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廷
《中国农村产权制度研究》最近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地从全新角度研究产权制度理论及中国农村财产关系的产权经济学著作。全书30余万字,共9章,内容包括: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农村传统产权制度的矛盾及其改革、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发展态势、产权交易理论与对策、农村公有产权的运行、农村合作经济的产权制度、农村私有产权制度及其运行、中国农村的家庭产权制度及其运行、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纵览全书,我对这本书的评介可概括为6个字:创新、独特、实用。
所谓创新即理论上有创新。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质是什么?一般认为,中国农村第一步改革是经营形式的变革,并引申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目标是:①产业结构调整;②价格体系改革;③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④乡镇企业发展……作者则别树一帜,认为农村经济体制的第一步改革实质是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重点在于恢复农民的产权主体地位,或者说是产权运行模式和产权权益实现形式的改革。公有土地(特别是耕地)产权之使用权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户,使农户从传统产权制度下的简单提供劳动和消费需求的组织,转变为公有资产的经营主体,公有资产之使用权从高度集中统一的集体经济组织转移到农户手中。只有当农户成为真正的产权主体,才能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对土地产权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提高公有产权的运行效果。
作者虽然从1983年开始考虑中国农村产权制度问题,但形成整体构思是1989年,并于1991年开始写作,1992年5月基本完成书稿,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于1992年10月脱稿,时间长达10年之久。这本《中国农村产权制度研究》在以下两个基本内容中都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一是产权制度理论创新,包括产权主体论、产权交易论、产权运行模式论、产权主体构造论、产权制度发展演变规律论、产权关系论等;二是产权制度建设对策,包括不同性质产权主体结构对策、产权运行模式对策、产权主体权益实现形式对策、公有产权股份对策、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建设的基本对策等。
所谓独特是指研究方法独特。作者没有采用以往引经据典式的思辨性研究方法,而是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与症结做了深刻剖析,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结合起来,或者说从实际出发剖析已有理论,指出其内在矛盾及其与市场经济的不协调,在批判、发展、完善的同时,进行理论创新。同时,遵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对其他有关产权制度研究的理论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判断其正确与否唯根据其受实践检验结果以及是否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能否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所谓实用即可操作性强,作者本着求实励精、刻意创新、重在实践的原则进行研究和写作,对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建设提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对策,譬如,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二重性及法人人格化、公有产权的股份构想、私有产权的发展空间、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与战略举措等。
当然,《中国农村产权制度研究》也非尽善尽美。譬如,在文字上还比较粗糙,有些概念和用词还值得推敲。但它仍不失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农村产权关系的专著,必将对中国农村产权制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原载《新闻出版交流》,1993年第6期。
作者单位是山西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