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儿拿了热热的毛巾,帮她擦干手臂上沾上的雨水,无奈的答道:“小姐,我又不是占卜师,这种事情,我怎么能知道呢?”
“自打小姐上次露了一手以后,现在整个赵家谁敢惹你?”霜儿浅笑着,将桌子上的一碟果子递给她,说道:“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是多呆几日,想必也不是那么难熬的。”
“那倒是。”她点点头,看着窗外越来越大的雨点,感到有些忧伤:“这样大的雨,李寒还往外跑?连个调戏的人都没有,真是无聊透了。”
她站起身来,探出半个身子,小楼前的第一层楼梯,已经被水淹没了,她叹了一口气,说道:“等李寒回来,你让他呆在府中不要乱跑了。”
她的手重重的拍在木栏上,沉声说道:“再过几日,这平江县中,怕是要不太平了。”
她仔细想了想,轻声吩咐道:“传令严峻熙,要他整军待命。”
延绵半月的大雨,不仅阻止了安雅原本的计划,也令整个余杭郡陷入了可怕的境地。
不断抬高的江面,奔腾而来的江水,不断冲刷着本就筑造简陋的堤坝。
老实说,大魏的江堤建的质量不差,完全算不上“豆腐渣工程”。
负责监督建造的官员,需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堤坝之前,若因质量有误,而至溃堤,那是灭九族的重罪。
所以历来官员,只敢贪污民工月钱,并不敢在堤坝材料上下文章。
余杭郡的大堤,安雅去看过,用她的眼光看来,这样的玩意,也能勉强称得上是堤坝?
见惯了钢筋混凝土的她,怎么可能看的上原始的建筑工法。
只是要真枪实弹的盖大堤,就凭她肚子的那三脚猫的能耐,是万万不行的。
正发愁上哪找个真正懂行的人,给好好的指点一二,这也是她来江南最主要的任务。
却没等此间事了,就下了这样大的暴雨,怕是……
她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哀怨的说道:“霜儿啊,你说你家小姐是不是命中带煞,到哪都不太平。”
“你就是杞人忧天,不过是下了几日的雨,虽说是大了些,也不见得就会溃堤。”霜儿笑着安慰道:“再说了,这是天灾,小姐怎能把责任怪到自己的头上来。”
“既是天灾,却也是人祸。”她眯着眼,晃荡着杯子中温热的茶水,凝神望着朦胧的天际。
细密的雨珠,狠狠的砸在小楼的屋顶上,发出噼啪的声音,她的思绪随着潮湿的微风,飘到了千年以后的大陆。
每逢洪水泛滥的季节,数以万计的官兵拿着麻袋驻守在堤坝上的场景,依稀浮现在她的面前。
这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但是成效却比不过别人一道金属密封墙。
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她那时候所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震惊。
一扇薄薄的窗户,可以隔绝二层楼高的洪水。哪怕室外洪水滔天,室内干爽依旧。
要是她现在还生活在那个时代,引进这种高超的技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反正她现在有钱,她想起那一箱箱的金子,“本来是打算回京后,将这笔钱发给死在西北战场上的官兵的。”
她摇了摇头,郁闷的叹息着:“怕是现在只能先用在江南了。”
她的指甲狠狠的掐在眉心,痛的她眼睛直冒泪水,沉声说道:“让严峻熙将大船上的那些钱,全数换成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说着,她拿过纸笔,开始给李智宸写奏折。
“砰……”的巨响,让她恍惚了一下。
她无奈的将泅了一大团墨水的笺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不满的看着慌张闯进来的李寒。他的身上湿漉漉的,雨水从他的衣服上滴滴答答的落在地板上。
“安大人,余杭郡怕是保不住了。”他砰的一声跪倒在地,着急的说道:“还请大人赶紧想想办法,救救城里的百姓。”
“怎么说?”安雅放下笔,扶起跪在地上的李寒,淡淡的问道:“你先将这一身湿衣裳换了再说。”
“来不及了。”他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一个劲的催促她救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安雅倒了一杯茶,让他暖了暖身子,安抚道:“你是不是要说水祸的事情?”
“原来大人已经想到了。”他猛地将水吞到腹中,说道:“那我就放心了。”
他从怀中拿出一张被油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图纸来,铺在桌上,给安雅看。
她敛了神思,缓缓的看去,只见平江县四周皆是洼地,唯独平江,如同一座山峰伫立其中。这样的地势,是她没有想到的。
她细细的思索着,越想越是惊恐,叹息道:“李寒,危险的恐怕不是余杭郡,而是我们身处的这个平江县啊!”
她指着地形图上,平江县所在的位置,解释给他听:“一旦溃堤,四周的灾民,势必会涌入这里。”
她踱了几步,步伐显是有些慌乱:“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需要食物的灾民,还会将疾病,带入平江。”
她想了想,尽量用李寒能够听懂的词语解释:“若是病患增多,到时候人传人,只怕会是一场难以阻挡的瘟疫。”
“瘟疫?”李寒重复着她的话,面上急的通红。
安雅很能够理解他的惊慌,即便是在现代,一场非典也足以造成全国性的震动,何况是在这里。
“霜儿,你现在就去找严峻熙,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在明日天黑之前,将粮食运到平江县。”
她又从腰间取出一枚令牌,抛给李寒,说道:“拿着我的令牌,去找余杭郡守,护堤的事就要指望在你的身上了。”
“大人信我?”李寒疑惑的问道。
“本来兴修水利,远非一日之功,需因势利导。架高堤坝,绝非良策。”她无奈的叹息道:“只是如今已是来不及了,只能量力而为,拖得一时是一时,救得一人是一人吧。”
“是……”李寒拱手行了一礼,拜道:“必不负大人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