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38700000030

第30章 论禅札记(3)

(叶贺孙录,辛亥,1191,以后,《语类》十四,九)学者于理有未至处,切不可轻易与之说。张敬夫为人明快,每与学者说话,一切倾倒说出……学者见未到这里,见他如此说,便不复致思,亦甚害事,某则不然。非是不与他说,盖不欲与学者以未至之理耳。(康熙《朱子全书》五、四,待检《语类》)康节学于李挺之,请曰:“愿先生微开其端,毋竟其说。”此意极好。学者当然须是自理会出来便好。(杨方录,庚寅,1170,《语类》一百,一)……读书须是子细,“思之弗得弗措也,辨之弗明弗措也”,如此方是。今江西人皆是要偷闲自在,才读书,便要求个乐处,这便不是了。某说,若是读书寻得那苦涩处,方解有醒悟。康节从李挺之学数,而曰:“但举其端,勿尽其言,容某思之。”他是怕人说尽了,这便是有志底人。……(黄义刚录,癸丑,1193,以后,《语类》百十九,二——三)人合是疑了问。公今却是拣难处问。教人如何描摸?若说得,公又如何便晓得?……(叶贺孙录,辛亥,1191,以后,《语类》百二一,一四)

(六)因举佛氏之学与吾儒有甚相似处。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又云:

朴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又云: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看他是甚么样见识!今区区小儒怎生出得他手!宜其为他挥下也。此是法眼禅师下一派宗旨如此。今之禅家皆破其说,以为有理路,落窠臼,有碍正当知见。今之禅家多是“麻三斤”“干矢橛”之说,谓之不落窠臼,不堕理路。妙喜之说便是如此。然又有翻转不如此说时。(沈侗录,戊午,1198,以后,《语类》百二六,一一)法眼是南唐的文益。雪峰(义存)传玄沙师备,师备传罗汉琛,琛传文益,文益住金陵清凉院。

妙喜是宗杲。

(七)论行脚

……圣贤说话,许多道理平铺在那里,且要阔著心胸,平去看,通透后自能应变。不是硬捉定一物,便要讨常,便要讨变。

今也有如僧家行脚,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之兴亡、治乱、得失之迹,这道理方见得周遍。“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是块然守定这物事,在一室关门独坐便了,便可以为圣贤。自古无不晓事情底圣贤,亦无不通变底圣贤,亦无关门独坐底圣贤。…………下学只是放阔去做。局促在一隅,便窄狭了。须出四方游学一遍,这朋友处相聚三两月日看如何,又那朋友处相聚三两月日看如何。

安卿,须是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须是开阔,方始展拓。……吾友僻在远方,无师友讲明,又不接四方贤士,又不知远方事情,又不知古今人事之变,这一边易得暗昧了。

先生饯席,酒五行,中筵亲酌一杯劝李丈(尧卿李唐咨)云,相聚不过如此,退去反而求之。次一杯与淳,曰,安卿更须出来行一遭。村里坐不觉坏了人。昔陈了翁说,一人棋甚高,或邀之入京参国手。日久在侧,并无所教,但使之随行携棋局而已。或人诘其故。国手曰,彼棋已精,其高著已尽识之矣。但低著未曾识。教之随行,亦要都经历一过。(以上摘抄陈淳录,己未,1199,冬,在考亭问病时所记,《语类》百十七,一七——二八)禅宗大师教人,“不说破”只是一个方法。凡看话头,说无头柄的话,一棒一喝,都是这个方法。朱子颇赏识这个方法的教育作用,他屡次叙述这个方法。

但“行脚”也是禅门方法的重要部分。朱子七十岁时,在他病中,在他死之前四个月,他特别叮嘱陈淳,要学僧家行脚,走遍四方,观察山川形势,交接四方贤士,“这道理方见得周遍”,不可关门独坐,不要“村里坐,不觉坏了人”。这真是朱子晚年定论。

(八)禅与行不相应僧家所谓“禅”者,于其所行,全不相应。向来见几个好僧,说得禅,又行得好,自是其资质为人好耳,非禅之力也。所谓“禅”,是僧家自举一般见解,如秀才家“举业”相似,与行己全不相干。学得底人,有许多机锋将出来弄。一上了,便收拾了。到其为人,与俗人无异。只缘禅只是禅,与行不相应耳。僧家有云“行解”者,行是行己,解是禅也。(滕璘录,辛亥,1191,《语类》百二六,二三)

(九)禅僧自云有所得,而作事不相应。观他又安有睟面盎背气象?只是将此一禅横置胸中,遇事将出,事了又收。大抵只论说,不论行。

昔日病翁(刘子晕,字彦冲,1101-1148年)见妙喜(宗杲)于其面前要逞自家话,渠于开善升座,却云:“彦冲修行,却不会禅。宝学会禅,却不修行。所谓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又无钱广皆是乱说。大抵此风亦有盛衰。绍兴间(1131-1162年)最盛。(郑可学录,辛亥,1191,《语类》百二六,二四)

(十)问德粹(滕璘)在四明曾到天章育王否?曰,到。曰,亦曾参禅否?

曰,有时夜静无事,见长老,入室,亦觉心静。

先生笑。因问,德光如何?滕曰,不问渠法门事,自是大管人事。

先生曰,皆如此。今年往莆中吊陈魏公(陈丞相俊卿,封魏国公,淳熙十三年(1186年)死,朱子为他作行状),回途过雪峰,长老升堂说法,且胡鹘过。及至接人,却甚俗,只是一路爱便宜。才说到六七句,便道仰山大王会打供。想见宗杲也是如此。……(郑可学录,辛亥,1191,《语类》百二六,二四下)

(十一)(潘)时举云,释氏有豁然顿悟之说,不知使得否?不知倚靠得否?曰,某也曾见丛林中有言顿悟者。后来看这人也只寻常。如陆子静门人,初见他时,常云有所悟,后来所为却更颠倒错乱。看来所谓”豁然顿悟者“者,乃是当时略有所见,觉得果是净洁快活。然稍久则却渐渐淡去了,何尝倚靠得?

时举云,旧时也有这般狂的时节,以为圣人便即日可到。到后来果如先生所云”渐渐淡了“。到今日却只得逐旋挨去。然早上闻先生赐教云,诸生工夫不甚超诣。时举退而思之,不知如何便得超诣旨?

曰,只从大本上理会,不是逐旋挨去,自会超诣。且如今学者考理,一如在浅水上撑船相似,但觉辛苦,不能向前。须是从上面放得些水来添,便自然撑得动,不用费力,滔滔然去矣。……(潘时举录,癸丑,1193,以后,《语类》百十四,一一)朱子三十七岁时,有”观书有感“诗两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可以同潘时举所记相参证。

(十二)朱子与吴寿昌谈禅

(吴)寿昌问,鸢飞鱼跃,何故仁便在其中?先生良久微笑曰,公好说禅,这个亦略似禅,试将禅来说看。寿昌对,不敢。

曰,莫是”云在青天水在瓶“么?寿昌又不敢对。

曰,不妨试说看。曰,”渠今正是我,我且不是渠。“(适按,此是洞山渡水见影偈)曰,何不道”我今正是渠“?

先生问寿昌,子好说禅,何不试说一上?寿昌曰,明眼人难谩。

先生曰,我则是异于是:越明眼底,越当面谩他。

先生问寿昌,子见疏山□□□□,有何所得?对曰,那个且拈归一壁去。曰,是会了拈归一壁?是不会了拈归一壁?寿昌欲对云”总在里许“,然当时不曾敢应。会先生为寿昌题手中扇云:“长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执笔视寿昌曰,会么?会也不会?寿昌对曰,总在里许。

吴寿昌,字大年,邵武人。有丙午(淳熙十三年,1186)所闻录。

(《语类》百十八,二四——二五)

禅宗的方法

——道不可告,告即不得一苏辙《栾城集》十八有“筠州聪禅师得法颂”,有序,记省聪“晚游净慈本师(大本)之室”,苦思“口吞三世诸佛”语,“迷闷不能入。……既而礼僧伽像,醒然有觉,知三世可吞,无疑也”。序文说:

……聪住高安圣寿禅院。予尝从之间道。聪曰:“吾师本公,未尝以道告人,皆听其自悟。今吾亦无以告子。”予从不告门,久而入道。乃为颂曰:

道不可告,告即不得。以不告告,是真告敕。香严辞去,得之瓦砾。临济不喻,至愚而悉。非愚非瓦,皆汝之力。……此即所谓“不说破”。子由谪高安在元丰三年至七年(1080-1084年)。此颂与《筠州圣寿院法堂记》(元丰四年六月)大概同一时代。

省聪死在绍圣三年(1096年),年五十五。见子由的《逍遥聪禅师塔碑》。(《后集》廿四)朱子四字诀宁烦毋略,宁下毋高,宁浅毋深,宁拙毋巧。(《答汪尚书》,甲申十月廿三日,隆兴二,1164,朱子三十五岁)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李方子录,戊申以后,淳熙一五,1188,朱子五十九岁)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廖谦录,甲寅绍熙五,1195,朱子六十五岁)看《语类》十一,一七下盖卿甲寅记,百廿二,一,伯羽记。某块坐穷山,绝无师友之助,惟时得钦夫书问往来,讲究此道。

近方觉有脱然处。潜味之久,益觉日前所闻于西林而未之契者,皆不我欺矣。幸甚幸甚。恨未得质之高明也。(朱子三十一岁时,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往延平谒李侗,“退而寓于西林院惟可师之舍,以朝夕往来受教焉。阅数月而后去”。他三十三岁,1162,又住西林院。)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相似,所争毫末耳。然此毫末却甚占地步。今学者既不知禅,而禅者又不知学,互相排击,都不劄着痛处。亦可笑耳。(《续集》五《答罗参议》,此书无年月,但王白田编在乾道二年丙戌,1166,朱子卅七岁时,似不误。)李侗有《与罗博文书》(《王谱》一上,二一——二二)——原稿至此为止。

所谓“六祖呈心偈”的演变

(一)敦煌本《坛经》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此处可以看出惠能故事的作者拟作了两首偈,而没有决定用那一首,就把两首暂时都保存在稿本里。敦煌写本此节保存的正是这两首原稿的状态。

11世纪里西夏文译的《坛经》残本还保存这两首的原样子。罗福成译文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法(?)常清净,如何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即如明镜。明镜本清净,如何惹尘埃?

西夏文译本及罗译,见北平图书馆馆刊四卷第三号。

(二)日本京都堀川兴圣寺本《坛经》此本的底本是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蕲州刻本,而蕲州刻本的底本是天圣九年(1031年)晁回第十六次看过的惠昕在乾德五年(1967年)改订的两卷十一门写本。兴圣寺本,昭和八年(民国二十年,1933年)影印。

此本的“六祖呈心偈”已删两首,存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三)日本加贺大乘寺出来的道元写本此本昭和十年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出现,昭和十四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铃木大拙印行。道元于日本贞应二年(1223年)入宋,四年后回国。他的写本的底本是政和六年丙申(1116年)福唐将军山比丘存中刻本。

此本也是两卷十一门。其呈心偈也是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禅宗的方法:道不可告,告即不得

苏辙《栾城集》十八有“筠州聪禅师得法颂”,有序,记省聪“晚游净慈本师(大本)之室”,苦思“口吞三世诸佛”语,“迷闷不能入。……既而礼僧伽像,醒然有益,知三世可吞,无疑也”。序文又说……聪住高安圣寿禅院。予尝从之问道。聪曰:“吾师本公未尝以道告人,皆听其自悟。今吾亦无以告子。”从不告门,久而入道。乃为颂曰:

道不可告,告即不得。以不告告,是真告敕。香严辞去,得之瓦砾。临济不喻,至愚而悉。非愚非瓦,皆汝之力。……此即所谓“不说破”。

子由谪高安在元丰三年至七年(1080-1084年)。此颂与“筠州圣寿院法记”(元丰四年六月)大概同一时代。省聪死在绍圣三年(1096年),年五十五。见子由的《逍遥禅师塔碑》(后集24)。

《全唐文》里的禅宗假史料

《全唐文》与《全唐诗》都是官书,都不注明每一卷的来历。这是最糊涂又最不负责任的编纂方法,这个方法就使这两大部史料总集大大的减轻了他们的史料价值,就使我们感觉每一首唐诗或每一件唐代诏令或一篇唐代文字必须先考定其来历才敢引用!

近年有些学术界的朋友(以上八字原作“日本的大学教授还”)有时还引用《全唐文》里的假文件来作“史料”用的!所以我要指出,这些文件都是从不可信赖的假文件里转抄出来的。

我指出的几个假文件,只是几个最明显的例子,也许将来还可以多举一些例子。

南港胡适

(一)所谓“中宗召曹溪、惠能入京御札”

(《全唐文》十七叶十一)

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此诏不见于《唐大诏令集》,也不见于现存二个最古本的《六祖坛经》。只见于很晚出的德异(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序)宗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版)本《坛经》的“宣诏第九”。

同类推荐
  •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了解和研究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王阳明是明代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最基本的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册,一边看,一边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看看我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毋庸置疑。
  • 解剖无聊:如果无聊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

    解剖无聊:如果无聊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

    技术从不中立。网络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在拽着你沉迷,或因为痛苦,或因为贪求刺激,但本质上可能是因为你害怕无聊。叔本华、海德格尔、克尔凯郭尔也不曾预见,人类的无聊可以被网络放大到如此地步。在这个后现代、后资本主义的时代,我们生产自己、消费自己,掏空自己,再填进一个破碎的自己。我们如同《黑客帝国》中的人体电池,燃烧自己,点亮虚拟世界。现在,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你的面前:你是选择红色药丸,还是选择蓝色药丸?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灭天修罗

    灭天修罗

    半醉半醒伴浮笙一生一世一倾城为那一世倾城;为,那一世倾城;为那一世,倾城。
  • 网课生存系统

    网课生存系统

    如果网课变成一场游戏,你能生存多久?“你好,欢迎来到「网课系统」。游戏如人生,希望你在这里玩的愉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天道果

    逆天道果

    十五年前,洛家本是塑凡大陆统治地域国家之一,但因洛国国主与神秘的邪教联手盗取天道果被三大仙宗罢免统治地域的权力,而事件的核心天道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念鹤

    念鹤

    “喂,苏念,我妈说长大之后我们会结婚,是真的吗,我想,我不会拒绝,我会对你好的”这是十八岁的楚鹤对十七岁的苏念说过的话“苏念,我们没有感情了,离婚吧”这是二十七岁的苏念在车祸前听到的...
  • 战之穹顶

    战之穹顶

    在一个以实力为尊的地方,有着战冥这一生物,人们把它看为至宝,依靠它获得力量,而在这里,却有一个特殊的例外,他没有战冥,他实力低下,任人宰割,甚至被他的父亲赶出家门,母亲惨死……但是有一天,他获得了顶级的战冥。获得了新生,看他如何为母报仇,如何走上巅峰。如何颠覆众生,如何站到战冥大陆的穹顶,如何叱咤风云,颠倒世界。请看战之穹顶看他的奋斗事迹!
  • 黑执事同人之残念

    黑执事同人之残念

    看黑执事的同人,几乎都是塞夏,似乎遗忘了黑执事第二部的另一个主角,亚洛斯·托兰西。他有着夏尔一样的遭遇,他没有夏尔那样的成熟冷静,可是他却比夏尔真实。亚洛斯,一个渴望被爱让人心疼的人,希望在这篇文里,你能幸福。(注:言情文,还有中间一部分有很多女主和夏尔的情节,没有离题,老爷的在后面,这是为了虐,没了拆散少爷和塞巴斯,唉……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另,我现在的笔名是风鸟院花,正在写吸血鬼,欢迎大家去看
  • 另类催婚:绝美女首席爱上我

    另类催婚:绝美女首席爱上我

    一场相亲过后,被暴躁老爹生拉硬拽的住进了女方家里。堂堂古武传人自此走上了被催婚的苦逼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