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汪志伟前先认识他大儿子,一个干练有为的青年,21岁就成为本市最年轻的科级干部,写得一手好文章,还能为人看手相,一伸巴掌,就判断我切除过囊尾炎。问哪来的本事?他说父亲在西藏行医。看我体弱,一年春节其父回皖给我把脉,说出既往病史,我感到很神秘。
后来他父亲来芜湖开诊所,说有病可以去吃中药,我却将信将疑。2001年因高血压、心脏病导致脑梗塞,进入不错的医院,几个主任级大夫治疗,半个月我奇怪的症状却没消失,他们便建议我找中医。想到了小友父亲汪志伟,都是进口设备做的袋装液体,两个疗程服用后,所有病症就消失了。
产生采访汪医生的念头,是2005年7月见晚报《马贤明的烧伤快要痊愈了》的报道:“新芜区汀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汪志伟医师免费为他治疗已见显著疗效”,可见其有医术有医德的,于是去看看。
大富新村最后一幢单元底楼的诊所已经搬迁,只在巷口附近,粉绿色四层楼面积有1300多平方米,各科室与现代化检测仪器齐备,汪志伟已经成立了汀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正换药的马贤明,左手右腿烧伤已痊愈,大面积新生皮肤只是暗了点,右手中指还裸露着鲜红的肌肉,伸出一节森森白骨人,护士正给他敷汪志伟医师秘制的万应消肿膏。原来患者癫痫病发作倒在锅炉上,全身烧伤面积25%,深三度烧伤15%,后来伤口化脓发臭,整天躺在地上哭叫,《大江晚报》夏云来记者才做了报道。
汪志伟得知后毅然拨通了报纸热线,接受他免费治疗。两天后病人连续多日的高烧停止,5天后,坏死组织开始脱落,15天后,双腿伤口开始慢慢愈合……
门诊室内患者更多,一个中年男人蹦着说:“你看,我现在能跳了!”。汪医生说他是铜陵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瘫痪在床,治疗一年后,现在能像常人一样自如生活。
旁边有个精神矍烁的女人说,她是从上海专门赶来感谢汪医生的,半年前,正读高三的女儿突然烦躁不安、不做作业……带女儿慕名而来,半个疗程恢复正常,而今已经考上北师大。
正说着,一对气质高雅的夫妻进门,男人兴奋地报喜,说妻子不明高烧4个多月,昨天开始退烧。他把妻子送出去了,这才回来接收我的采访。原来,他们是从秦皇岛市来求治的知名商界伉俪,妻子自当年6月年以来因坏死性肝硬化、肝脓肿、血管瘤占位性病变,来芜湖病情才得到控制,他感叹地说:“北京上海全找的是最著名的医院最著名的医生,可能他们怕砸牌子,太保守了,治疗一直无效……听人介绍到这里,汪医生医德医术都非常可信,我们愿意把生命托付给他,即使失败也不后悔……”托付性命,是多大的信任啊。汪主任热泪盈眶地与他握手:“这是生命的托付!如山一样沉重,我一定竭尽全力!”
回望墙上,最醒目的地方挂着他作报告的照片,讲台上写着“钓鱼台”几个字,是他应中国非处方药协会的盛邀,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世界自我药疗亚太地区第六次会议”的照片。从乡村赤脚医生起家,他是怎样走上国际大论坛的呢?
立志为民学中医
汪志伟生于安徽省桐城市的望族,祖父在北伐战争中殉国,父亲兄弟三人先后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复杂的家庭出身、****的辍学都让他满腔抱负化为乌有。迷惘中遇见少林佛医黄云生,崇拜他少林派正宗传人,琴棋书画、医卜星相无一不通,有一手绝世医术,汪志伟要拜他为师。
眼前少年英俊聪明,听说还曾是桐城中学的文科状元,老人端详了足足有5分钟,知道他愿意吃苦,又问他学大医还是小医?他毫不犹豫地说:“都学!学小医,为家乡父老乡亲治小伤小病。学大医,为全国人民治疑难杂症!”伟大的志向与名字相符,老人捋须一笑说:“小医活人,大医活国,经世、行医同样是能廓开襟抱的高尚职业。”不仅收他为徒,后来还让他当了女婿。
汪志伟天赋聪颖、刻苦勤奋,学《汤头歌》时过目成诵,不仅攻读《黄帝内经》、《敦煌医书》四书五经等古籍,连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也找来,从中学习辩证法。冬天,被窝里苦读医经至三更;夏天,把双腿放进水桶里防止蚊虫叮咬。无钱买书,就以惊人的毅力业余时间借书抄书。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概论》抄了一年半,日本医学家汤本木正的《皇汉医学》抄了一年零八个月。
眼看乡亲们因病受苦受难,他迫不及待地学以致用,可谁愿意当一个毛头少年的实验对象?是亲人首先投以信任:隔房祖母被当地名医诊断为食道癌,多日吞咽困难,最后水都喝不下去,找到他说:“反正是绝症,怎么看都行,死了也不怪你。”他这才鼓起勇气搭脉。这一看怪了:癌症病人居然发高烧,与普通病例不符合。要她张嘴,才发现是咽喉红肿堵塞了喉咙。赶紧扎针灸放血、熬中药灌服,居然三天就好了,那时大夫才15岁。
1975年,一农民从房顶摔下,腰椎压缩性骨折瘫痪了,他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呀,一家老小苦苦哀求他大胆治疗。汪医生运用少林正骨技术并辅以按摩针灸,100天后伤者竟然能够独立行走了,让这个“小医生”声名鹊起。
一个因吵架把邻居打死的小伙子到汪医生家磕头:“救她就是救我呀,要不两家都完了……”但那妇女血压、脉跳、心脏全部停止,能起死回生吗?汪医生抱最后一线希望针灸、推拿……半小时、一小时……精疲力竭,死者家属过意不去:“汪医生,你尽力了,人没有救了,算了吧……”但他不放弃,几小时后,终于从死神手里挽救了一条生命。
学医中,他深感病人信任是对医生最大的支持,患者的生存意志让治疗获得最佳效果,他也才能鼓足勇气,挑战病魔,有突破性的进展。他是少林秘传医学的第四代传人,创始人是清末少林寺大和尚,民国少林方僧童祖光是第二代,汪志伟的授业恩师黄云生是第三代,在桐(城)枞(阳)怀(宁)十八弟子中年纪最小,作为关门弟子得到了武术和医学秘传,十七位师兄都皈依了佛门,只有他因缘还俗,然后又参修道教医学,精于骨科、肿瘤科、内外妇儿疑难杂症,擅长自制丹药,人称“黄神仙”,把自己的绝技都传授给了汪志伟,而且临终遗言:“佛家医学、道家医学和传统中医的精髓都传给你了……日后有缘,可去参悟藏医。”于是汪医生慷慨立志:“鲲鹏展翅万里,岐黄后继有人,流放江湖岂甘沦,全凭脉断死生!”
以藏医丰富中医
1992年,为完成老师遗愿,汪志伟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刚入藏,就被邀抢救支气管大出血、下了病危通知书的藏族妇女。察脉观色后断言:“40分钟就止血!”同行惊诧地提醒他:“四家医院都不敢收她,你能解决问题?”汪医生坦然一笑:“我们要鼓励病人乐观起来,充满信心来配合治疗。”他一把脉,肺脉洪盛,采取“釜底抽薪”医术,急下存固,32分钟将大出血制止住。
一位当地干部妻子患“三高症”与胆结石就医疗效显著,邀请医生留下开诊所,汪医生有机会学习到最负盛名的西藏云丹贡布的《四部医典》,更有机会透过藏药的神秘色彩,发挥藏医的神奇疗效。一个西藏企业家被硫酸毁容,面部左侧灼烧伤达三度,到四川最出名的医院看病,需花费25万元整容。汪志伟利用西藏高寒地带药物的特殊疗效,与中医药研制成“汪氏万应消肿膏”外敷,再让病人内服中药,一百多天痊愈还没留疤痕。
吸取藏医用药经验,他的用药也穾破经方,善用大方,甚至在一方中达三百多中藏药及少林伤科秘方,能综合调理全身心,有利病人更快恢复健康,他创立了奇方“亚康宁一号、二号”及肿瘤系列方、类风湿方、阳萎方、不孕方、乙肝方、肌萎方、截瘫方、骨髓方、烧烫伤膏及独特中医心理疗法,屡见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