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伟大的祖国正处于外有列强的侵略,内遭军阀混战,贫穷而混乱的时期。这时,身在美国准备博士论文答辩的侯德榜接到当时怀着“工业救国”理想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派专人送到美国的书信,在信中,范旭东先生坦诚书怀,邀请侯德榜“学成回国,共同创办中国的制碱工业”。纯碱工业的重要性、问题的紧迫性以及范旭东工业救国的抱负、胆识和热诚,深深打动了侯德榜。他把邀请视为报效祖国的良机,毅然相许。
怀抱“工业救国”之伟大梦想,改行制碱
“范旭东所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搞制革又是为了什么?不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工业吗?范先生这样有胆有识、热心事业的人,我怎能拒绝……”
1921年,侯德榜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制革博士。然而,正当侯德榜准备博士论文的答辩时,突然接到一封来自祖国塘沽的信。信是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写来的,目的是为了邀侯德榜毕业后到永利制碱公司工作。在这封信中,范旭东先生详述了碱对中国的重要性,洋碱在中国的霸市行径,帝国主义对索尔维技术的种种封锁,塘沽所具备发展碱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范旭东本人“工业救国”的远大理想和抱负等。
除此之外,信中还提到化工专家、化工实业家、油漆大王陈调甫先生对侯德榜的竭诚推荐及祖国的制碱事业和范旭东本人对侯德榜的热切希望,欢迎他学成回来为创办中国的碱业共同奋斗……信中字字句句情深意切,范旭东先生真诚恳切的态度深深地打动着侯德榜的心。然而,这却他左右为难。
的确如此,他一直热心于中四的制革事业,四年的心血已为他将来从事制革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他的那篇博士论文,使他在制革的学术研究方面有了新的建树,导师更是对他推崇备至。本来作为副业、帮帮忙倒没什么,但问题是需要放弃熟悉的制革,把还不太懂得的制碱作为终身事业,这可不是区区小事,侯德榜必须加以认真而谨慎的思考。
侯德榜不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关键的往往却只有几步,现在的确又是一个关键时刻。侯德榜过去放弃铁路工作,进了清华学堂;在选择专业时,又放弃铁路工程,改学化工;如今制革和制碱使他面临又一次的选择。他对前两次选择感到满意,至今不悔,这次又该如何选择?
夜深了,侯德榜依然无法人眠,他久久凝视窗外,望着如水的月华,思绪却在制碱与制革两个方向不停地来回跑动,它们像拔河比赛的双方把侯德榜拉来扯去。这时,他想起那次在纽约与陈调甫先生会面时的情景,陈调甫先生的话时时回荡在他的脑海:由于缺碱,祖国的亲人只能穿着没有染色的土布,北方的人民还在吃着带酸味的馒头,民族工业缺原料、遭摧残;为了学习制碱技术,陈调甫冒着风雪在美国塞勒求斯碱厂的围墙外转圈,根本进不了厂门;杜瓦尔的狡诈,孟德的傲慢……尤其是陈调甫重提在塘沽盐场散步时和范旭东的一段对话,重重地敲打着侯德榜的心。当时,范旭东要陈调甫负起制碱的技术责任,陈调甫说:“我能力有限,要我担起如此重大责任,等于要孩子当家。”范旭东说:“谁都是孩子,只要有决心,就能成功。为了这件大事,虽粉身碎骨,我也要硬干出来。”当经过一堆堆形如小山、席盖泥封、数不尽的盐坨时,范旭东又说:“一个化学家,看见这样丰富的资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我死后还愿意葬在这个地方。”
想到这里,侯德榜再次打开范旭东先生写给他的信,再次感受着其恳切的言辞、真诚动人的感情,顿时浑身热血沸腾。“范旭东所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搞制革又是为了什么?不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工业吗?范先生这样有胆有识、热心事业的人,我怎能拒绝……”就这样,侯德榜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和美国优越的生活与科研条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为打破洋人的封锁,决心创办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它不仅是范旭东先生的梦想和抱负,还是侯德榜为之不停的奋斗目标。其实,作为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在那种情况下,相信他的选择都和侯德榜一样。正是由于拥有像侯德榜一样的青年,中国才能够如此繁荣;正是由于拥有为了祖国而不断贡献自身力量的仁人志士,中国才能够如此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