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采访洪昭光教授手记
初见洪教授,望着眼前这位身材不高、面容慈善、轻言细语、和蔼可亲的长者,没有丝毫“大家”的矜持,没有一点儿“名人”的傲慢,我们几乎无法将他与在全国乃至海内外掀起“健康风暴”的大名鼎鼎的洪昭光联系起来。随着数次采访,了解他的工作。走进他的生活,倾听他的心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洪教授,是有一颗平常心的凡人,是一位胸襟开阔的智者,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一位心理学家,一位哲学家,一位文学家,一更是怀有一颗爱心的仁者。
洪教授说,家庭的地位太重要了,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家庭几乎都有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我们现在谈健康,不可能离开家庭健康,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健康新观念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这不是“中老年保健”,我们这是从根本上传播一种观念,一种新的健康观念,让老人、孩子、男人、女人,让全社会的人都懂得健康,懂得科学知识,珍爱自己,珍视生命。
做一名有爱心的医生
谈起做医生,洪教授说:“很多人都认为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实际上,这并不是做医生的根本目的,”洪教授说,“医生关注的不只是疾病,也不只是病人,而应该是促进健康。作为一名好医生,首先应该学会的是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引导病人,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教会病人如何预防疾病,从而杜绝疾病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乃至成功的医学家。否则的话,充其量只能算一个熟练的医匠。”
有的医生给病人看病时连眼皮都不抬,看完病甚至不知道病人是男是女。这怎么能做一个老百姓喜欢的医生呢?
洪教授把是不是老百姓喜欢的合格医生分成了五等。
甲等医生:对病人如亲人,满怀亲情,病人看病后感到亲切、舒心;
乙等医生:对病人如熟人、朋友,满腔热情,病人看病后感到满意、放心;
丙等医生:对病人如病人,心怀同情,态度认真,病人感到友善、安心;
丁等医生:待病人如路人,冷冷淡淡,不阴不阳,病人感到失望、寒心;
戊等医生:把病人不当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病人看病后反而添病,感到气愤和痛心。
洪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的医生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能记住‘大医至爱’,能用爱心和热情对待病人,那么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就能尽快得到缓解。”
洪教授认为,其实有一半的病人可以不得病,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奉献出智慧和爱心,同时需要让老百姓懂得更多的健康知识。
70多种健康知识传抄本的诞生
早在10年前,洪昭光在给病人看病中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患者发病的原因都很简单,其实只要一两句话就可以完全避免患病,可就是因为没有这一两句话,就要花去几万、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来治病。
洪教授说:“现在,许多人得了慢性病,由于缺乏保健知识,治疗不及时,使小病酿成大病,致死致残的步伐加快了。特别是近几年,一些慢性病发病年龄提前,青年人得老年人的病,儿童得成年人的病已屡见不鲜。”
于是,洪昭光教授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大众。
开始,洪教授利用查房的时间给一个病人和家属讲健康知识,结果连同屋的病人也听入了神,给两个人讲,四个人听,给四个人讲,八个人听……听洪教授讲课的病人和家属越来越多。于是洪教授就给科里全部病人及家属进行了一次小型的健康讲座。结果,有的病人记笔记,有的病人拿录音机,还有的病人不时地对着笔记,生怕漏记一个字。讲完后,全体热烈鼓掌。
后来,应群众的要求,健康讲座从科内到院内,再到院外各个单位、各个地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听。人们整理录音、打字、复印,然后像送礼物似的把传抄本送给自己最亲的父母、家人,送给最好的朋友、同事……洪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我这才感觉到,我随便讲了讲,就这么受欢迎,原来病人这么渴望健康教育知识。以后形成了习惯,需要就讲。”就这样,70多种不同的版本诞生了。
几年来,洪教授不断地了解百姓的需求,把自己讲座的内容逐渐扩大,从怎么预防心脑血管病,到如何合理运动,再到如何调节人的心理,都成了他讲座的重点。他潜心总结自己40多年的临床经验,精心配制了许多“秘方”,并且将其编成浅显易学的健康格言,用不少很有说服力的临床病例,为开展更大范围的健康教育讲座做好准备。洪教授的讲座使大江南北成千上万的家庭受益匪浅,被广大百姓奉为“健康圣经”,他本人也被众多媒体誉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传道士”。
语言是医生最重要的法宝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对于病人来说,语言、药物、手术刀,哪样最重要呢?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最重要的法宝。“言为心声”,语言是一个人思想、感情、能力、爱心等多种素质的综合体现。通常病人非常相信医生的话,医生的语言有强大的暗示作用,不管是正面或反面的,都能极大地影响病人的心情和病情,甚至有时能达到刻骨铭心、“四两拨千斤”的程度。
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精神倍增,转忧为喜,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正如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古代有个谜语:‘它不是蜜,但比蜜还甜;它不是毒药,但比毒药还毒;它不是花,但比花还荚;它不是剑,但比剑还锋利。’它是什么?它就是语言。”洪教授讲起这个古代谜语,说了这样一句话,“这真是寓意深刻、入木三分啊!”
洪教授告诉我们,临床上证明,从总体上看,大约有1/3的病人是自愈的,1/3靠药物治愈,1/3是不易治愈的。一位名医说过,一半以上的疾病是不需要用药的。
语言还是爱心的体现。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认为,爱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24岁的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主动请缨上前线为伤病员服务,她以母亲般的亲情和金子般的爱心关怀照顾着伤病员,使他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心中充满信心和力量。结果奇迹出现了,在南丁格尔服务期间,伤病员病死率由50%降低至2.2%,最后降至1%。爱心的神奇力量的确让人惊叹不已。
大道至简,大医至爱
关于健康的书市场上很多,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多人在做,为什么偏偏洪昭光这么火,他的书卖得最好,他的健康“顺口溜”成了老百姓的口头禅呢?
洪昭光说,简单地说就是八个字一一大道至简,大医至爱。意思是说,最深奥的道理其实最简单,最高明的医生就是要有爱心。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不存在技术和设备的差别,有的只是观念的差别。外国的早期预防工作比我们做得好,有些预防观念我们不是不知道,只是长期以来光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了,没有普及,就是因为太专业了。
有些专家认为,我的东西是阳春白雪,给老百姓看,老百姓看不懂,说明自己的水平高;我一讲,你懂了,说明我没水平。很多人把“讲得谁都不懂”当成科学,这个观念需要改变。科学不能吓唬人,科学应该很朴素。钱学森要求每个博士生必须有不到1000字的科普论文,你能说他科学性不强吗?我们很多人自认为水平高,认为别人听不懂的是科学,平易的就不是科学,这种是愚昧的观念。
比如在吃的问题上,如果讲每天摄入2200千卡热量,脂肪摄入不超过30%,其中饱和脂肪酸8%,不饱和脂肪酸10%,这些枯燥的字眼,老百姓不理解,没法比较,也记不住,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真正的科普知识就是要让老百姓“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三个一”,老百姓一定会非常满意,而且充满希望,并且身体力行。如果你不说什么千卡、毫克,而直接说一袋牛奶,或者一个鸡蛋、二两豆腐,老百姓觉得好记,就会照着你说的去做。
洪教授又举了一个照相机的例子:“好相机几万块钱,什么长镜头、长焦距、高级光圈、滤色镜等等,进口的,非常好,可老百姓不要,太复杂了。‘傻瓜’照相机只要把胶卷放在里面就行,谁都会用。你说‘傻瓜’不如‘专业’,是不如,但老百姓很少买‘专业’的,‘专业’的不一定好接受,‘傻瓜’虽然不精确,但好用,照出来也不错,就行了。”
洪教授的一些代表性的健康格言,如“养心八珍汤”“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红、黄、绿、白、黑”等,将深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成浅显易懂的健康口诀,为老百姓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健康处方”。
热爱生活,奉献社会
“事能知足人常乐,心到无求品自高。”是啊,人只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奉献社会,品味美好人生。凡听过洪昭光教授健康讲座的人们都认为,洪教授不仅在向人们传播健康知识,也在向人们阐释一种人生哲理。
在洪教授的办公室采访,不时有电话铃声打断我们。趁着洪教授接电话的空当,我们环视了一下四周。不大的空间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窗台上几盆绿色植物郁郁葱葱,巴西木、观音竹枝繁叶茂,将窗外的阳光编织得一缕缕地散落在桌上、地上。最吸引我们的是十几个造型各异、玲珑精巧的紫砂壶,错落有致地沿着墙台站立着,在白墙的映衬下,轮廓清晰,活灵活现,仿佛是一排顽皮可爱、会说话的孩童……
看到洪教授放下电话,我们忙问:“这是别人送给您的吗?”洪教授笑了:“我非常喜欢紫砂壶,出差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转一转,买个紫砂壶带回来。你们看,这都是……”洪教授饶有兴致地一一介绍着它们的“身世”,如数家珍。由此可窥见洪教授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其实,洪教授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经历过种种不如意。早年,他因父亲是从新加坡回国的银行家,被视为出身不好,入团入党都比较晚。当初研制出的“北京降压O号”尽管疗效很好,但由于学术界的争议,“养在深闺人未知”达20年。晋升高级职称时,他的条件完全可以破格。但领导提出要他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人到中年,事业正如火如荼,却在一次体检中被怀疑得了肺癌,不久妻子又患癌症去世。这些都对他打击很大。然而,一切的一切洪教授都挺过来了。
洪教授说,他受东方哲学的影响,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的儿子,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改变不了环境的,只能完善自己。生活中有挑战、挫折、不幸,都是正常的,总体上,机遇和挫折是公平的,人人都会有机会。多周折,不气馁;再得意,莫张狂。洪教授回忆起30多年前的一件事,“十年****”时期,他在工厂给工人看病。有一个老工人对他说了一句话让他很感动:“你别往心里去,周总理都有人说坏话,更不要说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了。”这句话让他一直牢记到现在。“我一想,是呀,我怎么比得了周总理呢?所以我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经历了这么多挫折,如今,洪教授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着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人觉得,洪教授吃了那么多苦,现在应该老老实实做个医生才对;也有人说,搞健康教育,这本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不是一名职业医生的责任。对此,洪教授并不这么看。
“梁启超曾经写给冰心一首诗,里面有这样两句:“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说得非常好。其实,每一个浪涛过来,都会淋湿一大片,船也会跟着摇晃。但无论怎样,关键是你心里要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坚持什么,不应该坚持什么。受党和人民教育多年,我的知识、智慧都是人民给的,病人给了我很多,老师、同仁、社会给了我很多,我应该为中华民族做点儿事,为国家做点儿事,为社会做点儿事。”
洪教授笑得很祥和:“当初我跟华罗庚教授合作研制‘北京降压O号’,每一片给国家节约几块钱,一年生产5亿片,就可以节约25个亿,后来一年生产10亿片,就节约50个亿,可我一分钱没拿着。这没关系,我很高兴,为什么?因为我们俩的智慧能为中国几十年节约500个亿!烈士们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命都没了,我们还在乎这点儿钱吗?现在我不仅给病人看病,还在做健康教育普及工作,这同样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一种社会责任,只要是对人民有益,我就应该把我的智慧和能力奉献给人民,尽我自己所能。”
洪教授说:“我的原则是诚实做人,认真做事,无愧于心。”
他是健康观念的实践者
与洪昭光教授面对面,听着他平静地叙述,仿佛他是在讲着一个个已经久远了的故事,语气平缓,不急不火。你哪里看得出,他每天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而且全国有上千场报告在等着他去讲。每当有电话打进来,他都会很抱歉地对我们说声“对不起”,然后拿起听筒。对方有向他咨询病情的,有通知他开会的,有请他出差去做健康报告的,有约他写文章出书的……一个一个电话打进来,洪教授没有一点儿不耐烦,接完电话又和我们继续谈下去。
我们很想知道,眼前这位闻名全国以至海内外的健康使者,平时在生活中是怎样的。洪教授告诉我们,只要不出差,他都会按照他讲的健康生活方式度过每一天;无论工作再忙再累,他从不把烦恼带回家。看来,他既是健康观念的宣传者,又是健康观念的实践者,给别人讲的健康知识,也正是自己身体力行的。
他每天6点起床,走路半个小时,然后回家吃早餐:或燕麦粥、玉米面粥,或牛奶、面包,不一定吃水果;中午在医院食堂吃饭,然后睡午觉一到一个半小时。上下午的工作、活动安排非常满,但晚饭尽量回家吃。晚饭一般是夫人做,他也会帮忙。他喜欢吃青菜和清蒸鱼,喜欢清淡,很少烹炸,每天必吃西红柿和水果。总之他吃得很简单,比较随意。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和夫人一起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即使出差在外,也尽量保证散步的时间。
洪教授说,1961年他大学毕业时体重是62公斤,40多年过去了,现在体重是64公斤,平均20年长1公斤,平时没有刻意地去保持。他从不吸烟,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经常的运动帮助他做到了控制体重、预防肥胖、体形良好、提高工作效率和抗病能力。
如今,60多岁的他血压不高,心脏很好,身体没有什么病,工作起来精力充沛。所以,他深有体会地给人们讲“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没有任何药物能够代替运动”。
洪昭光成了名人,成了明星,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亲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洪昭光,越来越多的人会背诵“洪氏语录”。不管洪教授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人们热情地围住他,问这问那,请他签名留念。洪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说实在的,老百姓记住了我,是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肯定。我的这一套健康理念最早应归功于中科院老院士吴英恺教授,是他建议开辟服务百姓健康的‘第二战场’,并主动捐款建立健康演讲基金,是他教导我们一定要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他说,医生不能被动地在家里坐等病人,要跨出一步,承担健康教育的责任。这不仅是一个普通医生应做的分内事,也是社会的需求。”
洪教授还特别强调,健康教育不是单凭几个医生的热情就能做好的,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必须要有四个条件:一、政府支持;二、媒介关注;三、企业赞助;四、专家参与。洪教授之所以把医学专家放在第四位,无疑是要强调“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支持的全社会工程”。
查房、开会、做报告……洪教授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我们的采访也断断续续持续了几个月。采访结束时,我们请洪教授为本书题词,洪教授欣然提笔,写下16个遒劲潇洒的大字:
“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
我们在心里为洪教授祝福:为了全国的百姓,为了普及大众健康的科普知识,请多保重!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