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故居位于长河镇分江市村(今改为贤江村)。
杨贤江(1895—1931),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杨贤江,1895年4月11日出身于一个成衣匠家庭。1910年高小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1912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为李叔同的学生,1917年毕业后到南京高等师范工作,李叔同曾赠他一张条幅,上书“神聪”二字,以示鼓励。1919年10月,他经邓中夏介绍,参加了以改革社会为宗旨的“少年中国学会”,同时参与发起的有李大钊、毛泽东、张闻天、恽代英等,杨贤江被选为南京分会书记。次年,他与李大钊、恽代英等7人被选为“少年中国学会”的评议员。1921年,被商务印书馆聘为《学生杂志》主编,任职六年。1922年5月,经沈雁冰和董亦湘介绍,杨贤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
杨贤江还参与过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的领导工作,1926年1月,杨贤江当选为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任青年部部长,10月被推选为常务委员,积极参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功后,杨贤江担任国民党政治会议上海临时分会委员,与吴稚晖、蔡元培、白崇禧、吴忠信、纽永建、陈果夫、蒋尊簋、何应钦等共15人掌握上海最高政治权力。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杨贤江名列蒋介石发布的通缉令中,在浙江省通缉的要犯中,杨贤江作为特重要犯,名列第三。根据党的指示,杨贤江被派到武汉北伐军总政治部担任《革命军日报》社社长。大革命失败后,他转移到日本,在日本边进行革命活动边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及翻译工作。著有《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等著作。1929年他秘密回国,继续从事革命斗争。由于在白色恐怖下斗争,环境恶劣,工作繁重,他积劳成疾,于1931年逝世,年仅36岁。
杨贤江故居为砖木结构小平房,坐北朝南,七檩五柱五开间带前廊,东西各有侧房两间,中央为庭院,平面布局呈凹字形。明间、次间、梢间均面宽3.6米,进深6.5米,东西侧房通面宽6.8米,进深3.6米,总面积为285平方米。该建筑造型简朴,保存完好,是典型的三北民居。故居参照杨贤江早年在此生活时的样式布置:明间为厅堂间,右侧墙壁悬挂1951年余姚县人民政府赠送给杨贤江家属的“人民功臣”匾一块;两边次间分别为杨贤江和其父母的起居室;东西梢间为厨房和缝纫间;东西侧房为书房和安放农具的杂物间。今在故居西北侧增辟了“杨贤江纪念馆”。馆内陈列了他的著作、稿件、日记、照片、证件、档案等珍贵的文史资料,生动地展示了杨贤江战斗的一生及其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