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初三毕业时,报考了一所重点中学。
语文考试开始后,他以较快的速度做完了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试题。接着开始作文。小A在审题方面,是班级有名的马大哈,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跑题的事屡有发生。由于作文跑题,所以小A没少挨过老师的批评,然而小A却把老师的苦口婆心当作小题大作。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他仍然掉以轻心。瞧,小A跑题的“悲剧”,又在这次升学考试中重演了。
作文试题为《我的妈妈》,他却饱含深情地写起了语文老师王老师。小A先写六月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他生病躺在床上,是王老师顶风冒雨前来给他补课;次写一年冬季,妈妈赴外地演出……王老师把他接到家中,衣食住行全都包了下来几件事尽管催人泪下,然而作文试题毕竟是《我的妈妈》,而不是《我的老师》。跑题,典型的跑题。平时作文,时间比较充裕,小A跑题尚且屡有发生;考场作文,时间有限,他又粗心大意,竟失了“荆州”。小A誊清之后,才突然想起临进考场前老师的再三叮嘱:写完作文,一定结合题目,对照内容,看一看,想一想,是否存在跑题现象。他看看手表,离考试结束时间还剩10分钟,便认认真真地默读了一遍文章,觉得十分满意,可他仔细对照试题进行检查时,不禁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试题竟是《我的妈妈》。怎么办?如果就此交卷,分数定会很低,考取重点中学的希望将会付诸东流。他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就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小A才算真正体会到了老师对他谆谆教诲的良苦用心。于是马上调整一下心理状态,使其恢复平静,决心在原文的基础上补救一下。他想了片刻,忽然灵机一动,在文章结尾处另起一行写道:
呵,不似妈妈,胜似妈妈,王老师所花费的心血,难道不胜过我的亲妈妈吗?
好一个议论性的收尾,终使这篇应试作文立即摆脱完全跑题的阴影,一下子变成一篇切合题意、立意新颖的佳作。无怪阅卷老师评议说,看到最后一段收尾,才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下,方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一个中学生能够在升学考试中,敢冒跑题的最大风险,进行大胆的构思,实属少见。当然,阅卷老师是不会知道小A在何种情况下才进行这种“大胆构思”的,然而,阅卷老师的评价,的确从侧面说明了小A在应试作文跑题的情况下,寥寥几笔,恰到好处地补出了新意,符合了题意,令阅卷老师非常满意。如果归纳小A这种跑题的补救方法,可定为篇末点题补救法。
当然,根据应试作文的跑题情况,还有其他补救方法。
一、画龙点睛法。
一年一度的中考又开始,作文试题为《学雷锋的故事》。小兰由于审题疏忽,竟然一气呵成地写了雷锋的三个故事。这篇明显跑题的文章,是无论如何躲不过阅卷老师的眼睛的、小兰发现跑题之后,本想打算重写,可她一看手表,还剩下十来分钟,这么短暂的时间已不允许她重新写起了。怎么办?小兰忽然想起老师在作文课上讲过的画龙点睛之法,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接着大胆地运用画龙点睛之法为这篇跑了题的文章补充了如下一段结尾:
亲爱的读者,写到这里,我还没有告诉你这位雷锋的真实姓名呢?他,就是我的同位李大勇。因为他经常为班级做好事不留下姓名,所以同学们都称他为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有了这段画龙点睛式的文字,谁也不会认为主体部分的三个故事是雷锋的故事了,而只会认为是考生小兰心目中的“活雷锋”李大勇同学的故事;有了这段画龙点睛式的文字作结尾,不仅使这篇跑了题的文章“绝处逢生”,而且因为构思新颖得了高分。
二、送船引渡法。
有个地区的中考命题为《校园之春》。这个考题在空间上作了明确要求,只能写校内,不能写校外。绝大多数考生都能结合大自然的春天去写校容、校貌、校风和校纪方面的新气象、新变化。小B亦结合大自然的春天写学雷锋给校园带来的新面貌。可他写着写着,一不留神,写到了学雷锋小组到校外大做好事方面去了。诸如,给民警叔叔端茶送水,帮五保户老人铺床叠被等等。做这些好事,完全应该,也很感人。然而,这些好事均与《校园之春》的“校园”二字格格不入。按照跑题而论,是不容争辩的。小B写完文章之后,进行认真检查,发现跑了题。他紧皱眉头,苦想补救之法。忽然眼前一亮,便在结尾处补上宋朝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一句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有了这句引诗,谁能认为写学雷锋小组到校外做好事不切合《校园之春》的题意呢?寥寥一句引诗,送船引渡及时,不仅具有“回春”之力,而且富有无限新意,让评卷教师拍案称奇,叹为观止。
三、模糊排列法。
某地区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最佩服的同学》。衡量作文题中的那个副词“最”字,只能从所佩服的同学中挑出一个来写,才能符合题意。然而有个考生却写了四个同学。与“最”字格格不入,跑题无疑,低分无疑。然而该考生发现文不对题之后,立即进行了补救措施,他在结尾处这样写道:
在我生活的班级里,有富于男子汉气概的女班长,有多才多艺的文娱委员,有只身斗歹徒的体育委员,有荣获省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学习委员。他们都是值得佩服的同学,我实在难以说出我最佩服他们当中的哪一个。
将四个同学排列起来,进行平分秋色的描写,仿佛群英谱,变成了并列关系,难于突出一个“最”字,更难于切合题意。然而,这个考生在作文的结尾处添上“我实在难以说出我最佩服他们中的哪一个”,则以模糊排列的方法,弥补了跑题的缺陷,给人匠心独运,耳目一新之感。
四、升华主题法。
一年中考时,某地的作文试题为《我身边的新鲜事》。有个考生写了如下一篇应试作文:
在姨妈家做客时,偶尔与一位老人相识,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他与我村那寡妇(我二婶)结合是天赐良缘,便匆匆回去与二婶搭鹊桥。刚试探着和二婶开个头,就吃了闭门羹。“哎哟,我已是那黄土埋到脖根、孙子成人的人了,还找啥对象呢?”
任凭我唾沫费了二升,她就是不吭声。
“二婶,报纸上常登着老年人喜结良缘的事,那又有啥呢?”
“我的小祖宗,那纸上是纸上。”说完就进了屋,留下我独自一人坐在院子中央。
看来,我这片好心是瞎操了。我一面往外走去,一面琢磨:是二婶思想封建吗?是人言可畏吗?
这篇应试作文,写的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一件二婶不愿改嫁的旧事。主题思想在于揭示寡妇们“从一而终”的陈旧思想仍然存在。如果就这样交卷,定会判为一篇跑了题的文章,难以及格亦会在预料之中。然而,这个考生在认真复查之后,才大吃一惊地发现,内容与题意背道而驰,于是立即在文章的结尾处补写了一节:
正当我就要步出二婶的院落时,忽然听到二婶亲切的叫声:“小侄子,你回来!……”
该考生尽管没有写出二婶叫他回来干什么,然而从那“亲切的叫声”以及感叹号和删节号中,定会让人悟出,他的二婶萌发了改嫁的心愿,这就揭示了老年人的婚姻观念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从而升华了主题,被阅卷老师判为高分。
上述应考作文补救方法,均属于记叙文跑题时的补救方法。跑了题进行补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作为考生,不应该把得高分寄托在跑题之后的补救上,而应该防患于未然,做到细心审题,把应试中出现跑题之事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里必须提及的是,在作文考试中,如果在文体方面跑了题,比如将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将记叙文写成了议论文,亦或将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写成了诗歌等等,均属于文体方面的跑题。作文一旦出现了文体方面的跑题,除非时间允许考生重写。否则,是很难进行补救的。所以,动笔之前的审题工作,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如何进行审题,本书已作了专题讨论,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