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打伞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打着伞走路还可以,可干活却不方便。我国古代早就有了用棕丝编织的蓑衣。这可能是最早的雨衣。至于用橡胶制作雨衣,这还是近代的事,它得益于橡胶的发明。
自从哥伦布在南美现橡胶,并把它带回欧洲后,100多年来人们还不知它有什么用处,只能让它在博物馆里睡大觉。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发现它能擦去铅笔字迹,就给它起名为“擦(Rubber),这是如今英文中橡胶还叫Rub-ber的原因。
又过了45年,一个叫马辛托斯的英国工人偶然发现橡胶的另一个用处——做防雨衣服。马辛托斯生于苏格兰的一个工人家庭,贫穷的家境使他在少年时代就进工厂做工了。他很聪明,也很爱学习,虽然工作十分繁重,但他稍有闲暇便跑到图书馆“啃”起书本来。马辛托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科学家。
1823年,马辛托斯到一家制橡皮擦的工厂做工。当时,生产橡皮擦的工序非常简单:把从南美运来的生橡胶,倒在大锅里熬煮,等熔化后再加入一些漂白剂漂白,然后倒在制橡皮擦的模型中,等它冷却下来就凝结成一块块橡皮擦了。
有一天,马辛托斯正端起一大盆熔化的橡胶汁,往一大排模型里浇灌,一不小心,脚底下绊了一下。他急忙稳住身子,好在胶汁没打翻,虽然侥幸没被烫伤,但衣服前胸洒满了橡胶浆。这一天工作特别忙,便没有去换衣服。下班时天色已晚,他也就不换衣服,匆匆地走了。
就在马辛托斯回家的路上,忽然下起大雨来。倾盆大雨将马辛托斯淋成了一个“落汤鸡”。回到家,他赶紧更换衣服。就在这时他发现,被橡胶汁浇过的前襟,竟然没有被雨水湿透。这真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善于捕捉灵感的马辛托斯抓住了这个机会,立即想到如果在衣服上有意浇上一层橡胶液,不是可以“滴水不入”吗?
他马上动手试制。可是在衣服上涂橡胶很难涂匀,将胶液徐在布上,再做衣服。这样做也还是不行,橡胶很容易被蹭掉。经过一番研究,马辛托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两层布,先在一层布上浇一层橡胶液,再把另一层布覆盖上去。这样,布面上看不到橡胶了。他用这种夹橡胶的双层布料做成大衣,先在自己身上试穿,觉得相当的舒适。下雨天,他特地穿着它到旷野里转了一圈,回到家里脱下来一看,里面的衣服一点也没湿。他高兴极了,于是立即跑到专利局去申请专利。
接着,马辛托斯便筹措资金,想办厂生产自己发明的防雨衣。一个精明的资本家看中了这个有利可图的新发明,便出资支持了他。这样,世界上第一家雨衣工厂在苏格兰诞生了。
橡胶雨衣投放市场后十分受人欢迎。马辛托斯成了雨衣的发明人,直到今天,英语中雨衣这个名字就叫“马辛托斯”。不过还应指出,由于当时橡胶技术没有过关,马辛托斯发明的雨衣和当时其他橡胶制品一样,也存在着夏天粘手,冬天变硬的毛病,不能经久耐用。直到1839年发明硫化橡胶后,更新的橡胶雨衣才克服这些缺点,真正成为方便、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虽然在今天已产生了许多新颖的雨衣,像塑料雨衣、尼龙涂塑雨衣等,但马辛托斯发明橡胶雨衣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和虽然在今天已产生了许多新颖的雨衣,像塑料雨衣、尼龙涂塑雨衣等,但马辛托斯发明橡胶雨衣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知识链接:充气雨衣
北京市海淀区一位11岁的小学生发明充气雨衣的故事,说来十分有趣。
有一次,这位小朋友放学时遇上了瓢泼大雨,身上穿的塑料雨衣紧贴着身子,一条条水流顺着雨衣灌进胶鞋里,结果生了一场病。此后,改进雨衣的愿望就在他心中生了根。
偶然,他在学校观看文娱节目,看到女同学跳舞时,旋转起来后,长裙犹如一把把花伞徐徐张开。正当同学们喝彩的时候,在他的眼光里,花裙子变成了一件下摆张开的塑料雨衣,在倾盆大雨中,雨水顺着张开的雨衣洒落在身体周围,而裤腿,袜子却是干的……他兴奋地跳了起来,以致老师走过来提醒他要安静。回到家里他找来一根铁丝,做成一个大圆圈,用线缝到雨衣下缘。但是这样的裙式雨衣,不用时却收不起来。又过了一些时间,这位小朋友又从塑料救生圈上受到启发,他在父亲的帮助下,用一根塑料管做成圈并装上气门,缝在雨衣的下沿。用的时候,一充气雨衣下摆就像伞似的张开了;不用时,一放气又可以收拢来。这位小朋友高兴极了,穿上这种新式的雨衣,站到浴室的莲蓬头下进行试验,完全达到了预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