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一位地方政府代表打破了沉默,他说:“我代表地方政府声明:为了建立这个化肥厂,我们确定了一处接近港口、地理位置优越的厂址。也为了尊重我们的友谊,在其他许多合资企业向我们申请这块土地的使用权时,我们都拒绝了。如果按照董事长今天的提议,事情将要无限期地拖延下去,那我们只好马上把这块土地让出去了。对不起,我还有别的重要的事,我宣布退出谈判,下午我等待你们的消息。”说完,他拎起皮包就走出了谈判厅,躲到别的房间看报纸去了。半小时以后,中方一位代表跑来报告好消息:“董事长说了,快请那位先生回来,他们强烈要求迅速征用港口的厂地……”接下来,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
由于谈判对手有一定声望,当面唱反调会让对方失了面子,不利于谈判,于是,中方代表用“谎言”描画出一幅竞争激烈,时不我待的情景,对方自然就不敢再坚持己见,心甘情愿地做出了让步。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谎言”有时却比真话更有效。
但是如果把利用“谎言”奉为至宝而用,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谈判者故意掩饰真相,用恶意的谎言去蒙骗谈判对象,虽然可能暂时获得利益,但从长远观点来看,实际上是把自己送上了死路。
一位推销小姐到某单位推销化妆品,很多女士都表示对这些化妆品很感兴趣,但又抱怨价钱太贵。这位小姐便赌咒发誓说,这个牌子的化妆品进口数量有限,公司规定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同类产品,而她还可以给大家打个八五折,这样的好机会真是千载难逢,不买会一辈子后悔等等。女士们信以为真,纷纷倾囊而出,没过多久,她们发现这种化妆品很多商店都在出售,价钱比她们的八五折还低了20%。大家这才知道上了当,对那位小姐痛恨不已。
这位小姐虽然用谎言把商品卖了出去,但同时她也把个人的人格和公司的信誉一齐出卖了。这种不计后果的“一锤子买卖”不仅堵死了她自己的经商之路,还将会导致公司的巨大损失,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所以,利用“谎言”,必须三思而后行,想想那个喊“狼来了”的小男孩的下场,别让自己重蹈他的覆辙。
6沉默是金
沉默是语句中短暂的间隙,是超越语言力量的一种高超的传播方式。恰到好处的沉默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沉默所表达的意义是丰富多彩的,它以言语形式上的最小值换来了最大意义的交流。沉默既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以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以是保留观点;既可以是威严的震慑,也可以是心虚的流露;既可以是毫无主见、附和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标志。当然,在一定的语境中,沉默的语义是明确的,就像乐曲中的休止符一样,它不仅是声音的空白,更是内容的延伸与升华,是对有声语的补充。
有位著名的谈判专家一次替他的邻居与保险公司交涉赔偿事宜。
理赔员先发表了意见:“先生,我知道你是谈判专家,一向都是针对巨额款项谈判,恐怕我无法承受你的要价,我们公司若是只出100美元的赔偿金,你觉得如何?”
专家表情严肃地沉默着。根据以往经验,不论对方提出的条件如何,都应表示出不满意,此时,沉默就派上用场。因为当时对方提出第一个条件后,总是暗示着可以提出第二个、第三个……
理赔员果然沉不住气了:“抱歉,请勿介意我刚才的提议,再加一些,200美元如何?”
良久的沉默后,谈判专家开腔了:“抱歉,无法接受。”
理赔员继续说:“好吧,那么300美元如何?”
专家过了一会儿,才说道:“300美元?嗯……我不知道。”
理赔员显得有点慌了,他说:“好吧,400美元。”
又是踌躇了好一阵子,谈判专家才缓缓说道:“400美元?嗯……我不知道。”“就赔500美元吧!”
就这样,谈判专家只是重复着他良久的沉默,重复着他的痛苦表情,重复着说不厌的那句缓慢的话。最后,这件理赔案终于在950美元的条件下达成协议,而邻居原本只希望要300美元!
谈判是一项双向的交涉活动,各方都在认真地捕捉对方的反应,以随时调整自己原先的方案。此时,一方若干脆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只用良久的沉默和“不知道”这些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的无声和有声的语言,就可以使对方摸不清自己的底细而做出有利于己方的承诺。上述谈判中专家正是利用这一点,使得价钱一个劲儿自动往上涨。
在一定的语境中,沉默能迅速消除言语传递中的种种障碍,使听者的注意力集中,就像乐队指挥举起指挥棒,喧闹的会场立即安静一样,沉默使听者的情绪得到无声的感染。
谈判中,适时沉默,往往能收到千言万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谈判中运用沉默应当注意沉默时间的掌握。沉默时间能对听者产生相当的影响,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必须给予适当的控制。
“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任何喝彩,只有那深沉的静寂。”
这就是沉默的最佳传播效能。
如果沉默的时间掌握得不恰当,只要稍微放长了那么一点点,听者就会从这稍长的瞬间觉醒过来,在高潮到来以前做好了心理准备,那就平淡无奇了。如果不分场合故做高深而滥用沉默,其结果会事与愿违,只能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
7大智若愚
大多数人认为,一个优秀的谈判家应该是一个风度翩翩、伶牙俐齿、反应敏捷和精明干练的强者。其实,在实际的谈判场合中,往往表面上弱势的人,比如口才笨拙,个性朴钝的人,反倒容易达到目标,在别人看来很明显的缺陷反而转变成了有利条件。
很多著名的谈判专家都谈到过和那些犹豫不决、愚笨无知或固执一端的人打交道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如果一个人听不进另一个人的解说,就如同让野兽去享受贵重祭品,让飞鸟欣赏高雅的音乐。的确,在一个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人面前,再精辟的见解,再高深的理论,再高明的技巧,又能起什么作用呢?没有了对手,你还有什么精神去冲锋陷阵呢?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你可以收敛自己的锋芒,向对方“示弱”,以消除对方的排斥感和敌对心理,松懈他的警惕性,助长他的同情心,使谈判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你不妨常常把“对不起”、“我不太理解”、“你能再说一遍吗?”
或者“我全都指望你帮我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直到对方兴致全无,一筹莫展,完全丧失毅力和耐心。
日本某航空公司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判。谈判从早8点开始,美国人完全控制了局面,他们利用手中充足的资料向日本人展开宏大的攻势。他们通过屏幕向日本人详细地介绍、演示各式图表和计算机结果。而日本人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两个半小时之后,美国人关掉放映机,扭亮电灯,满怀信心地询问日方代表的意见。
一位日方代表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答道:“我们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地方不明白?”
另一位代表回答:“都不明白。”
美国人再也沉不住气了:“从哪里开始不明白?”
第三位代表慢条斯理地说:“从你将会议室的灯关了之后开始。”
美国人傻了眼:“你们要怎么办?”
三个日本商人异口同声说:“请你再说一遍。”
美方代表彻底泄了气。他们再也没有勇气和兴致重复那两个半小时紧张、混乱的场面。他们只得放低要求,不计代价,只求达成协议。
美方代表是有备而来的,日方代表如果和他们正面交谈,肯定很难占到便宜,日方代表索性收敛锋芒,宣称自己什么也不懂,反倒打乱了对方的阵脚,获得了成功。
在谈判中,我们有时会遇到攻击型的对手,他们咄咄逼人,气势汹汹。对这种人,采用“装傻”示弱的方法,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般说来,攻击型的人都认定对方会激烈抵抗自己的攻击,所以,一旦对方不加反驳,反而坦白承认自己的错处时,这就会狠狠地挫败攻击者的气势,令他不知如何是好。这就好像一个人运足了全身的力气挥拳向你击来,你不但不还手,反而后退走开,对方那种尴尬的感觉恐怕比挨一顿揍还要难以忍受。
8交流技巧
谈判者要交流信息,但是,谈判者又不能信口开河。他不但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而且要表达得有条有理,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有叙述的技巧。
叙述是介绍己方的情况,阐述己方对某一个问题的具体看法,以便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观点、方案和立场。
叙述中不要谈及与谈判主题无关的意见,也不要复述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谈判是件严肃的事。在面对面的谈判中,双方既没有戏言,也不允许随便反悔。因此,应该审慎地发表意见。谈判者对任何事情、任何问题,第一次讲话就要做到准确表达己方的见解。
比如,当对方请你明确你公司准备提供的某种新产品时,如果你对市场态势和产品定价的新情况不很了解,你就不能随便报价。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价格报低了,只好哑巴吃黄连。
叙述时,不要拐弯抹角说不到主题上来。人的讲话与个性、风格有关。有的人喜欢在说话时绕弯子,这在平时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一旦你作为谈判者就得注意这个问题了。
谈判者在叙述中拐弯抹角,会妨碍双方信息的交流沟通。一方说得越离谱、越玄虚,另一方就越不知所云。因此,不明确的、不简洁的叙述是阻碍谈判的绊脚石。
谈判中的叙述语言技巧有许多:
(1)转折用语
谈判中如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或者有话不得不说,或者接过对方的话题转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去,都要使用转折用语。
例如:“可是……”,“但是……”,“虽然如此……”,“不过……”“然而……”
这种用语具有缓冲作用,可以防止气氛僵化。既不致使对方感到太难堪,又可以使问题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2)弹性用语
对不同的谈判者,应“看菜吃饭”。如果对方很有修养,语言文雅,己方也要采取相似语言,谈吐不凡。如果对方语言朴实无华,那么己方用语就不必过多修饰。如果对方语言爽快、耿直,那么己方就无须迂回曲折,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干脆利索地摊牌。
总之,在谈判中要根据对方的学识、气度、修养,随时调整己方的说话语气和用词。这是双方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有效方法。
(3)解围用语
当谈判出现困难,无法达成协议时,为了突破困境,给自己解围,可以运用解围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