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少了一位化学家,多了一位经济学家
个人简介:
厉以宁,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被称为厉股份。
1930年生于江苏省仪征市。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2007年任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起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代表作为《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该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厉以宁教授还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厉以宁教授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孙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个人最高奖)、第十五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学术研究奖(日本)等。1998年荣获香港理工大学授予的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学位。他曾多次被邀请到国内外多所大学与科研机构演讲。
1930年11月22日深夜,厉以宁出生在南京,家人给他起名以宁,以是排行,宁指出生于南京。四岁时他随家迁居上海,先后在上海两所著名的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41年,厉以宁考上著名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43年又随家迁居到湖南沅陵,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南名校雅礼中学,1947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附中就读,直到高中毕业。这些在名牌小学、中学就读的经历为厉以宁奠定了良好的文化素质基础。
像很多人一样,他曾经有过一段缱绻的文学梦想。厉以宁一直偏爱文学,曾熟读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及古典诗词;爱读外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莫泊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以及中国现代文人鲁迅、巴金、茅盾、沈从文等的作品。
在湖南省沅陵县雅礼中学(当时雅礼中学迁移到沅陵)读书的这段日子,他源源不断地将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感受用诗歌、散文、杂感和短篇小说等形式表现出来。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成为同学们争相传阅、反复议论的焦点。这激发了他的作家梦。
1946年,厉以宁重返南京,转到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读高二。在一流的数理化老师的熏陶下,厉以宁的兴趣又逐渐从文学转向自然科学。他还担任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兼化学课代表。高中毕业前夕,学校组织厉以宁所在班全体同学去一家大型化工厂参观。机器轰鸣,烟囱林立,严肃的化学工程师,深深刻进厉以宁的脑海。他说: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了解到化肥生产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心走工业救国爷的道路。
差点中国就多了一位化学家,少了一位经济学家。
1949年4月,文化名城、长期充当国民党大本营和政治堡垒的南京市解放。这一历史事件改变了所有南京市民的命运,包括金陵中学的才子厉以宁。
本来在金陵大学附中,厉以宁以出色的数理化天赋、勤奋刻苦的精神、名列前茅的成绩被保送到金陵大学深造。他当时选择了化学工程系,因为他立志做一位化学家,实现工业救国的抱负。但是南京解放后,金陵大学停止了运转。于是,厉以宁就到湖南沅陵一家消费合作社担任了会计。
两年后厉以宁再次参加高考,将目光投向了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他委托在北京的同学赵辉杰代为报名,赵辉杰认为厉以宁选择经济系最合适,并且优势较大,就替老同学做主,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大学经济系。同年7月,厉以宁在长沙应试,8月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北大,拉开了他毕生致力的经济学术理论生涯的序幕。至今我都觉得赵辉杰代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最佳选择。厉以宁回忆道。
厉以宁的这种选择在他早年是料想不到的。
经济学具有这种性质:它既是一门需要以严谨、科学的精神进行数学计量和推理的学问,又是致用之学,即需要对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进行深刻理解和探讨的学问。因此,厉以宁早年的思想和情感历程就成为一个经济学家最好的基础。
第二节 厉股份
作为中国第一个提出股份制改革构想的经济学家,厉以宁为股份制改革的推行奋斗了整整18年。
1980年,就2000多万城市待业人口的就业问题,中央召开劳动就业座谈会,寻求解决办法。厉以宁在会上提出,可以号召大家集资,兴办一些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扩大经营,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会议期间厉以宁还写了一首诗: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充分表达了他对尽快解放思想、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期望。
当时,尽管中国已经有了股份制的初级实践(1980年8月人民银行抚顺支行代理企业发行211万元股票),股份制一提出来,还是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很多人认为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是搞私有化。甚至有人说,厉以宁实际上是在明修国企改革的栈道,暗渡私有化的陈仓。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爆发了关于股份制的激烈争论,厉以宁积极参与论战,经常写了检讨再回去上课。他明确提出,股份制本身没有什么社会性质,其性质取决于投资者的性质,二者的关系如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样。1986年,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介绍中国的文章,文章中把厉以宁称为股份先生。消息传到国内,厉股份的绰号不胫而走。
在厉以宁等经济学家的论战和国家政策支持下,股份制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试点,部分企业由承包制向股份制转变。中国股份制改革由此摸着石头过河。1986年,******会见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时,赠送给范尔霖一张飞乐音响股票,这是新中国第一张股票。20世纪90年代,股份制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然而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才提出混合所有制,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参与国家政策制定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毋庸置疑。其一,他对股份制的坚持使得中国改革方向进入所有制改革阶段,释放了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力;其二,他推动了对股份制认识的进步,打破了姓资与姓社的争论,促进了思想解放;其三,他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的亿万股民,可谓是中国影响最深远的经济学家之一。
启示: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