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6300000012

第12章 私·浮生(2)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我们的生命是被谁掌握的?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了一定可以战胜困难,自己可以改变一切、控制一切。但是冥冥中的定数却始终存在,至少我一直相信,我们的生命在它开始时就已经有了某种安排。

你在什么时候身心成熟,你在什么时候遇到那个共度一生的人,你在什么时候遭受痛苦,你在什么时候走进死亡,一切有时,一切无可更改。生命似河水,缓缓流淌,两岸的风景不同,但是船上的人是唯一的一个。从出发到结束,你都必须独自承受,甚至经过的路也是早就安排好的。我们能够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跳最美的舞,不枉费《我的爱人,你的死神》:如果死亡有时

导演:陈元锡

编剧:陈元锡

主演:格莱淳·摩尔/金惠秀/金城武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日期:1998-01-20

【影片档案】

这一路的辛苦和艰难。在我看来,有时候坎坷和苦难也是生命的恩赐。并且我相信上帝的存在,不是作为一个人的肉身的概念存在,而是一种精神的具象的寄托。想起文学理论课的老师曾经说过:上帝是人的道德评判和精神支撑的具象化呈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帝,他在你心里帮助你、指引你、监督你、安慰你。

回到电影上来,我不善于从电影的技术层面来分析,我只是在乎它的内容和情节给我的感受。这部片子的开始很奇怪,以默片的形式开始。我在此不久前去看过德国的默片展,因此看见此片里的场景有一种何处不相逢的感觉。其实这一段默片是金城武的一个梦,在梦里他看见了死神。后来,死神来到了他的现实中,并且告诉他什么时候是他的死期。这部片子的全部内容便是金城武在知道自己的死期后的活动。最后,他在那个时刻居然是以自杀而死亡的。这让我想到《七宗罪》,一切被人控制和掌握,你以为自己可以逃脱,其实逃脱的过程和结果仍在他的安排之中,于是终究还是如此进行下去。我的心里升起一种苍凉的悲哀,无奈紧随而至,挣扎却于事无补,怎叫人不难受呢?

如果有一天有人确切地告诉你,在某时某刻你的生命将要终结,你在这段时间里会做些什么?我曾经不止一次被人问过也问过别人,假如生命只剩24小时要做什么?

我的回答是“一定对爱着的人说‘我爱你’”,然后一个人回家,听最爱听的音乐,看最爱看的电影,或者从不喝酒的我会喝点儿酒,想象醉意朦胧里体会前世今生的轮回,最后我会躺在床上给一个个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是多么感谢他们,谢谢他们曾经一路陪伴过我。我会穿上最美丽的衣服,把头发很好地梳起来,让自己干干净净地迎接死亡。不过我这个人很胆小怕事,我受不住临死前的肉体上的痛苦,要不是因为这个,我根本不可能活到现在。曾经不止一次想到死亡和毁灭,当时的感觉是我再也没有办法活下去了,甚至我没有想过生我养我的父母。我承认自己的自私和懦弱,幸好我的贪生怕死救了我,让我得以苟活到现在。尽管很多时候仍然不快乐,但是毕竟是走过了最不安的年龄。如今的我应该长大了,懂得妥协,懂得忍耐,懂得坚持,懂得保护自己。一个人要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啊。

金城武在此片里的表演比《不夜城》里要好得多,他的眼睛流露出彻底无助后的张狂。明知没有未来的放纵让他的行为有了种近乎悲壮的苍凉。对一个确信自己没有未来的人来说,他的生命其实已经结束,挣扎和犹豫都是徒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居然选择自己结束自己。死神在他身边叹息,可是这本来就是安排好的,他没有办法抗拒。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死神不告诉他的话,他会怎样?还会自杀吗?我不晓得,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吧。想到村上春树的“我”在“冷酷仙境”面对死亡依然平静安宁,独自一人在海边等待死亡,这份坦然的心境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尽管我计划过自己临死前的行为,可是我明白那只是想象罢了,事到临头我一定慌得手足无措,呵呵,胆小鬼一个。

关锦鹏的《有时跳舞》拍得迷离而有风味,一群人在一个隔离的岛屿上翩翩起舞,藏尽了世纪末的癫狂和颓废。眼前的金城武却已经躺进了死神的怀抱,介于实与虚之间,我相信世上的一切皆有定数。算不上宿命论者,只是一种没来由的直觉罢了。因此常常鼓足了勇气对自己说不要放弃,不要停止,死亡有时,我必须抓紧时间做我想做的事,抑或是我应该做的事。

《荆棘鸟》里的女人是和上帝抗争,最后她输了,那个男人终于离她而去;如今的金城武是和死神赛跑,可是他也输了,某时某刻他如期躺进死神的怀抱;生活里的我们是和谁在抗争呢?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感觉得到。有一种力量推着你不停地往前狂奔,从孩子推到年老,你没有停顿的时候,你没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做的只是高兴地奔跑或是不甘地前进,后者是那么可怜,不甘心又能怎样?不幸的是,我就是那个不甘心又无能为力的人。

但愿你不是,但愿你在死亡有时的时候好好地把握自己,让自己快乐,即使你跳的舞没有人看见,但是为了自己,你还是要好好跳下去。

去看这部电影前,对它一无所知。在眼下这个宣传泛滥、营销密集的电影市场,如此悄无声息地拍完一部片,最大的可能是:投资实在太低,除了拍完它,其他啥事也干不了。但因为喜欢章明,喜欢他的《巫山云雨》和《秘语十七小时》,便对他的这部作品抱有诸多期待。而与此同时,却又对这片名充满疑问-这是一部讲述少数民族风情的电影吗?还是一部农村片?总之,因为信息的缺失,在观影前,一片混沌。

没想到,开篇就很惊艳。山城小镇,绵延河流,中间有座桥,桥上走着一个青年,留着奇怪的齐耳发,发梢剪出了一个斜面,划过脖颈处。之所以看得这么仔细,是因为摄像机始终跟在他身后,看不到他的表情,却跟随他过桥,进入桥这端的旧城区。

再然后,经过忽高忽低的蜿蜒小路,走进一户人家。从进门开始,又是一镜到底,这个长镜头无论空间的编排,还是人物的调配,看得出来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先是进门处的牌局,进去是厨房,再里间一群人看电视,电视新闻里传出“欢度国庆”的声音;出门,沿河有人站着聊天;往前上楼梯,屋顶天台上很多人准备看表演;妙的是,河里还有一条船,有些孩子在船上嬉闹,突然有人落水了,一阵慌乱;紧接着,有人捧《郎在对门唱山歌》:郎情妾意,回味无穷

导演:章明

编剧:李春平/章明

主演:杰珂/吕星辰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2011-06-02

【影片档案】

着吃的上天台,说“大家一起过中秋啊”。

细心的人能找到此处影片给出了第一个时间点:国庆和中秋一起过的2009年。

这个时间点,以如此隐晦的方式出现,同样是一种刻意的设计。事实上,影片中处处暗藏着这样的“刻意设计”,这也是章明一贯的叙事风格。他不喜欢把话都说全了,他会给很多提示,把自己要说的东西藏起来。如果有心,自能发现。

回到电影本身,从开场时间点的给出,到男女主角的空间设置,以及整个剧情的发展,处处透着智慧与编排。而看完电影你会发现,再也没有比“郎在对门唱山歌”

更合适的片名了-郎住河对岸的桥头,与女主角隔江相望。这座桥和这条河,仿佛分割了理想与现实,触手可及,却又咫尺天涯。至于山歌,在本片中同样是推动剧情的重要载体。清脆悦耳的紫阳民歌贯穿始终,每一次出现,都与人物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时间点来看,本片分为前后两部,即虚实两界。前二分之一故事发生在2009年,我命名为“少女怀春”。高三的女生,爱上了给她上音乐补习课的老师,也就是影片最开始跟拍的那个长发青年。她的芳心萌动,与男老师间的微妙互动,和与父亲间的抗衡博弈(章明在本片中呈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父女关系,亦师亦父亦友,也是影片的精彩看点之一),构成了前半部的三元对立关系。

第二个时间节点被处理得更为隐晦。一个长焦虚镜,拉开了后半部故事。同样是背后跟拍,不过这回地点改在了火车车厢里,跟拍对象是书记的儿子,也是影片最开头的那个落水少年。他是女主角的同学,一个坚定的追求者。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彼时少女已念完大学,和男老师也确立了恋爱关系。书记儿子的出现,无形中替代了前半部里父亲的角色,与男女主角形成了另一个三元对立。

考虑到开篇交代的时间为2009年,少女高三,明年要考大学。那么她大学毕业的这一年,应该是2014年。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第二个时间节点的起始是一个虚焦的世界-这根本就是未来,是尚未发生的虚构的世界。

但在拍摄手法上,除了列车上的虚镜外,依旧延续了前半部的写实。为了与男友相守,女孩毕业后回到了小城。一方面她努力坚守着爱情的信念;另一方面,她也在追逐事业的梦想,希望成为当地民俗“紫阳山歌”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尽心当一个县城文化团的年轻骨干。只是,生活与事业的双重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总是不堪一击。男老师的怯懦与摇摆在后半部中进一步加强,直至最终的背叛。反倒是书记的儿子,与女主角一样,努力向梦想靠拢。可惜,两男一女的构架,他爱她,她爱另一个他,另一个他选择了另另一个她,都是错位的死循环。也因此,整个故事仿佛预示了某种社会发展的可能性-理想主义的破灭,美好未来的崩塌。

2014年究竟是怎样一个未来?电影里的小城,从物理层面上看,几乎毫无变化。

河也好,桥也罢,旧城古镇,统统都没变。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了:原来承诺的,不再相信;原来相信的,不再真实;原来真实的,不再存在;原来存在的,灰飞烟灭。

主动追求不可得,命运的流转,似乎注定是被动接受,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导演对未来的一种忧虑?

当然,章明的标签依旧非常醒目,从《巫山云雨》到《秘语十七小时》再到这部《郎在对门唱山歌》,一以贯之的是对县城的眷恋和对更广泛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观隐忧。

他的镜头很洗练,情感表达也很节制。还是那句话,他要讲的都在戏里。如果有心,自会发现。

最后我想说,《郎在对门唱山歌》是我在2011年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片,没有之一。

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形容《让子弹飞》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荒诞、喜剧、动作、暴力、寓言、悲剧-似乎都有,又似乎都不那么纯粹。整个观影过程就像踏上了一列不知终点的火车,只顾在上头坐看两边呼啸而过的风景,美得叫人不知所措,快速变化,眼花缭乱。间或有那么几次,因为速度太快导致身体严重不适,一度产生了呕吐眩晕的症状(尤其是片中张默的死)。这列火车开得实在太快,而两边的风景又实在太美,以至于当终于停靠终点时,会有一种既庆幸又惋惜的复杂情绪。

这么密集的看点,当然会让观影者觉得又兴奋又疲惫。不过,140分钟全是高潮,这么剽悍的事,估计也只有姜文才能干得出来。他曾经自嘲《太阳照常升起》一不小心把8部片拍进了一部片里,那么这回《让子弹飞》则是在一部片里搞出了140个高潮,频率是1分钟1个,HIGH死人不偿命。

不过,若是考虑到身为导演的姜文,16年拍4部片的产量,出现这样的情况,便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还是姜文自己的话,说他拍片像酿酒,只不过别人酿出来的是酒,他整得有点儿太猛,直接端上了酒精-度数超标,并不适合普通人。

《让子弹飞》:姜文进城了

导演:姜文

编剧:朱苏进/述平/姜文/郭俊立/危笑/李不空/马识途

主演:姜文/葛优/周润发/刘嘉玲/陈坤/张默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2010-12-16

【影片档案】

好在,《让子弹飞》不再是“曲高和寡”的磁浮列车,而是疾速安全的城际高铁。

就是说,酿的还是酒,只不过在酒里掺了点儿水,既保证了口感,又有足够的度数。

套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总结,《让子弹飞》就是一部“外行看得到热闹,内行看得见门道”

的电影。

为了兑现“让每个观众都能看懂”的承诺,姜文这次特地找了6个编剧来磨剧本。

每句台词,每个画面都精雕细琢,值得推敲。故事更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从一群马匪下山打劫开始,一场关于权力与欲望的斗争就此上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或者坚持,或者摇摆,到头来仿佛一则惊世寓言,谱写出种种人生百态。

姜文则在片中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他是一个超级“细节控”,无论是男人的发型,还是女人的衣服,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精心设计。比如,葛优的头发,不长也不短,刚刚到耳际,看起来既滑稽又严肃,既像流氓又像绅士。再如,女人们的衣服颜色也与她们各自的性格命运不谋而合:刘嘉玲是县长夫人,翠绿和桃红很骚,但骚得有权力欲;周韵演的花姐是妓女,颜色也很艳,却艳得不俗气,身上有一股子单纯的莽劲。

诸如此类。料想姜文是希望镜头里出现的一切都是完美的,目的只有一个:营造出他所想象的“主观的真实”。

甚至“鸿门宴”那场戏里,砍死两个人时,溅在白布上的血,都被刻意做成了两朵桃花的模样。据说姜文对此的解释是:“要有一种绽放感,反正都是死,何不死得美一点?”

除了服装、道具、灯光、摄影这些技术层面的精益求精外,《让子弹飞》最大的亮点,其实是台词。全是短句,你一言我一语,讲究一种语言的节奏和韵味。看似很贫,像一个个段子,但话里有话,所以这出戏基本是靠台词推动剧情的。

与此同时,姜文式的幽默也在片中随处可见。尤其葛优,活脱脱就是一个古装版“李东宝”(《编辑部的故事》)-说话的神情和那种狡黠的机灵,全是我们最熟悉的模样。至于周润发,则有点像“小马哥”(《英雄本色》)和“潘知常”(《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混合体。事实上,他一人分饰两角,的确很疯狂,很有看头。

不过,也不是说这戏就完全没有破绽。分分钟高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缺乏起承转合和张弛有度,会让观众从头到尾处于紧张亢奋的状态,容易出现审美疲劳。还有两段戏的处理,恐有瑕疵。一是姜文与葛优第一次坐下来掏心窝地讲真话,姜文说了全片唯一的一大段台词,把他的前尘往事全盘托出。结果葛优话音未落,镜头就硬生生切到了花姐脸上,开始不相干的另一场戏,这个跳跃有点生硬。还有一段是“空城计”,远景拉过去,整个城看起来毫无烟火气,分明就是一个没人的片场嘛。而之后姜文带队来回喊话,镜头重复太多,则略显拖沓。

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这片子还有什么遗憾。对姜文来说,身为导演,他要考虑全局,掌控一切。与此同时,他本身又是影片主演,这令他对人物有一种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同类推荐
  • 画道精义

    画道精义

    《画道精义》是一部着力于中国画体系构建的理论作品。作者毕建勋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提炼精华,构建出中国画背后的哲学思想体系,统合“知行合一”“体用合一”“道艺合一”等概念,将“画道”视为一种修心养命的“践形”方式,体现中国画优秀的、特有的内在价值。本书是作者基于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而出,即首次将“画道”进行系统地梳理。“画道”是一种画学理论的创新,但画道的说法并非凭空而来,其基于中国画古代画论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画论传统中,一直都有“画道”这样的说法,但未见有对于画道内涵的深入论及及系统性的理论表述。本书极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学画者既可以把本书当作画道的理论简明,也可以把本书当作工具书使用。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名石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名石鉴赏及收藏

    岩石是由含有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集合体,它是地球的外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直接构成地球外壳最主要的成分。人类所需的各种矿物资源,几乎都产在地壳的岩石中,而且许多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观赏石资源。
  • 电视摄像艺术

    电视摄像艺术

    本书对电视摄像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而概括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虽说电影行业历年都起码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看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年年小于利润,甚至经常为负。钱都被存货和预付款给占用了,没有办法电影电视得先投钱去拍吧,而电影院电视台都得先收到钱才延期支付给它们,因此,只要想继续成长,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会好看。华谊上市没几年,募集资金就用光了,还借了很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视风险还不低,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来越高,连续几部票房毒药就可将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国外影视巨头无不被收编到巨型传媒集团里,估计就是想用多元化来平衡影视的高波动性。
  •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本书汇编的大部分论文和作品,是作者自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至2008年,整整二十年间曾发表过的论文。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作者多年来在高校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教学中,一直关注和探索的课题,共收入论文28篇,美术、设计作品89幅。是一部含量大,内容广泛的综合性专著。
热门推荐
  • 问天骄

    问天骄

    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不演,以岁月成奥义;人不忍,以天地为终极!天骄季晟,入红尘,即为凡,战天骄,败人雄,指划天地!
  • 神魔荒冢

    神魔荒冢

    秩序之书重现世间............也因此,一个资质不凡的少年,踏上了这条血腥漫布的道路........
  • 心之安处

    心之安处

    女子的灵魂却偏偏穿越成为了男婴,木已成舟,陈然不接受也得接受,但是重生后的未来,她一定要自己掌握!不求荣华,不求富贵,唯心安而已。
  • 无暗之夜

    无暗之夜

    醒来的人形生物,无尽的黑暗走廊。希望,到底在哪?孤独,才是归宿。
  • 爱是人间地狱

    爱是人间地狱

    我第一次见到沈从安,是在医院,他穿着白袍,干净又不可侵犯。第二次见又是医院,我别有用心去挂他的科,第一句话便是:“沈医生,我们是不是哪里见过?”第三次见面,是在法庭上,他以侵犯个人隐私之名,将我诉上法庭。所有人都以为我对他有意思,不然无缘无故找私人侦探调查他干嘛?第四次见面,我官司败诉,喝得酩酊大醉,歪歪斜斜去挂他号看病。他停下手上的笔,提醒我:“醒酒在急诊,我这……”他话没说完,我已经发狠的扑了上去……
  • 倒着走的骆驼

    倒着走的骆驼

    2019年这年高考结束,按预想的来看,自己应该是享受高考后的放松,然而,不同的是,走出考场后的几天,疯狂过后的几天是面对未来的恐惧,不够自信,所以害怕。回想自己走过的十八年,没有多少轰轰烈烈,似乎走完的路,再看起来只剩下平平淡淡。十八岁的分岔路,往前看是未来,往后望是回忆,对于生活和未来,也该挣扎一番,好证明自己活着。故事不多,骚鹏,小明,老哥,何笨蛋,小孩等等这些人,留给我的故事不多,不过用来回味和分享,恰是刚刚好,这本故事里还有一些自己根据生活改编的故事,希望对你们也有些帮助。对于这段分岔路,我们一起挣扎着向前走。
  • 墨封灵

    墨封灵

    世界万妖,在经历了千年前那场劫难之后便与人类定下契约不再祸害人间。而千年之后的今天,心石散落,妖皇转世,那些隐忍的万妖们再次按耐不住内心的贪念将目光转向心石碎片。墨家圣女墨瑶和墨秋白也被迫加入到了封妖除魔的队列中。这场浩劫人类是否能够再次挺过去?
  • 异类之异

    异类之异

    家族绝技,异类都想要异类之异,顾南城能否平息异类的骚乱……
  • 穿越之盛世年华

    穿越之盛世年华

    天然呆慕容沫穿越成为相府二小姐遇到一个帅公子,哦,是姐夫啊!又遇到一个大帅哥,原来是个大将军!再遇到一个美男子,啊!你就是皇上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紫砂器投资收藏手册

    紫砂器投资收藏手册

    什么是真正的紫砂器?怎样鉴别不同时代的紫砂器?哪些紫砂器具有收藏价值?如何发掘具有投资潜力的紫砂作品?针对目前困扰着众多紫砂器爱好者的这些问题,本书作者结合自身三十佘年的紫砂器收藏经验,并以作品实例分析的方法作了详尽的阐述;书中的“收藏提示”更是紫砂器领域的收藏秘笈,精彩的作品点评则可引领读者明晰紫砂艺术的真谛。书中还辑录了各时代的名家名作,特别是介绍了一些极具潜质的当代中青年紫砂艺术家及其佳作,便于广大紫砂器爱好者发现新的投资收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