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
《林毅夫自选集》是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华人经济学家文库”丛书之一。受丛书宗旨“一本书是一座丰碑,求精不求多”的局限,本书仅选了10篇文章,但尽管如此,足以反映林毅夫成为一名经济研究大家的原因所在。
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自选集,本书的亮点不仅在于自选(作者在原文的基础上作了增补,内容上更丰富,可读性更高),更在于自评,即对所选文章在当前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作一个客观的评价,并追溯其来龙去脉,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基本思路、在文献中的贡献等内容。由此读者可学习到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可了解到所选文章的生命力所在。
从内容上讲,10篇文章串起一条主线,通过一个个自构的理论模型,可看出林毅夫经济研究构建了以经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社会思潮、政府发展战略、企业自生能力、产业结构内生性、金融结构内生性和政府政策内生性为主要内容的前后逻辑自洽的发展和转型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价值在于:一是可用以解释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二是为分析其他国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三是推动国内经济学界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并由此构建出新的经济理论。
就每篇文章来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彩,并有代表性,正所谓,一篇文章是一座丰碑。其中包括首次将制度变迁区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类型的《一个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和强制性变迁》。包括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年至1998年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的《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一文。这篇文章也是被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评价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的博士论文的深化与具体化。包括被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士·海克曼评论《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为“林的研究说明了过去15年来的新发展理论是没有价值的,根据他的研究甚至许多芝大教授的成果也是没有价值的”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第十篇《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这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上点击下载最多的文档之一。通过这篇文章的自述,林毅夫不仅在经济研究方面提示了方法论的应用,而且提示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话。并指出这种教学法有三大优势:一是可以就一个问题层层展开,深入论述;二是可以将各家各派的观点、理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相互辩驳;三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反复诘问、相互切磋。
从这10篇文章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经济学家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经济研究体系,而且可以看到他是如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对问题的解决,构建模型,从而上升到创建新的理论的高度。同时,他还在为人为师方面作了大量的思考,是一种全方位的对问题的研究及探索。
从研究方法上讲,本书突显出三化:本土化、国际化、规范化。
本土化,10篇文章均是就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来作分析及研究,从而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读后你会由衷地感慨,林毅夫荣膺“中国高层智囊”的称誉是当之无愧的。
国际化,尽管针对的经济现象和研究的经济问题是发生在中国本土的,但是研究方法及观点却是国际的,作者是站在国际经济研究的前沿来作分析及研究并得出结论的,这与他的学术背景是分不开的:他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来的经济学博士,第一位登临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的中国学者,第一位成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中国人,迄今为止中国在国外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最多的经济学人……
规范化,“研究对象的本土化十分重要,但是研究本土经济问题本身还远不足以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化,还必须要有规范化”,这是林毅夫多年来一直呼吁和倡导的。他的文章从形式到内容都是非常规范的,可作为经济专业学生写作规范化学术论文的典范。具体表现在:一是形式的规范,包括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论点前先整理文献,归纳别人对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引用别人的观点必注明出处,从本书参考文献篇幅占12%就可看出,林毅夫是非常注重这一点的。二是理论创新的规范。注重对逻辑关系的分析和推导,形成新的逻辑体系,进而构建经济学理论,区别于我国经济学者构建新经济学理论时用个人判断、他人观点、比喻等代替推理和逻辑分析。三是在方法论的规范上,对分析问题的大小前提、假设、推论均有明确的表述,并构建有数学模型。既注重内部逻辑的一致性,又对推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作了检验。
从本书的装帧上看,为使这样一本经典书达到多读多看后仍能长期保存的目的,采用了精装的形式。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其厚重性。其实最初林毅夫不同意做成精装,他说,如果做成精装,定价就会高,会让学生购买困难,要让学生能买得起。于是,最终尽管用了精装,但是定价定得很低,基本上是按照一个印张一元钱定价。对于出版社来说,这种定价是罕见的,但为了真正能让学生买得起、看得到,走近大家,学到一点经济研究的真谛,从而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那么,少赚点钱也是值得的。另外,版式及内文设计很简单,烘托了研究的朴素和实用性。
综观整卷书可谓处处运匠心,开卷处处皆学问,不仅是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现象的剖析,方法的引导,而且有做师为文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本书对于当前中国经济中面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和现象的解决与探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原载《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5期。
作者单位是山西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