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皇权都是无比至上的宝物,多少英雄人物为此四方奔袭、奋斗终身,甚至不惜牺牲生命、骨肉相残。但历史上却也有那么几个皇帝并不把这至高无上的皇权当作稀罕物,轻意地拱手让于他人。当然,有人是被逼无奈,但也有人却是心甘情愿。
唐朝末年的僖宗皇帝就是这么一个不爱江山,只爱玩耍的皇帝,还险些在自己手中葬送了李家三百年王朝。
唐僖宗李儇(xuān),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即位后改名李儇,生于咸通三年,公元862年5月8日。
公元873年-公元888年在位,曾封为普王,懿宗病重时,宦官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约为了便于控制权力,他们密谋杀死懿宗几位年长之子,然后伪造遗诏册立年仅12岁的李儇为太子,他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在位15年,享年27岁。
懿宗于公元873年7月病死,李儇继位,改年号为“乾符”。僖宗从小就由田令孜照顾起居,感情上很是有些倚赖,并称呼田令孜为“阿父”,僖宗即位后便提拔田令孜为枢密使,田令孜由一个小宦官一跃而为四贵之一。“四贵”指两枢密使、两神策军中尉。
僖宗即位时还是个幼弱的孩子,自然缺乏必要的理政能力,这样,僖宗朝的重大决策几乎都被田令孜所掌控。田令孜知道僖宗昏庸,对其玩乐非但不阻,反增其淫,卖官鬻爵,放胆胡为。
这田令孜本姓陈,字仲则,蜀中人。咸通年间,随义父入内侍省做宦官。
起初,田令孜的地位很卑贱,只是充任小马坊使,负责管理州县官进献给皇帝的良马。但是,田令孜读过很多书,略有智谋。唐僖宗为普王时,田令孜便侍候僖宗,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田令孜还经常陪着普王睡觉。
当僖宗即帝位后最信任他,尽付政事,屡次提升他至左神策军中尉、左监门卫大将军。田令孜凭借着与新皇帝的关系,加以兵权在手,便恃宠横暴,把持大权,侵凌皇帝,无所不为。成为当时统治集团的中心人物。朝中的多数大臣都依附田令孜,凡有军国大事皆听田令孜自行矫旨。诸事尽顺其意为之,并按田令孜之意说与皇帝。
田令孜有个哥哥叫陈敬瑄,起初地位也很卑贱,还曾做过卖烧饼的师傅。崔安潜镇守许昌时,田令孜就为其兄请求兵马使的职务,兵马使是唐朝节度使镇衙前的职务,掌握兵权,很有权力。崔安潜没有允许。
后来,田令孜让其兄在左神策军供职,数年之间,就提升到大将军的职位。为了培植党羽,田令孜便想安排自己的心腹去镇守三川,他向僖宗奏请以陈敬瑄及左神策军大将军杨师立、牛勖、罗元杲等镇守三川。
唐僖宗不仅答应了,还让四人击球赌三川的具体职务。这种以赌球任命封疆大臣,把国家政事作儿戏的事恐怕也就唐僖宗能做得出来了。最后陈敬瑄得第-名,即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代替原西川节度使崔安潜的职务,杨师立为东川节度使,牛勖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罗元杲球技最差就被任不河阳节度使。陈敬瑄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消息传到CD时,人们都很吃惊,也不知道陈敬瑄为何人。
后来,王仙芝在HN起事,田令孜和宰相卢携曾举荐宋威、齐克让、曾衮等有将帅谋略之人担任招讨使。等到宋威剿匪不力,导致起义军势力壮大。朝廷就改任宰相王铎为都统,全面负责镇压黄巢起义军事宜,田令孜、卢携非常不高兴。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
黄巢起义军占据岭南,围困广州,曾要求朝廷封其为天平节度使,浙东观察使崔璆和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等人也上书,请求朝廷下诏委任黄巢为天平军节度使,却遭到朝廷拒绝。
后来,黄巢又提出任广州节度使,唐僖宗命群臣商议。郑畋建议授黄巢为岭南节度使,田令孜和卢携因为对任用王铎为统帅不满,且他们当时正准备重用淮南节度使高骈,欲让高骈建立功劳,便道:“高骈有大将之才,在西川时就多次打败南蛮之军,现在淮南军更是天下精兵,而且各地军队已经集结完毕,难道我们还怕一个区区小毛贼吗?”
郑畋却认为:“黄巢因饥荒而起义,靠钱财聚集军队,所以能从江淮起兵,席卷全国。现在国家太平日久,兵将们早已忘记了战争,所以各地都闭关不敢出战。如果朝廷以恩德来免除黄巢将士的罪过,等到丰年,黄巢部下想回家,军队离散之后,黄巢便成了砧板上的肉,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今你们不靠计谋取胜,而靠着军队武力攻打,我真担心这样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左仆射于琮也上表章:“岭南出产宝物,富甲天下,如果交给黄巢节制,恐怕国家的财源就要枯竭了。”
唐僖宗心里也指望高骈能收复黄巢,于是同意了卢携的提议。最后,宰相们提出可任黄巢为率府率官职,黄巢听后大为恼火,便率军攻破广州。
等到宰相们商量起草诏书时,郑畋对卢携道:“贼军百万,横行天下,高骈消极作战,无意消灭贼寇。国家的安危全靠我们,您依靠淮南军,我不知道结局会怎样。”
卢携大怒,拂袖欲去,结果不小心用袖子打翻了砚台。唐僖宗得知后,怒道:“你们贵为宰相,却互相谩骂,如何为天下表率?”于是罢免了二人的相位。郑畋被贬为太子宾客,卢携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高骈手下大将张麟数次打败黄巢起义军。因为高骈是卢携所举荐为统帅,所以僖宗便因高骈之功,又召卢携辅佐政事。
等到王铎失守,被罢免都统一职,由高骈取而代之。因此,潼关以东,汝、陕、许、邓、汴、滑、青、衮等州都换了统帅。凡是王铎、郑畋所任命的统帅,都被换掉。
卢携在朝廷内部倚仗田令孜,在朝廷外边依靠高骈,朝廷军政大权,全靠他来运筹。当时卢携得了风症,精神恍惚。政事定夺,都由身边官吏温季修决断,一时贿赂盛行。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进攻江浙,攻陷淮南数郡县。但高骈只是让张璘控制要冲之地,自己却闭城自守。致使黄巢义军一直攻入洛阳,直捣京师长安。唐僖宗这才想起郑畋说过的话,将他召回朝廷,任命为礼部尚书。不久,又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
等到起义军侵扰淮南,张麟被杀,许州统帅被赶走,溵水官兵溃败。朝廷上下震惊,全部归罪卢携。等到起义军攻破潼关,卢携被再次罢免宰相职务,任太子宾客,当天夜晚就服毒自尽。
卢携,字子升,范阳(今河bei涿县)人。大中九年(公元885年)考中进士,被授予集贤校理,出任佐使府。咸通年间,进入朝廷历任右拾遗、殿中侍御史。后转任员外郎中,长A县令,郑州刺史。又被召进朝中,授职谏议大夫。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以本官被征召充任翰林学士,授职中书舍人。后又升迁户部侍郎、学士承旨。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以本官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升任门下侍郎,兼任兵部尚书,弘文馆大学士。
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攻陷长安,唐僖宗出逃兴元。郑畋在龙尾坡大破黄巢军,并传檄四方,号召藩镇合讨黄巢。唐僖宗得知后,又任命郑畋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充任京西诸道行营都统。
唐僖宗偏居CD期间,陈敬瑄因讨伐叛乱之臣阡能有功,被任命为检校司徒,还授予更高级的宰相荣衔--侍中,封梁国公,并任命其弟陈敬珣为阆州刺史。
郑畋便指出荣誉宰相待遇和权力不应高于实际宰相,拒绝陈敬瑄享有高于宰相的荣誉,两人因此陷入冲突。
公元881年10月,田令孜拉拢凤翔行军司马李昌言共同对付郑畋,当时,李昌言率本部军队屯驻兴平。凤翔仓库时已空虚,给军士的犒赏较之先前稀少,且粮食运输也不畅通,李昌言知道凤翔节度使郑畋手下府兵很少,故意以粮饷减少来激怒其部下士兵。
后来,李昌言率领本部军队回到凤翔,发动兵变,围困凤翔府城。凤翔节度使郑畋登上城楼向城下的士卒喊话,士兵们都下马向郑畋下拜,说:“郑相公确实没有背负我们。”
郑畋却说:“行军司马李昌言如果能聚集军队爱护人民,为国家讨灭盗贼,虽夺得节度使旌旗,也可以说是顺守。”
于是委任李昌言为凤翔留守,自己立即出发西赴CD行宫。途中,郑畋上表辞职,被任命为太子少傅,分管洛阳分署。
公元883年初,唐军收复长安后,僖宗准备回京。在陈敬瑄和田令孜挑唆下,先前反叛郑畋后又重归朝廷的凤翔节度使李昌言坚持不让郑畋经过凤翔。逼迫郑畋辞职。后郑畋被田令孜排挤出朝,不久病死。郑畋死后,赠太尉、太傅,谥号文昭。
——————————————————————————————
枢密使: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左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汉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
平章事:唐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综理政务。中书、门下二省地处宫内,尤为机要,故常联称。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唐初,除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其本官阶品较低者,则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周时改称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头衔,亦为宰相。
“同三品“是因为中书令、侍中是中书、门下正三品官,加此衔以示其与中书令、侍中享有同等权力及待遇。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绩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此号第一次出现。其后,以此衔为参政标志,虽本官品级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衔才得为宰相。
“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断决处理。受此衔者,是唐代非中书令,门下侍中而又实际担任宰相者。史载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戴胄以民部尚书同平章国计;八年,左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令其病稍痊愈,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这都是此衔出现的早期记录。至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始成为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的头衔,其位在“同三品“之下。
“同三品“及“同平章事“都属差遣性质,本身并无品秩,任此职者必另兼职事官街。凡五品以上职事官经过皇帝授权即可充任,不受资历限制,这便于皇帝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同三品“一衔,高宗、武后、中宗时期使用最多,玄宗时已逐渐减少。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李麟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此衔最后一次授任。“同平章事“则自永淳以后逐渐增多,至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以后,成为以他官知政事者的唯一头衔。而原为当然宰相的三省长官之中,尚书仆射的相权自贞观末年即已开始削弱,到唐玄宗时,已完全被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中书令、侍中在安史之乱以后,经常用来加授给元勋、上将,也逐渐变成虚衔。于是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
此外,以节度使等而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虚衔,被称为使相。“同平章事“虽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员中选拔,但拔充此职时,多转为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这是因为中书、门下两者始终是政府枢要机构之故。
行军司马: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