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件可喜可贺之事伴随着年轮的尘埃业已落定,《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陕西地域文学研究丛书,宝鸡文理学院社科规划重点资助项目)一书又要付梓了,这不仅因为是陕西文学研究所又一新成果的推出,更是各位同仁勤奋敬业,以事业为己任的文人之志和团队精神的结晶与体现。作为研究所的负责人,为同志们一年来毫无报酬的辛劳而感动,尤其是视大文学(专业)与地域学为一炉的整合性、融通性、参与性的学术思想而钦佩,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陕西文学研究的大气象、大视野和高品位。
陕西文学研究所,是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们辛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实际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成立的。中文系有一批热爱陕西文学,在这个领域内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的教师,我称其为“核心成员”,他们均为年富力强的硕士、博士、副教授和教授,他们来自各个学科,是从事各自专业之外的另一特别奉献,其执着文学的精神与劲道很是感人。近年来,研究所成员取得了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本领域内获批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20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宝鸡文理学院社科重点资助项目;出版陕西文学研究专著15余部;发表本领域学术论文200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转摘、复印、题录8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均在本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学术反响。
作为陕西文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机构,其宗旨是,立足研究平台,将分散的研究人员组织化、集团化,变个体即兴研究为规模性研究、目的性研究和有效性研究,使研究成果成系列、有规模、上层次。在研究方向的规划上,研究所将原有的陕西文学的地缘、民俗、方言、思潮现象和作家作品的研究范畴,整合为“三大方向”,“八类课题”,即基础性研究方向(两类课题);通观性研究方向(四类课题);创新性研究方向(两类课题),如《陕西地域文学研究丛书10卷本》便是其中规划之一。我坚信,研究所在这样一批秉承前辈文学精神,求真务实且具备一定研究资质的学者们的努力下,本着“立足科研平台,做点研究实事”的宗旨,定会聚人气,成合力,为陕西文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就其整体概貌而言,作为生态学意义的时代图像,无不蕴涵着作者诸多哲学思考和人生考问。因之,本著述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民生生态、自然生态、民俗生态、艺术生态、生态情怀以及生态理论的建构诸层面,较为全面地首次揭示贾平凹文、书、画大文化境界的生态和合,天人归一的主旨和旷日思考的忧患情怀。本书体例前期构思设计及后期统稿、审定均为冯肖华。各章撰著分工如下:
导论:冯肖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
◎第一章:王玉珠,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硕士;
◎第二章:杨权良,宝鸡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
◎第三章:孙新峰,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艺学硕士;
◎第四章:周国栋,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文艺学硕士;
◎第五章:王俊,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文学博士;
◎第六章:荀育琨,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硕士;
◎第七章:李剑清,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文艺学硕士;
◎第八章:田子爽,扬州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
◎第九章:贾浅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
◎第十章:孙新峰,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艺学硕士。
本书在完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宝鸡文理学院领导,学院科技处重点项目经费的资助,院长、教育学博士王志刚教授,副院长、博士赵荣侠教授在百忙之中极为关注丛书的出版,科技处处长吴毅教授,副处长、高级工程师范英同志及中文系全体老师们均给予悉心的关怀和支持。另外,本书责编陕西人民出版社金义良先生为该书的出版付出了一定的辛劳,对上述领导老师们的关怀与支持,在此仅以陕西文学研究所的名义,书稿全体撰著者的名义,以及我个人的名义,表示最真诚的敬意和谢意!对书稿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各方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