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原子弹、氢弹的原理是裂变,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核化学家莉泽·迈特纳。
20世纪初的一个秋天,迈特纳刚刚获得博士学位,抱着求知的强烈愿望,从她的故乡奥地利维也纳来到当时的普鲁士帝国的首都柏林,加入了奥托·哈恩所在的柏林大学研究所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个研究所是不准许妇女进入工作的,只因用化学反应确定糖的结构而于5年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的著名科学家、柏林大学化学教授埃米尔·费舍尔慧眼识才,她才被安排在装满辐射检测仪器的楼外的一个工作间里,进出还只能走外面的大门。
迈特纳做了实实在在的化学实验,其结果是惊人的——分离并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镤即元素周期表的91号元素。可是,这个伟大成果是以哈恩为第一作者报道的,迈特纳只是哈恩的“助手”!这个功绩几乎完全记在哈恩头上。
20世纪30年代后期,有部分犹太血统的迈特纳从希特勒德国逃亡到荷兰,随身仅仅携带两个小箱子、10马克以及哈恩的母亲送给她“以备急需”的一枚钻戒,她被准许进入挪威。经过多次的商谈,迈特纳终于在斯德歌尔摩的诺贝尔研究所谋到了一个职位,做实验研究。但在这里远比她在柏林的待遇差得多,她不受老板的欢迎,她的感受是整个地被隔离在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之外,不能激励起智慧来。不久,她的外甥奥托·罗伯特·弗里施来斯德歌尔摩过圣诞节,发现她正在读哈恩寄来的信,信中描述了用中子作用于铀发现产物具有钡的放射性的惊人事件。她认为,这是因为,吸收了中子的铀几乎都分裂成完全相等的两部分(原子核发生分裂),生成原子序数居中的多种元素。于是迈特纳跟弗里施一起对这一实验结果做出了理论解释,并以来信的形式发表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在这篇著名的文章里,迈特纳跟弗里施一起提出了一个新的核反应概念——裂变。在这篇刚过一页的小文里,他们描绘了铀裂变的基本图景。后来,迈特纳又用实验验证了裂变。她还弄清了原子核分裂时会放出巨大能量的事实,原子弹的制造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迈特纳一生没有嫁人,过独身生活,但她并非孤僻冷漠。她与许多科学家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是许多科学家及其妻子们的密友。
原子弹可以说是战争中的终极武器,它的作用原理是核裂变反应。发现这个化学反应的是女化学家莉泽·迈特纳。她的这个发现具有很大的突破性,使人类充分认识了物质内部的反应方式,获得了取得巨大能量的化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