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那班高中毕业的同学中,大家一致公认王善德混得最好,当个不担多少担子的馆长、做个不费多大力气的处级干部,工资高,待遇也不错,真是“呆人有呆福”。年事与身份都高了,他却没那么张狂,大嘴裂得跟荷花一样,貌似谦虚地说:“我哪是什么领导?就是一个革命领袖守灵人。”
俗话说,“大个子不呆是个宝”,他至今还乐于称呼自己是“王大呆子”,那是因为他憨直、因为他厚道、因为他善良,名如其人嘛。在我们那时,哪家不是四五个子女?只有他独龙过江,十分娇惯,上小学三年纪还要父母背着上学。但中学能考进我们重点班也不是凡人,不是最冒尖,也不是最差,从不见他用功,也从不见他挂红灯,似乎总在玩,总见他听人家高谈阔论,总是笑得没心没肺的。有时候,还充当恋人中的电灯泡,让他到别处玩去,他还傻傻地仰着脸:“没地方好玩,我就要跟你们玩!”让当事人哭笑不得。我那时候当班干,接受任务动员他靠拢组织,写入团申请书,他大嘴一裂:“我这个样子你们还能要我入团?”说完居然跑了,可能,那就是他呆名的由来吧。
高中毕业后,他却离群索居了,偶尔在街头巷尾遇见,他都目不斜视,只有镜片闪出两个高光点,不知是真没看见还是眼睛长到天上去了。再以后,就见他名字出现在媒体上,就见他高大的个子出现在荧屏上,谁也没弄清楚他当的什么官。
四十年一次的同学会将他与大家拉近了,才发现他依然那么随和乐观,一点没有庸官目中无人的臭架子,同学一喊,他千方百计应声而来,与哪个都说得来,对那些普通工人同学更亲切。人际关系好,大约也是他步步高升的绝窍吧。其实不,在官场上他可是有名的坏脾气,敢为百姓讲话,在两个地方长期工作都是副职,单枪匹马主持工作多年也难磨正。
与同学关系好,却是他读书就业顺利的保证。原来,高中毕业后他上的一师班,1966年毕业。哪个不想留在芜湖市工作?他父母都是普通市民,没有后台,留市更难。没想到,全班同学一致同意他留市里,说他是独子,父母年纪大了,应该留在芜湖,而且还主动到教育局反映,说王善德应该分配到当时最好的新芜路小学去。
他心里那个感动啊,不是眼镜遮着,泪水一定喷涌而出了。其实,大家都说,他与父母不一定是亲生骨肉。稍微懂事他也怀疑过:一方面他们年纪大很多,另方面,善德没有他们的一点遗传基因,左邻右舍都说他是抱养来的孩子但他从没打听过什么,甚至不问父母。他想,即使不是亲骨肉,养父母也同样恩重如山。因此,他感恩并竭力回报。
后来调动到8中,教中学的日子还不长,首届工农兵大学生开始推荐,教育系统只有两个名额,各校老师眼睛望得几乎出血。他闹着玩似地,顺口喊了一句:“我也想上大学!”有当无,没找校领导也没跑教育局,偏偏稀里糊涂成为其中的二分之一,莫名其妙就上了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
那时****还没结束,同学们不是忙于“斗私批修”,就是忙于搞阶级斗争********,他觉得没意思,只是看他自己的书。于是有同学说他孬,不关心国家大事。他却说同学上窜下跳,不务正业。一天兴致上来,顺口作了首打油诗:“赭山下面一群猴,上起课来翻跟头。要学当年孙大圣,大闹天宫主任愁。”同学起哄传开来,校革委会主任得知大发雷霆:这学生得了?居然批评我们没好好上课,他还想造反让我发愁?立即组织大会批判,要他当众检查。还是政治教师说他年幼无知,把毛主席诗词“今日欢呼孙大圣”用得不是地方,才使他免于开除团籍处分。那时他胆小,放暑假不敢玩,出主意与几个闹事同学商量,主动到光华玻璃厂劳动改造。热得要死,累得要命,暑假结束厂方给个证明,说他们劳动好,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表现不错,开学回校才心安理得没想到这又是“歪打正着”,毕业时,老干部看他学习成绩不错,****中又没参与“造反”,都想让他直接进革委会,但军代表要他到基层锻炼,他二话不说就去了四褐山区。后来老领导怪他:“你怎么忙着去报到了?我们正在给你想办法留市革委会。”王善德只是憨憨一笑:“我不能让你们为难。”
在四褐山区革委会当秘书时,离家很远,每天在公共汽车上的时间就有两三个小时。但他为人老实,工作认真,文字功夫也不错,当时机关干部中有点名气的大王小王,小王指的就是他,能干且愿意出力,吃得苦受得累,为公家不为小家。女儿才56天他照样出差,为赶材料几天几夜不睡觉,眼睛红肿得像桃子一样,他依然任劳任怨。
这样的干部入党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入党第二天,就让他主持党的会议,组织上真是放手培养他。****结束后,有几个省领导了解他,知道他,要进一步培养他,建议他去北京上党校,同事都说是好机会,可以鲤鱼跳龙门了。他却不为所动,认为父母年事已高,尽孝为大,自己好好工作就行了,何必去镀金?
没去北京学习,机会却接踵而至:由于他大学学的是外语,工作表现也好,成立外事办后调了他来,先是当秘书,后当接待科长,为建几个友好城市,费劲心机。访日时不卑不亢,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提出“中日友好要从娃娃们抓起”上了日本电视和报纸。没想到外办第一次职称考试他傻眼了,考英语他不怕,那是大学专业,考第二外语日语,他一个字母也不认识。“我好歹还是大学外语系毕业的,不能打退堂鼓啊”,他给自己鼓劲,半个月起早摸黑,捧着书死记硬背,考试居然第二个交卷,还得了84分。开始有人怀疑他作弊,后来知道他强记能力惊人,给他取个外号叫“王电脑”。
当芜湖要组建旅游局时,又调他去筹建并主持工作。领导都认为:“王善德是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既然搞旅游,首先要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及人文历史了解,于是参与编写了《中国长江风光赏析大辞典》。他是发起人之一,被定为编撰委员会副主任,可是后来发现他只是副职,不够县级干部资格,只能是委员,工作照样做,安徽、江西两省由他统稿,资料还特别丰富。
他多次呼吁长街改造,保留科学图书社、城隍庙等名胜古迹,而且搞了总体发展规划,请专家论证,可惜长街还是没保留住,使他郁闷了一段时间,只有在业务上加强学习了。考高级导游时,他每天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钟,结果一举成功,不仅成为芜湖当时唯一考中的,在全国范围内,至今特才有500多个高级导游。
发现自己居然是个考才,他又犯傻了,自己去考了天津南开大学“在职研究生”,这回可是白费力气,领导认为他已经有高级职称了,还是个副研究员,不同意他再读什么研究生。不同意就不去就是了,他继续工作,一干就是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