的轻与重、纯粹与复杂、光与影等建筑元素,在古城中也缓缓流淌着。平遥古城,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方正端庄,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南大街为中轴,市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呈井字或丁字形相交。“土”字古城商业街的设计蕴含了布局中的深厚文化。屋顶脊饰、檐廊雀替、门窗隔扇享尽其华,寄托求吉纳福、人寿家兴的美好愿望,弘扬一脉传承的道德伦理。
你可知,何谓垂花?何谓风水楼?何谓斗拱?何谓照壁?何谓泰山石敢当?土炕如何取暖?戏台音响如何设计?金库秘藏于何地?屋顶为何一边造?金井楼旁的井内是否真的“水色如金”?建筑雕饰、挑檐梁头、门楼、门罩、柱础之上,画面如长卷,莫不是一出折子戏?文庙、县衙、城隍庙、清虚观、武庙、市楼、票号博物馆、双林寺、镇国寺,是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古风犹存的繁荣之街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或喜或悲的故事?也许你也曾走马观花,却不知其中玄妙:原来不起眼的斗拱竟是由耍头、昂、散斗、令拱、慢拱、瓜子拱、华拱、泥道拱、栌斗等13个构件组成;原来金井市楼屋顶的琉璃装饰镶嵌的南喜北寿字样竟是中国古建中罕见的组字图案;原来木雕、砖雕、石雕的三雕装饰文化融会了平雕、透雕、圆雕、半圆雕、高浮雕、浅浮雕、贴雕、镂空雕、平面阴线科等多种工艺……如果不是书中配有大量独具匠心的3D图解密剖析,又怎能使我们看得如此分明?知会得如此细致?原来,古城的每地每处都是别有一番洞天的!透过作者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城从功能到形态所承载的微缩的人类社会,领略了古城空间设计中蕴涵的诗意与创意。作者笔下的古城庭落少了几许阴冷,多了几许居家的温暖;少了几分贵气,多了几分入世的精致。所谓“建筑必有图,图必有意,意在吉祥”,实不夸张,那些对老城、对传统文化的描述,令读者屏息而读,感慨唏嘘。细细品味其中,古城的完美和独善其身,终将伴随我们走过漫长人生,如钻石般尖锐和闪亮,提醒着我们来时的方向。
回想古罗马城,是所有人瞻仰的圣殿,也是世人冲突的前线战场。军事如日中天的背后,是信仰荒芜、劫后余生、人声喧嚣、民众甘被利用的隐疾。如今盛世繁花似锦,很少会有人在浮华落尽后清醒,觉察到古城的脆弱与残败。而平遥古城的幸运,就在于它在变动的世界里找到了使自己得以幸存的堡垒,古城是历史的沉淀,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传承文化的活标本,它倾尽一个时代之力,成全了一场盛妆。
观之封面,犹若平遥民居院落外的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简单;内文的布局与排版则丰富多样,细部华丽精美;排置于页眉的大、小彩图如珍珠落玉盘,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具有极高的欣赏水平。此外,文内凡生僻字,皆注以拼音,其人性化的设计,可见一斑。
执这样的一本书在手,犹在古城漫步,小城景色古朴,文化底蕴深厚,如风烟掠过,念天地之悠悠,独历史之仓皇。回望这城里、城外的所有人,所有辛苦劳作,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不再形单影只、不再奔走他乡、不再无所依靠、不再苦于思量;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即使人生代代无穷已,但是文化的主题,江月年年只相似。古色古香的书稿,与古色古香的古城,完全融合在一起,一切建筑皆为文化,即在于此。
古城似佳人,何止倾城又倾国?
(作者单位是山西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