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大型航空母舰与小型航空母舰彼此互有长短,各有利弊。但综合比较而言,大型航空母舰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胜出小型航空母舰一筹:第一,大型航空母舰搭载机种全,数量多,执行任务范围广。一般来说,大型航空母舰像美国的“尼米兹”级上搭载有8~9个舰载机中队,其中包括4个F/A-18战斗攻击机中队、1个E-2C预警机中队、1个EA-6B电子战机中队、1个S-3B反潜机中队、1个直升机中队,以及1个勤务中队。这些舰载飞机与直升机可以担负制空,对地、对舰攻击、预警控制、反潜作战、勤务运输等多种作战任务。而小型航空母舰执行任务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即使像法国“戴高乐”号中型核动力航空母舰上也只搭载有“阵风”战斗攻击机、E-2C预警机及直升机等少量机种,所能完成的作战任务相当有限。
第二,大型航空母舰的作战效能大大高于小型航空母舰。通常,大型航空母舰搭载有70~80架各式舰载机与直升机,中型航空母舰最多载有40~50架,小型航空母舰约20~30架。作战实践和演习试验均已证明,大型航空母舰的作战效能是中型航空母舰作战效能的两倍,是小型航空母舰的6~8倍。1艘“尼米兹”级大型航空母舰出动全部的舰载战斗/攻击机,通过使用机上携挂的导弹,能可靠地完成制空和攻击两项任务。而小型航空母舰别说进攻,就连防御对方的空中打击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国“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两艘小型航空母舰上,只搭载有28架“海鹞”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仅仅因为阿根廷空军及海军航空兵飞机数量不足,出动架次不多,拥有的空舰导弹数量有限,作战能力有限,英方才取得了胜利。否则战争结局将有可能改写。
第三,大型航空母舰的安全性要明显优于小型航空母舰。相对于小型航空母舰,大型航空母舰具有干舷高、吨位大,海浪不易翻拍到甲板上等特点;加上其甲板面积大、船体摇摆小,舰载机起飞与降落时受到的影响较小,因而事故率低,安全性好;小型航空母舰则反之。有关专家在多年大量的大型航空母舰与小型航空母舰事故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满载排水量8万吨以上的大型航空母舰事故率只是6万吨航空母舰的1/3;8万吨以上的大型航空母舰95%以上时间都能从事海上作战行动,而6万吨航空母舰仅为 58%。此外,大型航空母舰一般都装有4套相互独立的推进装置,即使其中1套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小型航空母舰通常只有两套相互独立的推进装置,一旦其中一套发生故障,就会严重影响正常航行。
第四,大型航空母舰的效费比要高于小型航空母舰。尽管大型航空母舰和小型航空母舰在吨位、体积、甲板面积、舰桥等系统方面差别较大,但其他一些重要设备却几乎相同,如动力装置、弹射装置、拦阻装置、升降装置等差别并不大,只是数量有所不同,从而免去了大量的设计和研发费用。因此,大型航空母舰的总效费比要明显高于小型航空母舰。
但是,小型航空母舰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突出优点:造价低;全寿期保养维修费用远低于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且进出港较为方便,海上航行时机动灵活;多艘中小型航空母舰的搜寻、探测效率要强于1艘大型航空母舰等。这些,都是中小国家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极为看好小型航空母舰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属无奈之举。
四、技术在进步
航空母舰是集各种高新技术和众多先进武器装备于一身的海上“巨无霸”。自它问世并投入实战以来,已驰骋海疆近百年,几乎所向披靡,较少夭折。即使在21世纪的各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和海上军事行动中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取得了显著的战绩,从而继续为各国战略家和军事家所看好。在可预见的未来,虽然各种海上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发展迅猛,性能急剧提高,威胁日渐增大,但航空母舰仍不失为一种舰机合一、攻防兼备的超强海上作战平台,依然成为航空母舰拥有国的海军核心力量,是其海上作战和非战争行动的首选兵力兵器。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新军事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战争形态急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海战场探测监视的方式和手段愈发呈现立体、全维,侦察卫星分辨率只有几米甚至更小,各种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和新概念武器日趋增多,海战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成长于机械化战争时代的航空母舰及其编队在海上行动中所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故步自封”只能被动挨打,因而需要航空母舰运用更多的高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攻防能力,以不断地适应信息化战争时代和新时期海空作战的特点。当代航天、航空、航海、兵器等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源源不断地应用于这个海上“巨无霸”,使其作战能力获得了新的提高。概括来说,21世纪的航空母舰主要是在各项舰用技术、舰载机技术和新概念武器等三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隐身技术已成为现今和未来航空母舰设计与建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如果说,以往各国海军依仗航空母舰强大的制空、制海能力,而对于隐身性能不太重视的话,而现役和新设计的航空母舰都倍加青睐其“隐踪匿形”。例如,美国新一代CVN-21级航空母舰的首制舰“福特”号(CVN-78)就采用了最新的隐身技术:上层建筑采取集成化设计,使传统拥挤的舰桥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大为减轻,并明显向右舷后移;干舷显著降低,舰面设施非常简化,使飞行甲板航空作业区连成一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此外,使用小型、高效的相控阵雷达固定天线,来代替体积较大的旋转雷达天线;舷侧飞机升降机从4座减为3座,其中右舷的两座设置在飞行甲板中部右舷,减少1座飞机升降机,将使飞行甲板总体布局更趋简化,反射体减小;在一些关键部位敷设和使用隐身涂料和材料。对于其舰体水下部位,也注重设计和选用流线型装备,以降低阻力,减少噪声,削弱对方水下声纳的探测效果,如通过使用穿浪型球鼻首,使首部能顺利破水,从而减少飞溅,此举也为全舰的隐身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英国研发的CVF航空母舰在隐身方面也颇具特色,其外形由四边形改为多边形,舰面设施大量减少,同时尽可能多地使用隐身材料和涂料;上层筑被设计得低矮简约,而且别具一格地采用两个非常小型的“岛”式双岛布局;这样既使得飞行甲板拥有一个开阔的航空作业区,也使得整艘航空母舰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明显减小。上述两舰称得上运用最新隐身技术来设计和建造未来航空母舰的典范:全舰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很小,而且噪声、红外和磁性特征都极低,隐身性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飞机弹射技术是航空母舰上的一项极为关键的技术,它关系到飞机起降的快慢。一些国家由于采用一些新技术将使飞机弹射升空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美国于1954年首次在航空母舰上使用蒸汽弹射器以来,迄今已过50年,这种蒸汽弹射器的技术潜力几乎达到极限,已难以满足现今和未来高性能舰载机使用的需要。进入21世纪,美国等国海军开始与有关公司签约,研发电磁弹射器,以替代蒸汽弹射器。使用这种电磁弹射器将不依赖舰上的主动力装置,而是利用直线感应电动机,通过先进的储能系统的能量,使弹射器以极高速将飞机弹射升空。比起蒸汽弹射器来,电磁弹射器的重量和体积都将减低一半以上,人力也可减少30%,而且其加速性可根据舰载机的重量而随意变化,既可弹射更重、更快的舰载机,也可弹射小而轻的无人机。新型的电磁弹射器的维修时间和成本都非常低,且效率高,维修简单可靠,将大大提高未来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出动速率和作战能力。
未来的航空母舰还将实现全电力化,这是信息时代航空母舰高新技术发展的又一大特点。全电力化主要包括安装先进、安全的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的核反应堆,以及高功率密度、安全的电力变换和调节系统,应用于电力驱动、电力弹射、拦阻装置和电子动力装甲等。美国CVN-21级的首舰“福特”号(CVN-78)就采用了第3代核潜艇的反应堆技术,能够大大减少人员、维修、采办和全寿命期费用。
信息化时代航空母舰的标志性技术,是运用网络化和C4ISR系统技术。21世纪的航空母舰将具有超一流的信息集成能力,能全方位地执行探测等任务,把整个编队内外的C4ISR全部整合在一起,并融入CEC“协同作战能力”技术,使航空母舰的攻防体系更加完备,并能够与其他军兵种和友军的各种兵力兵器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CVN-78航空母舰选用了多功能的相控阵雷达固定天线阵面,来代替目前航空母舰上的旋转雷达天线,从而使航空母舰有更强的探测和攻击能力。经过改进与优化配置后的航空母舰将构成一个更加高度集成、具有更强决策力的指挥中心。
舰载机技术是航空母舰的另一大核心技术,舰载机的发展常常成为制约航空母舰战斗力发展的“瓶颈”。舰载机是航空母舰的称雄之本,是舰上的主要进攻武器,因此其先进性将决定作战能力高低。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运用已使未来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型号更简捷、性能更突出、作战半径也加大,这把“空中利剑”也变得更锋利。美国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以F/A-18E/F战斗/攻击机为主力,通过装载不同的装备,分别执行战斗或攻击等不同任务:如在 F/A-18E加装“快速战术成像”系统,此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网络中心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把F/A-18F“超级大黄蜂”双座战斗机改进成EA/18G电子攻击机,以代替服役多年的EA/6B电子战飞机;积极改进E/2C“鹰眼2000”,提高它的通信能力,对飞机上的任务系统进行软件升级,改善其空中加油能力,延长其空中滞留时间,使其从传统的预警飞机向能够执行远征作战任务的指挥控制飞机转变。美国海军还提出“先进鹰眼”计划,并试验装备几种先进的机载系统,包括先进瞄准前视红外吊舱、共享侦察吊舱、小型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终端等,增强飞机投放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能力。除了有人舰载机之外,航空母舰越来越多地搭载和使用舰载无人机,这将成为各国海军发展的必然趋势。舰载无人机的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效费比低,用途广泛,且可避免人员伤亡。目前美国海军正在研制垂直起降的“火力侦察兵”等舰载无人机。这些舰载无人机不仅能对广阔的海面进行监视,超视距瞄准数据传输、空中早期预警、战场实时评估等,而且能执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反潜、救援和攻击任务,甚至还能配合潜艇作战。随着平台技术和机载遥感技术,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还将成为发射精确制导武器的理想平台。航空母舰上的无人机将不仅用于执行攻击任务,今后还将发展成为无人轰炸机。
至于航空母舰的船型设计与建造技术,在21世纪里同样呈现出引人瞩目的发展势头,包括“浮岛式”航空母舰、小水线面船型航空母舰、“潜水式”航空母舰、侧壁式气垫航空母舰等。
五、发展无极限
在可预见的未来,航空母舰及其编队仍将继续得到高速发展,至少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其“海上霸主”地位丝毫没有被撼动的迹象。近些年来,尽管美国海军不时地放出减少航空母舰建造数量和准备研发小型航空母舰的风声,但实际上美国海军依然在马不停蹄地建造更大型、更先进的航空母舰。
如今有不少国家正全力以赴地加快研制新航空母舰的步伐。近年来经济日渐复苏的俄罗斯,在普京及其继任者和海军司令马索林、维索茨基的积极倡导下,突出强调新航空母舰的建设:它的第一艘新航空母舰于2011年前下水,第二艘将在2015年服役,到2025年将拥有6艘新型航空母舰。英法两国于2006年3月达成航空母舰协议,联合研制排水量6万吨以上的航空母舰,而法国PA2航空母舰则倾向于将排水量提高到7.5万吨左右。由于两国在战略思想、航空母舰使用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也有一些地方不尽相同,如起降方式不同:英国主张采用滑橇起飞方式,避免采用复杂的蒸汽弹射器和滑轨等设施;法国仍坚持采用蒸汽弹射器起飞和拦阻索等。英国搭载F-35B战斗机及先进的直升机,总数为50架;法国则以搭载本国产的战斗机为主,总数约为40架。
在发展大型化航空母舰的同时,美国等国也始终不忘涉猎小型航空母舰。近期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建议美国海军研制小吨位的航空母舰,如排水量1.35万吨的高速轻小航空母舰。小型航空母舰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更加机动灵活,能尽快赶往出事地点,更靠近海岸航行;二是可以在更多的海域和地点实施多批量部署;三是使用各种高新技术,能够快速提升小型航空母舰在海战中所起的作用。
实践证明,发展航空母舰不仅在于航空母舰本身,而且能够提升海军整体的作战能力和增强国家工业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从现在起到可预见的未来,在多维体系较量的海空战场上,作为信息化武器的航空母舰(而非像有的人说是机械化武器)还没有出现可替代它的武器。
事实上,时至今日,最具备与航空母舰竞争的恐怕还是核潜艇及潜射弹道导弹。核潜艇具有超强的隐蔽性,洲际远程打击威力及二次核打击能力。尽管如此,它也有与生俱来的缺点:水下行动往往单艇活动,其综合作战能力远比不上航空母舰编队,在非战争行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远逊色于航空母舰编队,尤其在海上抢险救灾、海上反恐反海盗、维护海上交通线等方面的缺点更为明显。因此,航空母舰编队仍将是目前任何可知兵器所难以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