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晋,司空刘琨(1)遣将军姬澹(2)率兵十余万讨石勒(3)。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援又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4)!若澹乘我之退,顾身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遂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上,分为二伏。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伏发夹攻,澹大败而退。
【注释】
(1)刘琨:晋将。中山魏
昌(今河北定州市南)人,字越石。西晋惠帝时,因平定东平王司马懋有功,封广封侯,官至加威将军。湣帝即位后,官拜司空,任大将军,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后为石勒所败,并被杀。
(2)姬澹:亦作“箕澹”。北魏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人,字世雅。官信义将军。
(3)石勒: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字世龙。青年时为奴,后与汲桑等人聚众起义。投前汉刘渊为大将。晋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其后灭前赵,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不久病死。
(4)岂易中还:意谓怎么容易中途退还。
【译文】
与敌交战时,如果敌军先占据有利的地形,并已列好阵势;我军后到与他们交战,将因劳顿而被敌方战胜。兵书上说:“居后赶到交战地点与敌军作战的部队常因劳顿易败。”
晋朝时,司空刘琨派遣将军姬澹率领十余万人征讨石勒,石勒领兵抵抗。有人进谏:“姬澹部队精锐而强盛,难以与之抗衡。我军应挖深沟、筑高墙,坚守营寨里面,以此摧毁他们的锐气,使双方攻守的形势转变,一定能获得全胜。”石勒说:“姬澹的部队从远处而来,精疲力尽,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号令不一致。我们可以一战取胜,他们有什么强盛的地方?我方援军将至,怎能舍弃这个机会离开呢?如果姬澹乘我军后退之际进攻,我们自顾不暇,又怎么能去挖深沟、垒高墙呢?这是人们所说的不打仗就自取灭亡的道理啊!”于是杀了进谏的人,命孔苌为前锋都督,下令谁在进攻时落后就斩首,并在山上设疑兵,派两支部队埋伏。石勒亲自率领部队与姬澹作战,交战中假装兵败率众后退。姬澹命令全军追击。石勒的伏兵冲出来,前后夹击,姬澹大败而退。
【心得】
本篇主要阐述占领有利地形对于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性。刘伯温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有利地形先为敌人所占领,我后去奔走应战,那么,我便处于疲劳状态而易被敌人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