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加农炮和榴弹炮没有本质的区别,所谓身管长和口径之比也并非一成不变,而且一直在变。以弹道的形状来区分,也有些牵强,因为弹道的形状是相对于射程而言的。加农炮在最远射程上,弹道并不低伸,榴弹炮在近距离上,弹道同样低伸,甚至可以直瞄射击。从完成压制任务的角度看,两种炮几乎一致。
三、迫击炮
迫击炮是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迫击炮弹的曲射火炮。其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适于对近距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可配备多种炮弹,用于歼灭和压制暴露目标和隐蔽目标。迫击炮可以前装填,也可以后装填,分触发和拉发两种射击方式。
迫击炮最早使用是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当时口径只有47毫米。一次大战中,迫击炮口径达81毫米。当时守备旅顺的俄军为打击日军,用海军炮改制了迫击炮,轻便适用,无射击死角,杀伤效果良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战的发展,迫击炮成为主要的近战武器。以后随着步兵机动性的提高,空降战等新型作战方式的出现,迫击炮日益受到青睐。由于迫击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常常被游击队用来袭击敌人。迫击炮是与步兵一起作战的曲射火炮。在以前的战争中,可说是战功卓著,十分出名。据科学家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陆军伤亡的人员中,大约就有一半是被迫击炮弹杀伤的。
现代追击炮在命中精度、杀伤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采用末端制导炮弹后,对装甲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得以加强。另外自行迫击炮还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因此能够伴随装甲兵和步兵作战。
迫击炮用座钣承受后坐力,迫击炮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落角大,破片杀伤效果优于其他火炮,主要用于压制遮蔽物后、反斜面目标和水平目标。由于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通常作为随伴火炮使用。迫击炮分为滑膛式(前装)和线膛式(后装)两种。
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最大特点是弹道弯曲,几乎没有射击死角。如果在山的一侧要攻击位于另一侧的敌人,只能使用这种火炮,它可以越过山头把炮弹抛射到另一侧的山脚下,所以很适合攻击隐藏在掩蔽物后面的敌人。
目前,大口径迫击炮一般在105毫米以上,最大为240毫米,射程13公里。中口径迫击炮主要是81和82毫米炮,射程5.6公里左右,战斗全重35公斤。小口径迫击炮口径在60毫米以下,射程在5公里以下,战斗全重从几公斤到20公斤不等,适合于单兵便携。
从性能上说,迫击炮会比普通炮弹有更多独特的长处。它的射角十分大,而且最大射角可达85°,炮弹全是垂直地飞出去的,因此炮弹的弹道变得相当弯曲。这是一般的炮弹所不能及的。追击炮弹能歼灭躲在遮蔽物后面的战斗人员,也能从山的正面打到山的后面。不管敌人躲在山上或是山下,是在明处还是在暗处,都无法逃脱迫击炮弹的袭击,人们把迫击炮弹称为能翻山的炮弹是正确的。此外,因为迫击炮弹的飞行弹道十分弯曲,而当弹丸飞行抵达目标后,命中角就会相当大,炮弹爆炸的碎片可以均匀地向周围飞散,并且大大提高了杀伤力。
奥地利SM-4式120毫米4管迫击炮,是一种著名的迫击炮。它的四个滑膛炮管并列安装在一个大型座钣上。行军时,由卡车运载。发射前,靠车上两个独立的液压系统将炮身和座钣从车上卸到地面,并使火炮转入发射状态。运载车上配有观察器材、射击诸元计算机和通信器材,并携带60发弹。最大初速518米/秒,弹重14.5公斤,最大射程11500米,战斗全重7吨,炮班人数3人。最大射速24发/分,可单发射击,也可4发齐射,并能在30秒内连续3次齐射,发射12发炮弹。如果发射的是子母弹,每发炮弹内带32枚子弹药。如以色列的120毫米炮弹,可以携带32枚双用途子弹。这些子弹可以穿透69毫米的装甲钢板,有效杀伤半径达9米。如果引信不工作的话,还有自毁功能。这就相当于单炮每分钟抛射768枚子弹药,在山地作战时是很可怕的。
传统的迫击炮射击方式是炮口装填,靠炮弹的自身重量自由下落、击发射击。但大口径迫击炮因为口径较大,炮弹的重量超过20千克,士兵的作战强度超过了生理承受极限,于是就出现了炮尾装填炮弹的迫击炮。这大大降低了射手的劳动强度,也更利于提高设计速度,可以说是一种技术上革新。例如以色列生产的M-66式160毫米追击炮,它的炮弹重达40千克,采用炮尾装填、拉火发射的射击方式。但是除了装填和击发方式不同外,M-66式160毫米迫击炮仍旧保持了迫击炮的全部特点。
四、无后坐力炮
除上面的火炮外,还有一种正在被淘汰的火炮叫无后坐力炮。这种炮在发射时利用后喷射的物质能量来与前射弹丸的动量保持平衡,使前后动能相互抵消,所以就没有后坐力。没有后坐力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发射时向后喷射的火光和尘烟过大,几公里之外就可发现,很容易暴露方位,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所以没有发展前景。这种炮是1914年发明的,1936年口径达到76.2毫米,二战中最大口径为120毫米,直射距离400~800米,可以穿透400毫米的装甲,主要用来反坦克作战。
五、火箭炮
火箭炮是炮兵装备的火箭发射装置,亦称火箭弹发射装置,由于通常为多发联装,又称为多管火箭炮,有多轨式、多管式和框架式。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由于火箭靠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够承受巨大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没有后坐装置。火箭炮能多发联射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它的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因而多用于对目标实施面积射击。
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前苏联研制成功的BNi-13型火箭炮,它的诞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早在沙俄时期专家们即已开始火箭推进的理论研究。“十月革命”胜利后,火箭专家设计了利用卡车运载和发射的火箭炮,为了使火箭弹飞行稳定进行而了大量实验。1928年的一次实验中火箭弹平稳地飞行了400米。又经过多次改进,火箭炮射程达到1800千米。在1939年的对日作战中,火箭弹曾从一架飞机上攻击日军地面部队获得成功。但从地面车辆上发射火箭弹的效果很差。由于发射架装在车上很不稳定,射弹落到目标区的散布范围很大。火箭专家们经过反复琢磨后决定改用一排1字形发射轨。每根钢轨上、下两侧各装一发弹。8根钢轨并列在一起装在可以转动的支架上,便于进行方向和高低变化。原来的发射架向着车辆侧面发射,就像舰炮射击一样,这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后来改成与车体呈纵向状态,炮手从后面装弹,火箭弹越过驾驶室向前飞行,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发射16发弹只需10秒时间,最大射程可达到8500千米。斯大林接到研制情况和试验报告后十分满意,下令立即大量生产、装备部队。此时已是1941年6月21日。第二天德军就大举入侵。兵工厂夜以继日赶制出了5门炮运到前线,初战显威,沉重打击了德军嚣张气焰。从此,BM-13大显身手,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大放异彩。
BM-13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7月15日,法西斯德国一支部队侵入白俄罗斯的奥尔沙市。下午2时许,气势汹汹的侵略军占领了火车站。大批坦克、装甲车辆就在车站附近稍事休整。坦克手从闷得透不过气的“乌龟壳”中钻出来。各种车辆在路旁检修、加油。士兵们卸下沉重的武器装备,三五成群地在树阴下用餐、休息。突然,车站旁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坦克的炮塔被炸得飞向空中。弹药车中弹后燃起熊熊大火,连锁反应般地炸毁了四周的车辆和装备。地上躺满一具具德国兵的尸体,残兵败将嚎叫着四处逃窜。
德军指挥部闻讯大为震惊。情报人员很快弄清了事实真相,是苏军一个炮兵连对德军发动了这次猛烈的火力突击,用刚刚装备的5门火箭炮,一次齐射可发射出80发火箭弹。这种火箭的正式型号为BM-13。它的炮架上刻有一个俄文字母K,表明是由“共产国际”兵工厂生产的。由于红军战士十分喜欢这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因而用心爱姑娘的名字昵称它为“喀秋莎”。"喀秋莎”不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敌人精神上以巨大的慑撼,以致德军士兵后来一听到这种炮声,就心胆俱裂。
20世纪初期,由于双基推进剂的应用,火箭炮得以发展。严格地说,“喀秋莎”是导轨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发射装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国于1941年正式装备部队的158.5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在二战中,火箭炮成了可怕的武器。到了现在,由于各种制导武器的出现,火箭炮的作用已有所降低,但仍是各国炮兵序列中十分重要的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各国都非常重视火箭炮的发展与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火箭炮又有了新的进步,其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已成为现代炮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炮的性能不断改进。前苏联继续发展了多种先进的火箭炮,其型号之多、数量之大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堪称“喀秋莎”王国的“巨无霸”。仅20世纪50~60年代苏军就装备了BM-14、BM-21、BM-24等多种火箭炮。尤其是。BM-21因性能先进而名扬天下,先后生产2000多门,畅销50多个国家。近年来传媒报道的“喀秋莎”大多是这种武器或它的变型。
BM-21型火箭炮原装备苏军摩步师和坦克师的炮兵团,主要用来消灭敌集结地域有生力量,压制或摧毁炮兵发射阵地,破坏多种野战工事和支撑点。早期的,BM-21采用乌拉尔-375型载重车改装而成,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70公里,以后改用轮式4轮越野车,最大速度达到每小时85公里。在车体后部的大型旋转架上有40个发射管,可在18秒内发射40发子母弹,摧毁20公里远的各种目标。无数颗炮弹铺天盖地袭来,就像晴朗的夏天突然袭来的冰雹一般。俄军士兵常称它“冰雹”炮。近年来俄罗斯和法国合作,制成多种性能更先进的火箭弹,有的射程增大到36公里,并提高了命中精度和杀伤威力。
在车臣战场上,俄军使用的“龙卷风”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弹重达800公斤,最大射程达到70公里。它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技术,在发射管上装有一个“黑匣子”,可为每发弹自动编制程序。弹上的燃气发生器可根据指令产生高压气流,不断修正火箭弹的飞行方向,使它的命中精度提高了3倍,因而被誉为目前正式列装的武器中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精度最高的火箭炮。据最近报道,俄罗斯还在研制一种专用于战场侦察的火箭弹。它的中部和尾部装有折叠式弹翼,飞到空中张开弹翼便成为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可从9000米高的空中摄下目标图像后传到指挥中心。威力巨大的“龙卷风”火箭炮配上先进的无人侦察机,在现代战场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