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连续三年获得优秀企业管理者称号的企业家,曾经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过如下一句话:“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忠实、合作和支持,你就必须先给他们忠实、合作和支持。”这句话看似很简单,其实它包括了许多我们没有意识到的真理。
成功的人大都知道先失后得,而且总是所得多于所失,这也是在实践中驾驭人的卓越能力。你要想得到下属的合作和支持,就必须首先给他们以合作和支持。假如你正在这样做,你就会很容易说出它的道理。如果为你工作的人活干得高效而愉快、热情饱满、在工作中享受到一定的乐趣,当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愿意额外为你多做一两个小时的工作,当你请求他们多做一段时间时,对他们是否同意也会有把握的。
可是如果你不能首先给你手下的人以合作和支持,你也会很容易地知道结果,他们总是要把工作拖到很晚,工作态度极其冷淡,总是看着墙上的钟点,不等敲下班的钟点他们就收工了。如果你手下的人持有这样的工作态度,你就不要再要求他们做任何额外的工作了,就是要求,他们也不会给你做的。
要赢得别人的忠实、合作和支持,你必须尊重团体的每一个成员,你要告诉他们,对于集体来说,他们每个人都同样重要。特别是在进行团体训练的时候,你一定要给每个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这个团体需要他,他也属于这个团体。一个人的最强烈的心理驱动力之一就是他属于某一个团体并被确认为那个团体中的成员的愿望,你给了他那种他所需要的确认,你就可以促动他忠实于你。
当一个人知道他被需要的时候,他的工作就会被承认。当他知道他的努力是对取得一个价值的目标所做的贡献时,他就会为他自己而感到骄傲,他就会为他的团体而感到骄傲。他就会有一种忠实于团体的强烈愿望。
当你鼓励人们要有强烈的合作精神时,他们就会有一种骄傲和忠实的感觉。
当你能在你的团体里鼓励每个人要有强烈的骄傲感和强烈的忠实感的时候,你作为领导者的工作就会轻松多了。在紧急关头,当你需要你的属下为你出力气的时候,他们就会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忠实于团体的成员,响应你的召唤并支持你的工作。
训练人们合作的精神,对于你达到个人目的和完成自己的使命是大有好处的。
在一个大的组织中,合作是成功地完成一个使命的关键:不仅要在各个部门的内部展开合作,而且还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展开合作,要在上下左右各个方面同时展开合作,这样效果就会更为突出。所有的下属同心协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所以,无论如何每一个管理者都要记住:欲将取之,必先予之。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有时是成倍的回报。
这种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要将每天工作的内容与人们的鼓励和管理联合起来使用。所有这些方法都旨在使你获得卓越的驾驭人的能力。这种思想你应该永远牢记在心,在日常工作中,无论与什么人打交道都会派上用场,不管对方是你的雇员、下属、合伙人、同事、顾客、朋友,甚至是你的家庭成员,能够真诚地与别人合作是你期望得到卓越的驾驭人的能力的真正关键。
可别自作聪明,自作聪明是个可怕的毛病,尽管在当今文明社会,它虽然不致于招来杀身之祸,但是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交往,挑拨了人们之间的关系,离间了人们之间的友爱,给人们的生活平添了几分苦恼。
艾瑟克·牛顿爵士有这么一段引人注目的话:“当你加入新团体时,留意他们的脾性,使自己的举止适合他们,借着随和的言行,你便能和他们更自由、更坦诚地交谈。让你的谈话、询问和疑问多于专断的主张或争辩,他们的目的在于获知,而不在教导。此外,这样会使朋友相信你对他们有更多的尊敬,因而使他们更愿意随时将他们知道的告诉你,因为没有什么能比专断更易造成不敬和争吵的了。你会发现,表现得比自己的伙伴聪明或无知许多,少有益处或一无益处。避免揭人短处,尽管他是前所未有的坏,或者,这么做时要温和,以免自己尴尬。再没有什么能比赞同和称赞人们的喜爱更能获得人心的了,不过要留意用比较的方式来表达。”
我们如此不厌其烦地援引这么一大段话语,是因为一件事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一所名牌大学的一名毕业生,进入一家公司后,没有多久便被炒了鱿鱼。之后,接连换了几家公司,结果都是大同小异。作为一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其工作实力自是毋庸置疑。问题就出在这位仁兄“心高气傲”。屡屡对自己上司“命令”的计划提出质疑,发表自己高明的见解,也就难怪他在哪都待不下去了,如此一尊大佛,确实是哪个庙都无法容下的。
所以,我们确实不应到处施展聪明,锋芒太露,这样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要在人群中形成良好的关系、形象,要在工作、学习中得以顺顺利利,我们要学会:适度放弃聪明。
我们要记住:一个难相处的人力图声言自己的优秀,你必须以上述观点来对待他,适度放弃聪明,让他的自我优越感获得满足。卡耐基说:“交朋友并影响别人意见的最稳妥的方法是,尊重对方的意见,让他能有重要感。”这是让他不致于对你产生厌恶的最好办法。
一位孤独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了许多被世人称为天才的成功者后,说了一句极为引人深思的话,他说:“自卑是所有天才的共同心理。”自然,他所说的“自卑”并非平常意义上的自卑,而是一种带有积极进取、赶上他人精神的对自己才能的“不信任”(或许说“不满足”也许更贴切些),也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会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道自己拥有那么大名声的人。
适度放弃聪明,往往使人更加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
有时放弃聪明,失去的只是毫无意义的自我优越感,得到的却是他人的好感和自我的完善。聪明一世的人,又何必去计较一些做人的小聪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