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才被称为皇帝,从皇帝宝座上下来之后就不是皇帝了。太宗李世民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怀念,是其最本真的人性的流露。
唐朝皇宫三清殿旁的一座小楼名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太宗为怀念当初一起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当时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太宗经常去那里,怀念当年与他金戈铁马、征戎岁月、文治武功共建大唐的臣子们。自太宗朝时始,“登上凌烟阁”便成为封侯拜相的代名词。
赵国公长孙无忌位列第一,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高祖李渊太原起兵后长孙无忌投靠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在玄武门兵变中,长孙无忌起到了主谋作用,他终身被李世民信任。太宗陷入弥留状态时曾召长孙无忌、褚遂良到含风殿,对他们说:“太子是很仁义孝顺的,你们要很好地教导辅佐他!”二人答应了,太宗舒了一口气,对时为太子的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你就不用担心天下的事了。”他又嘱咐褚遂良:“无忌对我十分忠诚,我夺取天下,他出了很大的力气,我死后不要让坏人挑拨离间你们的关系。”可惜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后来被武则天陷害而死。
赵郡王李孝恭位列其次,他的父亲是高祖李渊的堂弟。高祖李渊起兵后,李孝恭负责经略巴蜀,灭辅公占,平萧铣,统领长江以南。在李唐宗室中他军功最为卓著,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他退出权力中心,修身养性,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莱国公杜如晦位居第三,他是太宗李世民的主要幕僚。高祖李渊攻克长安时他投靠了李世民,是当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参与了李世民主事的历次战役。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配合默契,人称“房谋杜断”。可惜英年早逝,于贞观四年(630年)病故,年仅46岁。
郑国公魏征居第四位,他原是瓦岗寨李密的谋士,后随李密投降李唐,为唐朝招降了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他又重回李唐王朝。玄武门兵变后由太子李建成处归到李世民属下。因感太宗李世民知遇之恩,敢于犯颜进谏,终生都深受李世民的信任,贞观十六年(642年)病故。
梁国公房玄龄列第五位。他也是太宗李世民的主要幕僚,善于谋略,太宗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曾称赞他可与汉朝的萧何相比。贞观年间深得太宗李世民的信任,不遗余力处理朝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病故。
申国公高士廉位列第六位。他是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长孙兄妹的父亲早亡,二人由高士廉抚养长大。高士廉当时对少年李世民极为器重,主动将长孙氏许配给他。高士廉因得罪了隋炀帝而被发配到岭南。此后,随着中原战事的不断扩大,被隔绝在外,直到唐大将李靖灭萧铣南巡时他才得以回归故土。高士廉为人谨慎缜密,做事顾全大局,是李世民的心腹,参与了玄武门兵变的策划,太宗朝任他为尚书右仆射。
鄂国公尉迟敬德位居第七。他原是刘武周的手下,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跟随李世民参与了数次战役。玄武门兵变时,尉迟敬德救李世民于危难中,亲手杀掉了齐王李元吉,又威逼高祖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储君,有一等拥立之功。晚年的尉迟敬德崇信道教闭门不出,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去世,终年74岁,得享天年。
卫国公李靖排在第八位。他曾因企图揭发高祖李渊谋反之事几乎被处死,后为李世民所救。之后,他协助李孝恭管理巴蜀,拒绝李世民的拉拢。但后来太宗对他非常重用,贞观年间李靖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了突厥政权和吐谷浑势力,他的战功无人能比。最终因军事能力过强遭小人疑忌,为避免嫌疑而闭门不出,直到终老。
宋国公萧禹排在第九位。他是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是隋炀帝重臣,当时因反对炀帝出征高丽而被贬为河池郡守。高祖李渊起兵后,萧禹归附李唐,终生为李渊重用。萧禹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萧禹因与房、杜二相不睦,又多次得罪太宗,仕途几度沉浮。后来,太宗李世民评价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褒国公段志元排在第十位。他参加了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太宗李世民兄弟相争时,他忠于太宗,参加了玄武门兵变。他治军严谨,被太宗称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642年)病死,太宗赠其辅国将军,后陪葬于昭陵。
夔国公刘弘基位居第十一位。他在隋炀帝征讨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李渊处,高祖李渊太原起兵时,他与长孙顺德一起负责招募勇士。攻克长安后被评一等战功,进攻薛举时他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自己侥幸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唐朝与突厥交恶时,刘弘基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太宗征高丽。高宗时刘弘基病故,临终前将家产尽散给乡邻,为人之豪爽不言而喻。
蒋国公屈突通列第十二位。他原为隋朝大将,战功赫赫。高祖李渊起兵进攻长安后,屈突通率部下以死相抗,兵败后自杀未成,最后被高祖李渊招降,封为兵部尚书。之后,跟随李世民讨伐薛举和王世充,屡立战功。死于贞观二年(628年),终年72岁。
郧国公殷开山排在第十三位。他是李渊太原起兵时前来依附的,参与了攻打长安的战斗,后又参加太宗李世民的历次战役。他在攻打刘黑闼时因病去世,是太宗所封凌烟阁众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人。
谯国公柴绍排在第十四位。他是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的丈夫。高祖李渊起兵时他在长安,后侥幸逃往太原。参与了攻打长安、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几个重要战役。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故。
邳国公长孙顺德列第十五位。他是长孙皇后的叔叔,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当时便与李家父子友善。高祖李渊太原起兵时,长孙顺德与刘弘基一起负责招募勇士。贞观年间,他却因多次贪污而遭弹劾,太宗李世民因其有大功而不忍治罪,只将其贬官。
郧国公张亮排在第十六位。他原是瓦岗寨李密的部下,直接隶属徐世绩,跟随徐世绩一起投降李唐。李世民兄弟相争时,被派往洛阳招募私党。贞观年间,因善于管理政事而深得太宗信任,后又揭发侯君集谋反之事,随太宗出征高丽又立功。贞观二十年(646年)被告谋反,受诛杀。
陈国公侯君集位列第十七位。他是太宗李世民的心腹,常年担任太宗幕僚,是玄武门兵变的主要策划人之一。贞观年间,曾担任李靖的副将打败了吐谷浑,又任主将率部出击消灭高昌。在太宗李世民立储时,诸子相争的风波中,侯君集依附太子李承乾,企图谋杀李世民而拥立李承乾,事情泄露后被杀害。
郯国公张公谨列第十八位。他原为王世充的部下,后投降李唐,追随李世民,是玄武门兵变的主要参与者。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将他任命为李靖的副将去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而屡立战功。之后,年仅39岁即病故。
卢国公程知节位列第十九位。他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李密手下的一员勇将,李密兵败后他投降了王世充,后因不满王世充的为人,与秦叔宝一起投降李唐,归属李世民,跟随李世民一起参加了历次战役。程知节在每次战争中皆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有猛将美誉。于高宗麟德二年(665年)于家中善终。
永兴公虞世南排在二十位。他是隋朝奸臣虞世基的弟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后依附窦建德,窦建德死后又归李世民。此后,他尽心辅佐太宗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以81岁高龄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寿终。
渝国公刘政会居二十一位。他是高祖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跟随李渊太原起兵,之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太原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635年)病故。
莒国公唐俭居第二十二位。他参与了高祖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称得上首义功臣。在太宗朝任民部尚书,因很难勤于政事而遭贬官,高宗年间病故。
英国公李位列二十三位。他原名徐世绩,原是李密瓦岗军的大将,少年跟从翟让起兵,翟让死后追随李密。归李唐后,因功被高祖李渊赐“李”姓,之后又为避太宗讳改叫“李”。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贞观年间李与李靖一起灭突厥,此后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十六年之久,多次击败薛延陀部的对抗势力。又跟随李世民攻打高丽。太宗李世民死后辅佐高宗,被委以军事重任,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最终使高丽灭亡。灭高丽次年76岁的李去世,高宗极度伤心,特为他辍朝七日,哀荣备极。李既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又位居宰相。有一次李得了暴病,医方上说以胡须的灰烬为引,可以治疗此症。太宗便剪下自己的胡须,让李燃灰入药。后来,酒席宴间,太宗又曾亲切地对李说:“朕想在群臣中选一个可以将太子托付给他的人,遍观众人,无人能与卿相比,卿过去不负李密,现在又怎么会有负于朕呢?”李大为感动,流下了热泪,他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以示效忠,以谢君恩。李喝醉倒地后,太宗亲自将自己的袍子解下,给他盖在身上。太宗病危时曾把太子李治召到床前,让左右退去,严肃地对李治说:“李才智过人,但是你对他并没有恩情。我今天罢黜他的官职,等到我死后,你可以用他为仆射,但一定要亲自任命他。假若下令后他徘徊观望,就不要犹豫,马上杀了他!”太宗这样对待李,都是为了稳住儿子李治的皇位。
胡国公秦叔宝位列二十四位。他本是李密的手下,是瓦岗军的一名大将。李密失败后他投降王世充,因与程咬金一样不满王世充的为人,二人一起投降李唐,参加了太宗李世民的历次战役。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故。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大多数是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的手下。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与这些旧臣老友言谈中常常称“我”而不称“朕”,可以想见其君臣之间情义之重,古今少有。太宗李世民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其中已有数位功臣与世长辞,在世的人也大多已经老迈,凌烟阁内所描绘功臣的图像,都是如真人的大小,太宗时常去看望以托怀念之情。当时太宗李世民也已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看着那些旧部众人的画像,再念起曾经的戎马生涯,是何等的雄心万丈,气吞山河。太宗每念及此常于不自觉间,潸然泪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画像是他对当年往事的怀念,更是一种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