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野
裴子野(467—528),字几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他生活在讲求雕章绘句的齐梁时代,文人学士竞相藻饰,甚至为了应诏而请托他人代笔。裴子野觉得此种现象有悖作文正旨,因著《雕虫论》予以批判。雕者,刻也;虫者,虫书也,是古代的一种书体。雕虫谓雕刻虫书,用以比喻雕章绘句的为文风气,而此风气正是裴子野坚决反对的。
宋明帝博好文章(《通典》作史)[1],才思敏捷,常读书奏,号称七行俱下。每(《通典》此下有国字)有祯祥,及(《通典》此下有行字)幸眖集[2],辄陈诗展义[3],且以命朝臣。共戎士武夫[4],则托请不暇,困于课限[5],或买以应诏焉[6]。于是天下向风,人自藻饰,雕虫之艺[7],盛于时矣。梁鸿胪卿裴子野论曰:
古者四始六艺[8],总而为诗,既形四方之风(原作气,据《文苑英华》改),且彰君子之志[9],劝美惩恶,王化本焉。后之作者,思存枝叶,繁华蕴藻[10],用以自通。若悱恻芳芬[11],楚骚为之祖[12],靡漫容与[13],相如扣(原作和,据《文苑英华》改)其音[14]。由是随声逐影之俦[15],弃指规而无执[16]。赋诗歌颂,百帙五车,蔡邕(原作蔡应,据《通典》校改)等之俳优[17],扬雄悔为童子[18]。圣人不作[19],雅郑谁分[20]。其五言为(《通典》此下有诗字)家,则苏、李自出[21],曹、刘伟其风力[22],潘、陆固其枝叶(《通典》作柯)[23]。爰及江左[24],称彼颜、谢,箴绣眘眛[25],无取庙堂。宋初迄于元嘉[26],多为经史,大明之代[27],实好斯文。高才逸韵,颇谢前哲[28],波流相尚,滋有笃焉[29]。
自是闾阎年少[30],贵游总角[31],罔不摈落六艺[32],吟咏情性。学者以博依为急务,谓章句为专鲁[33]。淫文破典[34],斐尔为功(《通典》作曹)[35],无被于管弦[36],非止乎礼义。深心主卉木[37],远致极风云[38],其兴浮[39],其志弱。巧而不要,隐而不深[40],讨其宗途,亦有宋之(《通典》此下有遗字)风也[41]。若季子聆(《通典》作于)音[42],则非兴国,鲤也趋庭[43],必有不敢(《通典》作敦)。荀卿有言[44],乱代之征[45],文章匿而采[46]。斯岂近之乎[47]?
[1]宋明帝:即刘瞹,字休炳,他是刘宋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在位八年。
[2]瞺集:聚集大臣开宴会。
[3]陈诗展义:写诗歌表述自己的思想。
[4]戎士武夫:身着戎装的武士。
[5]课限:诏命作诗的时限。
[6]买以应诏:买别人的作品拿来敷衍皇帝的命令。
[7]雕虫之艺:雕章琢句的艺术。
[8]四始:《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诗之始。六艺:风、赋、比、兴、雅、颂。
[9]彰:显示。
[10]繁华蕴藻:繁密的花朵蕴藏在优美的词藻之中,谓思想意义并不显豁。
[11]悱恻:缠绵的感情。芳芬:指楚辞中多用的兰蕙等芳草。
[12]楚骚:指楚辞,以其代表作为《离骚》,故称。
[13]靡漫:美丽。容与:徘徊。
[14]相如:谓汉代的司马相如。扣其音:谓追随。
[15]俦:同类之人。
[16]弃指归而无执:离开正确的道路,陷入无所依据的状态。
[17]蔡邕等之俳优:东汉蔡邕把灵帝时鸿都门学子所作辞赋比作俳优。《后汉书·蔡邕列传》:连偶俗语,有类俳优。
[18]扬雄悔为童子:西汉末扬雄作赋欲以讽谏,但效果并不好,于是他悔恨地说,辞赋创作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事。
[19]作:起来,此处是出现之意。
[20]雅郑:典雅与****。
[21]苏李:指苏武与李陵,旧传以为他们是五言诗最早的作家,实际上是错误的。
[22]曹、刘:曹植与刘桢。风力:犹言风骨。
[23]潘、陆:指潘岳和陆机,均西晋太康诗人。
[24]爰及江左:到了南朝。
[25]颜、谢:指颜延之和谢灵运。箴绣:在大带和佩巾上刺绣优美的花纹。箴,即今针字;(pán),大带;佩巾。
[26]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424—453),共30年。
[27]大明:宋孝武帝刘骏的第二个年号(457—464),共8年。
[28]谢前哲:不及前代哲人。
[29]笃(dǔ):更加严重。
[30]闾阎年少:民间的年轻人。
[31]贵游总角:指显赫的世家子弟。总角,是把头发收拢起来扎成小辫,指少年儿童。
[32]摈落:摈弃。
[33]博依:多方用典。章句:解释经书的章句之学。指儒学内容。专鲁:愚鲁。
[34]淫文破典:****文辞,破坏典故。
[35]斐尔为功:以辞采优美为能事。
[36]无被于管弦:不能配乐歌唱。
[37]主卉木:以花卉树木为主要内容。
[38]极风云:极写风烟云雨。
[39]兴浮:比兴并不深刻。
[40]隐而不深:隐晦而没有深义。
[41]有宋之风:宋代的创作风气。有为助词,无义。
[42]季子聆音:吴公子季札在鲁国听诗乐。
[43]鲤也趋庭:孔子之子孔鲤急走于庭院之中。《论语》述及其事,谓孔子早起,立于庭中,其子趋庭而过,孔子问他是否学诗学礼,孔鲤回答未学,孔子于是告知其学诗学礼的重要。
[44]荀卿:即战国时赵国的荀况,其人字卿。
[45]征:征象,征兆。
[46]匿而采:内容邪僻而辞采优美。匿,同慝(tè),邪僻。
[47]斯:此。
上古文论对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论述,一般有政教功用说、言志抒情说和骋辞耑丽说三种。到了南朝的时候,一般地说,都主张最后一项,如萧统的《文选序》就主张“踵事增华”、“变本加厉”,裴子野却与之相反,他是主张“劝美惩恶”的,认为“深心主卉木,远致极风云”的现象违背了“王化”的根本,属于乱代之征,应该坚决抛弃。因而有了该篇作品。
本篇的写作特色,首先是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上古的文学与后代的文学现象做了对比,然后进行批判。其次是使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在批评不良现象之前,先将这种现象充分地揭示出来,把“箴绣鞶帨”、淫文破典的劣迹进行了充分展示,使批判落到了实处,因而做到了言之有据。这也是本文的一大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