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其祖父、父亲以及叔父皆为私塾老师。当时,曾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十只黄狗九只雄,十个先生九个穷。”的确如此,钱伟长一家就是在穷苦中挣扎着度日的。贫穷的生活磨练了幼小的钱伟长,使他过早地懂了父母的艰辛。
人穷志坚,勤奋努力
“在上大学前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的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小时穿旧了经母亲改裁以后的旧衣。幼年由于生活贫困,农村卫生条件又差,曾得过肠胃寄生虫病、疟疾、痢疾、肺病、伤寒等多种疾病,在缺医无药的条件下,我终究还是活下来了。”
钱伟长七岁过后,父亲便把他送进自己所教书的村里一所学堂,开始了启蒙教育。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不同的是,钱伟长一边用功读书,一边还要帮助家里干活。钱伟长说:“在上大学前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的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小时穿旧了经母亲改裁以后的旧衣。幼年由于生活贫困,农村卫生条件又差,曾得过肠胃寄生虫病、疟疾、痢疾、肺病、伤寒等多种疾病,在缺医无药的条件下,我终究还是活下来了。”
小学毕业后,祖母和母亲便劝他到铁路或邮局去做工。钱伟长虽然渴望升学,但家境如此,也就不得不为此辍学。
1925年,父亲受到无锡县立初级中学的聘用,薪水略有提高,钱伟长才随着父亲到无锡学习。先进入工商中学,后又进了著名学者唐文治所开办的国学专修学校,再后插班到无锡县立初中二年级。不久,任教的苏州中学高中部的叔父钱穆来信说,苏州中学在招高中学生。钱伟长虽然学历、学识都不够,但决心去试考,他起早贪黑学习,最后总算倒数第一的考上了。
临上学时父亲告诉他:“古往今来苏州、无锡出了不少文人名士,没有一个人不是苦功苦读的结果,这次去一定要下工夫好好学习,千万不要再考倒第一。”
钱伟长在学校里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然而,在他入学不到半年的时候,父亲就病故了,接着一个弟弟、三个妹妹先后夭亡。沉重的心理打击与生活方面的艰难,几乎要击垮这个弱小的孩子。幸好在叔父的帮助下,他才站了起来,并借助叔父的支持顺利地从高中毕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钱老先生,你还开夜车吗?”
“还开呀,开了50多年夜车了,难改了。”
就在钱伟长打算听从祖母、母亲的劝说,外出找工作时,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贫苦出身的化学家、上海天厨味精厂创办人吴蕴初决定在全国设立“清寒奖学金”,以公开招考的形式选拔补助家境清寒的高中毕业生读大学,让他下定决心报考大学。
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困难和挫折的他,刻苦专心地备考,决心以更大的毅力战胜学习中的重重难关。从此,他除了白天抓紧时间学习之外,每天晚上学校熄灯以后,还总要再自学两三个小时。他至今保持的“开夜车”的习惯,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苍天不负苦心人,1936年6月,钱伟长接到了先后报考的清华、中央、浙大等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最终,以文史见长,理化和英语底子都比较差的他,选择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名师荟萃,仅文学院就有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陈寅恪、雷海宗、俞平伯、杨树达等名教授,且气氛比较自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科系,转系也比较自由。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最终,他转入理工学院,学习物理专业,经过一番努力,以其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并获得“高梦旦奖学金”。
事实上,在所有的学习阶段,钱伟长都表现得十分刻苦。特别是在国外做研究工作时,他更是废寝忘食地读书。正是因为如此,他和导师的合作才取得优异的成绩,其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才引起世界科学界的重视。一次,他应邀给国内大学生讲有关学习问题时说:“世界上没有天才,所有人的才能都是后天获得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他也曾诚恳地告诉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也没停止过学习……我现在每天学习时间还比你们多,我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