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要清楚
把握说话分寸的人,从来不会勉强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观点和相同的喜怒哀乐,他们善于运用有分寸的语言,准确、贴切、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在社交上游刃有余,在办事时无往不利。而不会说话的人常常做事遇挫,人际关系差,办事常出差错。
掌握说话的分寸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有的人在竞争中失败,有的人在合作中成功,这其中奥妙何在?答案其实就在掌握说话的分寸之间。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少不了要与人说话,传递信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但说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一句话能把人说笑,有时一句话也能把人说恼。
我国自古对语言就有“三寸之舌胜过百万之师”、“一言可兴邦”的美誉,在欧洲也有“善言可息怒”、“良言胜重礼”、“正义的话能截断江河,和蔼的话能打开铁锁”等谚语,由此可见说话的巨大威力。
在现代交际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是否把握了说话的分寸,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立世的成功和失败。
为什么很多人一到说话便脸红、心跳、羞于启齿或语无伦次、不知所言呢?因为很多人一是不敢说,二是不会说,怕把话说错。为什么怕把话说错?因为他们把握不好在各种场合中的说话分寸,所以就干脆抿起嘴来,三缄其口。
千万别小瞧说话,与人相处是否和睦、与人共事是否随心、干工作能否顺利、干事业能否成功,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事情是怎么办的,而取决于话是怎么说的。事情办错了,可以用“话”表示道歉、表露愧意,使对方在情绪上不致暴跳如雷,在道理上不致过分纠缠;相反,倘若话说错了,激恼了别人,事情可能就会越弄越糟。
话说不到位不行,说不到位,别人可能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实用意。话说得太过头也不行,要求太高、言辞太尖刻,让人听了不愉快,觉得你不识大体、不懂规矩、不知好歹,这样的人常常被人敬而远之,也同样无法与人正常交往。
话说得不巧妙不行,太憨实会招来嗤笑;太絮叨会招来反感;太直露会招来麻烦;太幼稚会令人瞧不起。如何把话说得恰到好处,绝对需要我们细心品味、用心去学。
学会点到为止的说话技巧
有些话要直说,有些话却不宜直说。说话直来直去、想什么说什么,固然可嘉,可有时难免遇到不便直说、不忍直说、不能直说的情景。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说了直话,可能影响到人际关系,给自己添麻烦,伤害到别人。
点到为止的语言更容易被别人接受,更能表达对别人的尊敬,达到有效交流、沟通思想的目的。
为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某些场合说话要讲究一点儿技巧,比如故意说些与本意相似或相关的事物,以暗示的方式,含蓄地表达原来直说的话。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在说话中,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便是含蓄的手法。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
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顾客。他衣着破烂不堪,一脸的悲哀、愤怒。他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姑娘去接电话时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6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落在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5枚,但第6枚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她看到了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醒悟到了戒指在哪里。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名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
“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我是头一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说,“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姑娘立刻也伸出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她用低低的但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男子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姑娘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这是一起盗窃案,对此人们通常的处理方式不外乎想方设法抓住盗窃者。但是姑娘却没有这样简单处理,而是用一席话彬彬有礼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种巧用暗示的表达方式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姑娘的这份工作尤为珍贵。如果被盗走了一枚戒指,其后果不堪设想。就是抓住了盗窃者、夺回戒指,此事张扬出去,被老板知道个中原委,姑娘也会因工作疏忽而被解雇。何况那名男子是一个落魄者,善良的姑娘也不想因此雪上加霜,伤害这个走投无路的可怜人。可见,把善良的愿望用含蓄的语言技巧表达出来,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