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的诞生
素有“海上巨无霸”之称的航空母舰从诞生伊始,就在控制海洋的争夺战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1911年1月18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飞机在由“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上降落,预示着航空母舰时代的到来。到1921年,英国已经拥有3艘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至此,航空母舰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认识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航空母舰,常常被人们称为“航母”、“空母”,俄罗斯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我们中文所说的“航空母舰”一词是从日文汉字沿用过来的。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在,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经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旗舰,舰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一个航母舰队一般情况下会配备1~2艘潜艇、护卫舰、驱逐舰以及补给舰,驱逐舰或航母上搭载反潜直升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有了航空母舰舰队,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航空母舰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航空母舰按其所担负的任务可以分为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按其舰载机性能又可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前者可以搭乘、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后者则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有些国家的海军还有一种外观类似的舰船,称作“两栖攻击舰”,也可以搭乘和起降军用直升机和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机。按吨位大小的不同,航空母舰可分为大型航空母舰(排水量6万吨以上)、中型航空母舰(排水量3至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排水量3万吨以下);如果按照动力划分,可分为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
大型航空母舰多属攻击航空母舰或多用途航空母舰,可搭载各类型飞机、直升机60至100余架,主要执行远海机动作战任务;中型航空母舰可载各类型飞机、直升机数十架,主要用于远海机动作战;小型航空母舰可载各类型飞机、直升机20余架,主要用于海上编队的防空、反潜、护航以及运送兵员登陆等。
航空母舰是军舰的一种,它具有超大的吨位,拥有多品种舰载机,可以远离所属国领域范围长期执行军事任务,所以显得异常重要。
二、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历史,距今有将近一个世纪。但是,我们很难说清楚谁是第一个制造航母的国家,对航空母舰出现的时间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它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
如果以飞机首次从军舰上起飞作为标准,那么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当属美国的“伯明翰”号巡洋舰。
如果以最早具备航母功能作为标准,那么英国的“伯加索斯”号便是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伯加索斯”号由巡洋舰改装而成,1915年正式开始服役。如果要以航母专门设计要求为标准,那么于1918年1月建成的英国的“竞技神”号当属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但要按最早建成服役来判断,那么英国的“竞技神”号只好让位于日本的“凤翔”号航母,因为“凤翔”号虽然开工建造晚于“竞技神”号,但却早于“竞技神”号在1922年12月下水服役。
1910年,一位名叫尤金·伊利的美国飞行员驾驶着一架“柯蒂斯”飞机,在岸上数万人的欢呼声中,从经过改装的轻型巡洋舰“伯明翰”号上徐徐升空。翌年1月,还是这位飞行员伊利,又在排水量13680吨的装甲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主甲板上,利用尾钩钩住制动索,平稳安全地完成飞机降落。尤金·伊利的这“一起一落”标志着航空母舰这一海上巨无霸雏形的诞生。
一战中的航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都加快了对作战飞机和航空母舰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潜艇对英、法、俄、美等国的商船和军舰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其损失惨重,迫使英、法、美等国建造了大量的猎潜舰艇,并几乎在所有水面舰艇上都装上反潜武器,同德国潜艇的疯狂进攻进行斗争。虽然这些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由于水面舰艇搜索水下潜艇的能力很弱,单靠水面舰艇反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在这时人们发现,利用飞机在空中搜索和攻击潜艇的能力远远好于各种水面舰艇,这激发了各国海军对飞机进行研究和改进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加快了航空母舰研制的进程。
一、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英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水上飞机母舰,是1914年将一艘运煤船改装成的“皇家方舟”号水上飞机母舰。它的排水量7450吨,航速10.6节,可搭载10架肖特式水上飞机。该舰服役不久即参加了地中海作战。图7
当“皇家方舟”号尚未竣工的时候,英国海军部就征用了三艘渡轮改装成的水上飞机母舰,每艘搭载4~6架水上飞机。改装成三艘水上飞机母舰之后,英国海军部又征用了三艘比前三艘大的商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其中“澎米克利”号排水量3888吨,航速24.5节,搭载水上飞机4架。1915年6月,该舰被派到地中海作战。同年8月12日,该舰搭载一架肖特-184型水上飞机在马尔马拉海投下了一枚355毫米鱼雷,击沉一艘土耳其补给船,从而开创了舰载机用鱼雷击沉敌舰的战例。该舰于1917年1月在土耳其南部遭岸炮轰击而沉没。“文德克斯”号水上飞机母舰于1915年服役,舰上还铺设有供轮式飞机起飞的跑道,排水量2950吨,航速23节,载机7架。同年11月3日,该舰的一个名叫H.F.托勒的上尉飞行员,驾驶一架轮式飞机首次从母舰的飞行甲板上直接起飞去攻击德国的飞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部还将几艘商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这些水上飞机母舰在第一次大战中曾多次执行过作战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水上飞机和气囊飞艇经常从北海特纳港起飞轰炸英国伦敦等地。为铲除这一心腹大患,英国皇家海军决心仿效美国海军的做法,用航空母舰舰载机去摧毁它。
1917年3月,英国海军部决定将一艘正在建造的“暴怒”号浅吃水支援舰改装成航空母舰,舰艏不安装457毫米超大口径主炮,将其炮塔和弹药库的位置改作飞机库,机库的顶篷设置69.5米长的飞行甲板,并直达舰艏。该舰排水量19513吨,航速31.5节,搭载轮式飞机10架,舰员880人。同年该舰改装完工,随即进行轮式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试验。第一次轮式飞机起飞和降落试验获得成功,但第二次起飞后再降落时,却发生了机毁人亡的事故。同年11月“暴怒”号奉命回厂改装,又撤除了尾部的457毫米主炮炮塔,铺设成86.6米长、21.3米宽的飞行甲板。这样,“暴怒”号的艏部为起飞甲板,艉部为降落甲板,中部为烟囱和上层建筑。两段飞行甲板下都设有机库。机库的两舷有通道使两个机库相通。飞机进出机库由两部升降机完成。
1918年7月19日,“暴怒”号航空母舰在多艘战舰的护卫下,驶入北海,向东乘风破浪,去执行一项偷袭任务。当这支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编队驶近日德兰半岛时,6架“索普威思骆驼”式飞机迅速迎风而起,猛烈轰炸了德国的北海特纳港飞机库,当即有2架“齐柏林”式飞艇被击毁,机库也遭受严重破坏。由于德军地面炮火的顽强抗击,有4架“索普威思骆驼”式飞机未能返回航空母舰。尽管此次战斗与以后的航空母舰舰载机攻击相比,偷袭战果不大,但却是海战史上航空母舰的首次参战,同时也开创了航空母舰舰载机偷袭地面目标的新战法。
二、第一个“飞行平台”
紧接着,“暴怒”号又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建,但始终不尽如人意。然而,紧随其后服役的却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平台”——航空母舰,它就是“百眼巨人”号。
“百眼巨人”号的前身是一艘中途停工的意大利商船,后来被英国人购买过来进行改建,建成一艘拥有一条伞通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
就在第—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美国海军的一支战舰中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并肩作战,它们的指挥官们很快意识到航空母舰的巨大价值。美国海军订购了大型运煤船“木星”号进行改造,建成了“兰利”号航空母舰,舷号定为CV-1。“兰利”号被舰员们戏谑地称为“大篷车”,它有着一条全通式的飞行甲板,2座铰链式烟囱布置在左舷位置。以前的运煤舱被改装成了操作舱、住宿舱和库房,原来的上层甲板成了机库。
服役之后的“兰利”号,航速仅有14节,比当时的作战舰队慢了大约7节。尽管如此,该舰仍然被美国海军视若珍宝。
三、不断地试验与创新
“兰利”号为美国海军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贡献之一就在于为一系列的着舰拦阻装置提供了试验平台。在服役之初,“兰利”号配置于一套英国制造的纵向拦阻索系统,主要用来勾挂飞机降落装置上的挂钩,防止飞机左右滑动。在此基础上,美国海军增加了本土制造的横向拦阻索系统,进一步提升了飞机降落时的稳定性。此外,美国海军还研制出一套水压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非常有效,直到今天仍是航母常规着舰拦阻系统的基础。
另一项创新之处在于:在飞行甲板上安装了一对水平弹射器,最初主要用于水上飞机,后来发现也可以用于加快传统飞机的起飞,提高安全性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飞行甲板。与拦阻装置—样的是,该系统直到今天仍然是标准的航空母舰装置。
从这些早期航空母舰的身上,人们汲取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然而,在当时为数众多的海军航空事业先行者之中,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航空母舰在未来几十年的迅猛发展,竟会如此令人瞠目结舌。
正是上述这些特征促使航空母舰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海战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系统。然而,对于航母发展的早期阶段的那些海军决策者们而言,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预测到航空母舰居然能在二战期间的海战中占据统治地位。
四、一战后的发展
航空母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在海上的作战威力慢慢被部分海军强国所了解,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德等国共同制定的关于限制战列舰、巡洋舰总吨位的协定,更促进了航空母舰率先在海军强国中茁壮成长起来。
“暴怒”号航空母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锤炼,一些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譬如,将飞行甲板分为两段,中间被烟囱和上层建筑隔开,这样不仅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同时也容易发生起降事故。于是,在 1925年英国海军又对“暴怒”号进行了第二次改装,将烟囱、桅杆、上层建筑移至飞行甲板以下的舷部,原两段飞行甲板连接成长175.6米、宽27.7米的直通式飞行甲板,另有双层机库,可搭载轮式飞机33架。直通式飞行甲板大大地提高了飞机的起降速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事故率,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海军的青睐。
1917年4月,英国海军部订购一艘“竞技神”号航空母舰,这是世界上第一艘从一开始就按航空母舰设计和建造的军舰。它具有全通型飞行甲板、封闭式舰艏,飞行甲板中段的右舷有一个环抱烟囱的岛式上层建筑。这种岛式上层建筑便成了各国航空母舰的标准设计。这艘航空母舰直到1923年才建成,排水量10950吨,全长182.3米,航速25节,载轮式飞机20架、舰员664人。该舰在1942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击沉。
日本于1919年12月16日动工建造第一艘专门设计的“凤翔”号航空母舰,1922年12月27日竣工。由于它赶在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之前服役,被人们誉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该舰排水量7470吨,全长168.25米,航速25节,搭载飞机21架、舰员550人。该舰采用全通型飞行甲板、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设在飞行甲板的右舷,成为各国岛式航空母舰的原型。为了防止烟囱排出的烟尘影响飞行甲板上的飞机起降,烟囱上装有铰链,可以向外侧倒放。1923年试航后,为了得到空旷的平直飞行甲板,拆除了岛式上层建筑,飞行甲板前部由原来的小角度斜坡改为平甲板。“凤翔”号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编为训练航空母舰,并于1947年解体。
1921年至1922年,美、英、日、德等国在美国华盛顿开会,共同制定了一个关于限制战列舰、巡洋舰总吨位的协定,这一协定虽然限制了战列舰、巡洋舰向大型化发展,却促进了航空母舰的发展。因为各国海军为了不削弱各自海上实力,并未按协定销毁多建造的战列舰和巡洋舰,而是着手将它们改装成航空母舰。同时,有些国家还将一些快速运输船改装为航空母舰。一时之间,航空母舰得到了空前发展。
二战中的航母
航空母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洗礼,逐渐确立了它在海上的霸主地位,并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承认,这些军事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都纷纷卷入战争。由于海上战场是作战双方争夺的焦点,海上作战异常激烈。这些强国为了满足战争需要,竞相生产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一、荣登霸主地位
美国海军在第二次大战中设计和建造了被认为比较成功的“爱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它是“约克城”级的扩大改进型,原计划建造32艘,实际完成了24艘。其中一部分舰在战后改装成“汉科克”级。当美国海军正在忙于建造“爱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时候,太平洋战争日趋激烈。美国急需增加航空母舰兵力,因此决定将正在建造中的9艘“克列夫兰”级轻巡洋舰改建为“独立”级轻航空母舰。美国海军又根据太平洋战争中航空母舰受损情况和英国使用航空母舰的经验,决定设计建造3艘加强防护和增加载机量的“中途岛”级大型航空母舰,其中两艘于1945年建成服役,标准排水量4.5万吨。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是1941年用一艘货船改装而成的。二战期间,美国凭借雄厚的工业实力,共改装建造了大约120艘护航航空母舰,其中有38艘提供给英国海军。1943年到1944年,在这短短的1年时间内,美国造船厂就造出了50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7800吨,全长156.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