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150年来对“细胞产生细胞”好象理解了,其实没有真懂,否则就不会犯“遗传和基因”这类概念错误了。细胞不是谁的基本单位,细胞体系是生命世界的中心,这个中心蕴涵着生命规律的统一性。站在细胞面前,往里看还是往外看?这决定生命观。所有细胞都是社会化的细胞。
所有细胞只能由细胞以一分为二分裂方式而产生。
这一结论大约在150年前就已经基本确立了,但是,由于我们的生物学把宏观多细胞生物看的过于偏重,因而忽视了细胞产生细胞所包含的重要意义。因为我们没有重视并把握住这一重要规律,因此导致现代生命科学误入歧途,越走越远。以一分为二分裂方式产生细胞,既说明了细胞间的传递关系,同时又说明了细胞间的连续性。真的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就会发现,把生物看成是“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概念不准确,这个过程没有传递问题,若说复制概念会更客观些。概念不准确会导致“上一代把遗传密码传递给下一代”的说法站不住脚。如果遗传概念偏离了客观性,那么遗传密码和遗传基因等概念的客观性也要重新审视,这关系到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向问题。另外,细胞产生细胞的这种亿万年连续性中蕴涵着深层次的变化规律,这将正确指导我们理解生命的自然属性及生物物种进化的规律。这样看来,我们把揭示细胞间的真实关系的规律称做生命法则是十分必要的。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分裂细胞”所构成的,那么细胞肯定是生命世界中的主体。这对理解生命本质,抛弃以人为中心的生命观,至关重要。因此这一规律理应是生命法则:
地球生命是以细胞生命为中心的细胞循环优化现象。
我们看生命,过去以多细胞的宏观生物为中心,现在一下子又跑到以核酸分子(基因)为中心,唯独不把细胞当中心,这种忽大忽小、忽左忽右的研究态度,说明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细胞的特殊地位。有的科学家说:细胞在进化中极其保守,处于停滞的不进化状态。这种提法说明认识上糊涂,细胞这种形态是地球上一种特定的物质变化形态,如果这种形态不存在了,生命也就不可能存在了。你不能把生命看成是表形不断变化的个体,进化就是形体在那儿变来变去。要把生命看成是一种物质变化的形态。表面上看,生命现象千变万化,那都是在保持细胞形态基础上的变化。亿万年保守和停滞的东西肯定是最本质的东西。从生命起源至今,38亿年一直操守的细胞形态才有资格成为生命世界的中心。我们可以归纳出以细胞为中心的多项理由:
①生命的“活”只存在于细胞生命体系中;
②没有细胞生命就没有整个生命世界;
③所有生物都是从单个细胞生命开始的;
④所有的生理活动都是细胞的生理活动;
⑤繁殖都是细胞的繁殖;
⑥代谢都是细胞的代谢;
⑦应激都是细胞的应激;
⑧进化都是细胞的进化;
⑨“遗传”都是细胞的“遗传”……
理由还不充分吗?可以说,生命现象归根结底就是细胞生命现象。运动形式是循环,循环中有优化。
自从发现细胞以来,科学对细胞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约有200年左右的历史。然而,时至今日,在认识上仍存在错误,如《细胞生物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17页)关于对细胞的不同定义:①细胞是有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形态与生理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组成有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单位;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括起来说有三方面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不符合第一生命定律,细胞与细胞生命是两个概念,不可混淆;第二个错误是,有机体是由细胞生命组成的,不可能仅由细胞组成;第三个错误是,把细胞看成是基本单位,所表达的意思是把细胞看成是大厦的一块“砖头”,这就犯了“以人为中心”的错误。
怎样看细胞这涉及从什么角度看生命的问题。若以“自我”为中心看生命,必然会从人体、从宏观、从多细胞生物角度看问题,那么,就会把细胞看成是基本单位。如果从生命“活”这一本质出发来看生命,地球生命只有细胞生命这一种形态,她不是谁的单位。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是细胞生命集体活动的社会形式,这种社会形式消失(大量地球物种灭绝)并不影响生命的繁荣。可反过来看,若没有细胞生命,地球就不存在生命,也不会有“活”这种现象,所以地球生命是以细胞生命为中心的生命活动现象,这一重要规律当然是生命法则。其实,最根本错误在于,站在细胞体面前,应当往里看还是往外看?往里看必然会关注基因组、基因表达、表达产物和对表达的影响等等。往外看更客观,才能理解生命的运动和规律。
我们会问,“以人类为中心”转变为“以细胞生命为中心”这之间有什么不同吗?①以“细胞生命为中心”这是地球生命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人类为中心”是“自我”的主观片面认识,远离了客观真理。②“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这句接近真理的话应当改成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生命中去寻找”。细胞生命是由细胞体和细胞境两大部分共同组成,而细胞境决定着细胞体的成败优劣,任何忽略细胞境的生命理论都不会是完全的理论。③“以细胞生命为中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蕴涵了对生命世界规律性的综合统一。④也就是说,“以细胞生命为中心”才能真正认识进化的秘密、发育的秘密、遗传的秘密、健康的秘密、疾病的秘密等等。⑤更明确地说,一切疾病的发病机制归根结底是细胞生命的疾病。如果真正理解这一点,就能找到所有疾病的病因(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骨质疏松、结石症等等),就会明白器官移植、器官再生等治疗是多么笨拙的治疗方案。
另外,以细胞生命为中心还体现在细胞生命的“社会性”上。由于细胞体在相应生命境中不断地分裂繁殖,因此细胞体从来都是聚集在一起共同存在的。他们共处于相似的细胞境中,体与境,体与体,境与镜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我们把细胞体在具有共性生命境中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细胞群体称为细胞社会。生命世界只有两大类生物,一类是单细胞生物,另一类是多细胞生物。无论是哪一类生物,细胞生命之间都是社会化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绝大多数是微生物),虽然我们有时发现他们能单独存在,但是千万别妨碍对他们是社会化单细胞生物的认识。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自然界里可以独立存活数年,而且也能经常看到一个人走在路上,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不是社会化的人。同样道理,单个微生物可以存在一时,但是,他们必定是成千上万组成群体才能生存下去的生物,那都是些社会化生存的细胞。在不同种群之间他们可以是互惠共生关系、互养关系、竞争关系、偏害关系、寄生关系、捕食关系等等。在同种群之间他们更是紧密的社会协同关系。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是宏观生物),细胞体共处于统一生命境之中,细胞体之间更是紧密的社会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