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仁礼
【原典】
元浦九弟左右:
十二日安五来营,寄第二号家信,谅已收到。
十三日午刻,九弟妇生一女,极为迅速。已刻余在曾家坳,尚无信息。旋因胡二龙来,余回腰里交付,即闻接内人、四弟妇过去。少顷,龙过曾家坳,则已踏生矣。血晕约大半个时辰,服大补剂,申初痊愈。仰仗祖宗福庇,此事平安,弟可放心。
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也。余生平不讲文饰,到处行不动,近来大悟前非。弟在外办事宜随时斟酌也。
甲三十三日回家,芝生十三日复来。温弟与李家定二月十三日拨庚。龙达生解元初七、初九宿腰里,初八宿小界家中。四宅平安,不必挂念。顺问近好。
兄国藩手草正月十四日闻我水师粮台银两尚有盈余,弟营此时不阚银用,不必解往。若绅民中实在流离困苦者,亦可随便周济。兄往日在营艰窘异常,初不能放手作一事,至今追恨,弟若有宜周济之处,水师粮台尚可解银二千前往。应酬亦须放手,办在绅士百姓身上,尤其放手也。
正月十四日又及
【点击】
曾国藩以为,仁和义是“主人之道”,“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他把推行仁义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仁”字之功,于个人,内化可为圣贤,外施則为豪杰。
【综述】
曾国藩一面在肃清湖南境内民众的反抗,一面又扩充他的部队而成为湘军。对于练兵、带兵,他本是十足的外行,可是他凭着读书、修养的一套“明理”功夫,竟把一支地主武装练就出来。曾国藩首先提出治兵的理论说:
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并勇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長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則人知成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保勇之不可治哉?
曾国藩就募兵求将时,他所要求的兵是:
募格须择技艺烂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有衡门气者,概不收用。
他在上皇帝奏疏中也曾说过:
山僻之民多犷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善用兵者,常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
所以曾国藩在初募湘军时,每天坐在招募处,看到黑脚杆而又不好说话的乡下人,便连声说“好、好”,表示可以选上;如果看到近城市的人,或好说话的人,则“唔、唔”两下,表示不可选上。因此湘军士兵,几无一不是黑脚杆的农民。这些朴实的农民,既能吃苦耐劳,又能忠勇,一上战场,则父死子代,兄仆弟继,义无反顾。有兵如此,怎么会不打胜仗呢?
选兵如此,曾国藩对于带兵官的选择,自然是更加慎重了。他选将的标准有四:
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缺其一,则万不可以带勇。带勇须智深勇沉之士,文经武纬之才!
另方面,曾国藩还有一个选将标准,就是不用爱说话的人。他说:将领之浮滑者,一遇危险之际,其神情之飞动,足以摇动军心,其言语之圆滑,足以淆乱是非,故湘军历来不喜善说话之将。
在训练上,曾国藩仿戚继光治兵成法,逐日训练,阵法技击,无不演习。至少操练两个月。凡体弱者,艺低者,油滑者,都陆续洵汰。最重要的还是精神训练。曾国藩说:
“恐民心一去,不可挽回,誓欲练成一旅,秋毫无犯,以挽民心而塞民口,每逢三八操演,集诸勇而教之,反复开说至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自四月以后,间令塔将传唤营官,一同操演,亦不过令并委前来,听我教语。每次与诸并兵讲说至一时数刻之久,虽不敢云说法点顽石之头,亦诚欲以苦口滴杜鹃之血。
练者其名,训者其实,听者甚逸,讲者甚劳。今各并固在,具有天良,可复按而一一询也。国藩之为此,益欲感动一二,翼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賊匪之耻,而稍变武并漫无纪律之态。”
(《与张石卿制军书》)
苦口滴杜鹃之血,以训导队伍这种精神训练的人,慢慢就成为有正义的军队了。
曾国藩选择营官非常注意他的精神品行。他说:
欲练乡勇万人,概求吾党廣直晓军事之君子将之,以忠义之气为主,而辅之以训练之勤,相激相劇,而后可以言战也。(《致江崠樵书》)
只有精神还不够,还要有物质的条件,曾国藩在起始办团练的时候就规定口粮:操演日给予一钱》出征本省“土匪”,每日一钱四分;征外省“粤匪”,每日一钱五分。队长哨长以次而加。养伤银上等三十,中等二十,下等十两。阵亡恤银六十两。征“土匪”减半,比绿营的饷差不多加了一倍。
由于曾国藩带兵简直是以父兄教导子弟一般地诚信感孚,恩礼有加,湘军士兵,自然亦视长官如父兄,充分做到了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王定安《湘军记》说:
于是陇亩愚坻,人人乐从军。闻招募則争出效命,无复绿营征调离别可怜之色。其后湘军战功偏天下,从戎者日益众。或暮千人,則万人应之;募万人,則数万人应之;势不能尽收,甚至丐书干请而后得入。其随营待补客死他乡者,不可胜数,而湘人士迄无怨心。所谓有勇知方者耶?
这支部队士气民心较为高旺,这是曾国藩以儒家的精神教育灌输后所发生的效果。其他各省,虽然也办团练,也募乡兵,但因他们并不知道注重教育与训练,而长官与士兵之间又缺乏亲爱精诚的感情基础,所以终归仍是无用的赘疣而已。知道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当可知道,湘军之成功,应归于曾国藩的“精诚感召”与“正确领导”。后人推崇他军事学方面的修养,亦即是由此而来的。
太平军定都于天京之后,与清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虽然互有胜负,而在大局上,太平军常是居于上风。清朝的总督、巡抚,死了好几个;司、道、提、镇以下的文武官员,阵亡被杀的,更不知凡几。安庆、九江、武昌、汉阳、扬州等重要城市,纷纷易手。此外被太平军攻占的州县城镇,也难以数计。安徽、湖北、江西三省的太平军,势力尤盛。清廷听说曾国藩所练的湘军颇能作战,立即三番五次催调曾国藩出境“援剿”。一会儿命他出兵江西,一会儿又令他赴援安徽,既而又下旨要他去救武昌。曾国藩此时已势成骑虎,不由不作出省用兵的打算了。
这时太平军掠得的船只颇多,长江及其支流,几全受制于太平军。江忠源首先向曾国藩建议:要打败太平军,非速建水师不可。曾国藩也知道在南方作战,水师的重要性。但苦在湘军将领十之八九是书生出身,湘军则是种田的农夫,没有人懂得造船和驾船的技术,更别提在水上作战的方略和战术了。好在他们的对手太平军,也不是撩长水师的部队。洪杨等人虽有船只,也不太知道利用。这样给予曾国藩足够的时间,去摸索学习,从容建立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水师,来对付太平军。
最初,曾国藩利用湘江中固有的木牌,上面载着大炮,准备用以攻击敌船。不料试验结果,不仅运转不灵,而且一经炮火震荡,木头都一根根地散开了,根本无法使用。后来改买民船,装上火炮,权充炮船。同时雇募工匠,自行制造。而湖南人从来没有见过战船,无论所买的民船及所造新船,都耐不住炮火的震荡,甚至大一点的风浪都经不起。
后来岳州水师守备成名标及广西候补同知褚汝航,二人到过广东,见过广东水师的战船,他们告诉曾国藩:广东水师有拖罟、长龙、快蟹等战船,那才是真正可以作战的船只。于是曾国藩在衡州、湘潭分设船厂二座,委派成、褚二人为监督,依照广东式样,打造战船。又采纳黄冕的建议:添造小战船一种,名叫“舢板”,以供搜索港汊之用。自咸丰三年冬‘
到次年春初,湘军水师编组完成。计水兵五千人,分为十营,每营五百人,拥有快蟹四十号,长龙五十号,舢板一百五十号。另有拖罟大船一艘,作为大帅坐船。又买钓钩船一百二十号,配上大炮五百尊,改为炮船。又雇用民船一百余号,装载军需辎重。这支水军,七拼八凑总算告成。现在看来,未免幼稚可笑,但在当时,这已是中国历史上最“现代化”的精锐“海军”了。
水师十营,以褚汝航为总统;陆师也是十营,五千余人,以塔齐布为先锋。合计水陆员弁兵夫,约一万七千余人。这时候的曾国藩,俨然已是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了。
感懈心得
用恩萁如用仁,用成莫如用札。
争取民心
【原典】
沅、季弟左右:
初九日连接初四、六日二缄,俱悉一切。
出队以护百姓收获甚好,与吉安散耕牛耔种用意相似。吾辈不幸生当乱世,又不幸而带兵,日以杀人为事,可为寒心,惟时时存一爱民之念,庶几留心田以饭子孙耳。杨镇南之哨官杨光宗头发横而盘,吾早虑其不驯。杨镇南不善看人,又不善断事。弟若看有不妥协之意,即饬令仍回兄处,兄另拨一营与弟换可耳。吾写对联,向不要人代笔。季弟所指系何人所代,以后当饬禁之。
吾于初十日至历口,十一日拟行六十里赶至祁门县。十二日先太夫人忌辰,不欲纷纷迎接应酬也。宁国府一军紧急之至,吾不能拨兵往援,而拟少济之以饷,亦地主之道耳。家信暨云仙信寄去。
六月初十日午刻
【点击】
仁者爱人,曾国藩除要求把这一原則推广到全军上下要求领导爱兵如子,呵护部下外,还对整个部队的作风提出了要求,这就是“爱民”。以爱民为行军第一义也。
【综述】
当曾国藩兵还没有练成时,太平军又大军压境,湖南人心浮动,四处乱逃,如果老百姓逃光了,还有什么兵可练,什么仗可打呢?曾国藩见了这个局面,深知安民第一重要,乃自撰了一首《莫逃走》的安民歌,派人四处张貼,又派了许多人去各地劝慰百姓,不要乱逃乱跑,果然收效甚大,人心一时大定。
这首《莫逃走》的安民歌是众人谣言虽满口,我们切莫乱逃走!
我境僻处万山中,我直天下一大半,走尽九州并四海,别处纷纷多扰动,若嫌此地不安静,只怕你们太胆小,一人仓忙四山逃,男子纵然逃得脱,壮丁纵然逃得脱,文契纵然带着走,衣服纵然带着走,走出门来无室住,夜无被铺床板凳,受尽辛苦破尽财,只为谋言自惊悦,茶陵道州遭土匪,其余各县逃走人,我境大家要保全,
四方大路皆不通。惟有此处可避乱。惟有此处最自在。此处却是桃源洞。别处更难逃性命!一闻谣言便慌了。一家大小泣吸吸。妇女难免受煎熬。老幼难免哭号啕。钱财不能带分毫。猪牛难带一根毛。躲在山中北风号。日无锅瓶切菜刀。其实賊匪并未来。惹起土匪吵一场。皆因惊慌先走徙。多因谣言吓断魂。切记不可听谣言。
任凭谣言风浪起,我们稳坐钓鱼船。
一家安穗不吃惊,十家太平不躲兵。
一人当事不害怕,百人心中有柄把。
本乡本土总不离,立定主意不改移。
地方公事齐心办,大家吃碗安乐饭。
当太平军初到湖南时,纪律尚佳,较之官兵要强。地方上乃有“兵不如匪”说法。曾国藩闻之,知道必须从精神上唤起兵勇的自觉,始能对抗太平军。于是他除掉三八日大会操外,几乎无日不向士兵作精神训话。苦口婆心,开诚布公,劝导士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要一雪兵不如“匪”的耻辱。他的训练教材,就是他自己所作的《爱民歌》。
他这种训练精神。不管目的为何,但从治兵之道,这一点值得称赞。后来毛泽东对这一点也有所借鉴。
这首爱民歌,是曾国藩训练湘军的法宝,官兵个个都能背诵,而且都能默写出来。凡是湘军久住之地,附近的老百姓,尤其是小孩子,也都能够背诵出来。那些不受欢迎的绿营军,因此讨厌湘军,到处和湘军为难,即以此故。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这一首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
曾国藩是在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奉命帮办本省团务的。他一共训练了陆军十三营,分别以塔齐布、周凤山、储政躬、林源恩、邵兴琦、杨名声、曾国葆等人统领;水师十营,分别以成名标、诸殿元、杨载福、彭玉麟、邵汉章、庞献深等人统领。当咸丰四年正月间,太平军西征,打下了黄州(今湖北黄冈),乘胜溯江而上,占领了岳州(今湖南岳阳)、湘阴。淸廷急诏曾国藩出兵进剿。曾国藩也毅然出征,随即派塔齐布为先锋,由衡州(今衡阳)北上迎战。
在出兵之前,他发表了一篇《讨粤贼榭》:
为传檄事,逆賊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革不留。其掳入贼中者,
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則立斩其足,
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則倒抬其尸,以示众船。粵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