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下属要及时,并不是说要不加选择地即时批评。有人认为:领导是权威的代表,在与下属谈话时只要使用肯定或提高声调的语气就行了。其实不然,作为领导,要首先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心,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去纠正下属过失并且责备他。
有的下属因为本身的原因,常常缺乏干劲,工作没有主动性。你指责他一通,想以此来调动他的主动性,是无济于事的,主动性必须靠内因来调动。对他们的指责只能是隐晦的,在表面上要进行激励。谈话的目的在于让对方接受,而接受则需要对症下药,采取攻心策略。如果他喜欢养花,可以将他的工作和花儿进行联系,这样就能激起下属的积极性,使他认真、热情地去工作。不仅如此,这种激励的方法还能使下属产生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恰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如此一来,下属必能心服口服,愉快地接受你的责备,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的积极性得到了肯定。
说话直言不讳是许多人所推崇的,但在工作中,并非处处都能直说,有时非得含蓄、委婉一些,才能使表达效果更佳。直道跑好马,曲径可通幽,各有各的妙处。
批评而不招人怨
批评的言语不同于赞美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它涉及一个人的心理、情绪、自尊心、思想状态等诸多因素。所以,由于批评不当而招致对方怨恨的事例是很多的,如果因语言不当而招对方怨恨,那么批评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其效果还适得其反。
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批评具有责任与艺术两种性质。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提出的批评才可能公平、有力、正确、中肯而不招人怨。
那么,要使批评具有艺术性,我们必须掌握并运用好以下几种方法:
1. 先欣赏后批评
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在一个周末,曾对他的一位女秘书说:“你穿的这套衣服很漂亮,你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子。”柯立芝生性比较沉默寡言,这大概是他有生以来对一位秘书的最热情的赞词了。这对于那位秘书来说太意外了,太不寻常了,使得她不知所措。柯立芝接着说:“好啦,别愣在那儿,我这样说只是让你高兴。从现在起,我希望你对标点符号再注意点。”他使用的方式似乎不太含蓄,但是,他运用的心理原理却相当高明。人们在听不太愉快的事之前,听到对自己优点的赞扬,这样做能让对方容易接受一些。如果我们能够更含蓄一些表达,效果会更好。
2. 用恰当的连接词
汉语词汇丰富,很可能由一个词的不同就可以造成语气的改变。许多人在批评别人前注意到先诚心诚意地表扬别人,接下来用一个转折词,下面就是一大通批评。比如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这学期的成绩有所提高,我真为你高兴。但是,如果你对英语不偏科,在上面多下点工夫,那会更好的!”在这种情况下,那学生在“但是”之前是接受的,但是在“但是”之后他就会开始对老师表扬的诚意产生怀疑了。甚至认为,表扬只是一种策略,目的却是对他偏科的批评,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就达不到我们批评的目的,并且让别人产生曲解。他可以这样说:“你这学期的成绩有所提高,我真为你高兴。如果你下学期继续认真努力,那你英语成绩会像其他科目一样好的。”这样,他会接受表扬,因为后面没有说出他的失败,而又间接提醒他应注意的问题。
所以,建议你在批评别人时,尽可能把转折关系改成递进关系,这样效果会更好。
3. 以身作则暗示
敏感的人对直截了当的批评是深恶痛绝的,那么我们可以间接地提醒他们注意错误,这样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上同学都不知道做值日生的责任,所以有一个星期无人执行值日职责。但是班主任崔老师只是向大家说:“今后一周我做值日生。”于是,每天放学时,我们看到老师打扫教室,摆正桌椅,关好门窗等。以后再让我们值日时,我们都按照老师的做法来做,大家都做得很好。就这样,我们在没有受到批评的情况下学会了做值日生。
老师的这种做法非常明智,虽然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但是通过老师的以身作则,我们却知道了如何去做是对的。我们今后不妨用以身作则的方法,暗示别人改变行为。
4. 用自己曾有的过失类比先看看一位学生科长是怎样对一位学生说的:“李达明,大学时,我也像你一样喜欢外出,但又往往忘记返校时间,以至晚归。为此受到学校通报批评。今后你在这方面也要稍微注意点。”这样批评对方容易接受,且对错误的改正目标也较为明确。此后李达明再无违反校纪的现象了。
这位学生科长就是先提自己当年错误的,他没有威胁,也没有警告什么,只是指出自己当年类似的错误,及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小峰学习不求精,总是一知半解。妈妈对他说:“以前我上学时,也同你一样,上课时全听会了,可课后没认真复习,结果一部分知识遗忘了。天长日久,新的知识不断增加,就感觉到基础薄了。后来,我在课后及时复习,做到一天一清。结果,我的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
小峰的妈妈没有正面批评他,对他说应如何如何。而是举自己切身事例,让小峰自己领悟应该如何去做。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错误还未得到纠正,也有助于说服别人改变行为。
5. 多提问少命令
没有人喜欢让别人命令自己,所以我们不要试图去命令别人。急躁的命令会造成极深怨恨的,假如换用提问式会好得多。因为提问形式能使人保持自尊,并使他感到自身的重要,这样他是不会想到反击的。我们不要说你应该怎样怎样,你不应该怎样怎样。而说“你看这样做怎么样?这样做会好些吧?”
6. 给对方以信心
一个人对自己所犯的错误都会耿耿于怀,懊恼、沮丧,甚至认为自己无药可救了。所以在指出别人错误时就应该针对这一点,让他感到这错误是容易改进的。例如:小张爱好书法,一日,他把自己的习作拿给教书法的王老师,请他为其指导。王老师对他说:“其实你写字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只要在几个小地方做点改进,字就会写得好看得多。”小张听了王老师的话,一点也不感到失望和沮丧,反而对改正“几个小地方”充满了信心。总之,要想批评一个人而不招怨恨,确实不容易,但也并不是做不到的事,只要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多注意一些,灵活一些,我们是会掌握好的。
批评的方法
许多人都渴望掌握批评的技巧,批评是生活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公众场合,不讲批评方式,倚理欺人,居高临下地指责、批评对方,试图把自己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对方,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即使对方感到自己有错误,也会强词夺理,或者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私下与其交换意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他就会心悦诚服,真正接受你的批评和帮助。可见,批评的方法是关键,方法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人曾把批评成功的基本条件凝练地概括为三点:一是心要诚;二是要有彻底、中肯的分析;三是运用恰当方式。要想正确地掌握批评的方法,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1. 要注意批评的动机、目标和效果每个批评者的出发点都是善良的,都真诚地希望提醒或帮助对方改正错误,因此要做到尊重、理解、信任被批评者。一般不要说:“我本来不想说,可是……”,“说了你也许不高兴,但不说又不行,所以……”从批评的目标上说,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可全盘否定,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应把重点放在改善目前不足的方面。从后果上说,批评者不仅要考虑如何把正确的意见告诉对方,还要考虑对方能否接受你的意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能否让对方口服心服。否则,对方要么“当面接受,过后照旧”,要么“表面同意,心底不服”,甚或“当面顶撞,让你无法下台”。批评要针对人的行为,而不是他或她本身。只有动机与效果达到了完美统一的批评,才是成功的批评。
2. 要注意批评的态度和语言批评人时要心平气和,做到诚恳、认真、冷静、耐心,不能急躁,不能怨恨,更不能存心找麻烦。要使用一种温和的语言及有效祛除僵硬与冷淡的方式。当你心中愤怒、埋怨、焦虑,想责怪对方时,最好是先克制一下情绪,整理一下思绪,甚至可以先听听音乐,散散步,看会儿电视,等冷静下来后再实施批评。在实施批评时,最好先适当地表扬对方,通过提及对方干得好,而使对方认为并非自己全都不对,从而改善气氛,以保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感到既愿意又有能力去改进。批评语言要中肯,如:有位老师第一次到职工夜校高考复习班上课。几位年轻学员同她开玩笑:“唷,老师,您的字写的可真漂亮,和您的人一样漂亮!”老师对这种油腔滑调的话很反感,但她却笑笑说:“你们和我开玩笑,这没关系,但你们可别和自己开玩笑。你们付了学费,还花了比金钱更宝贵的时间来学习,假如上课时思想分散,学不到知识,明年考不上大学,一年的复习班就等于白读了,这岂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吗?”老师的一番话,使学生口服心服。
3. 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批评他人要注意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语气。对年轻人,批评时要语重心长,要寄予希望;对中年人,要旁敲侧击,点到即止;对长辈和上级,要巧妙提醒,声东击西,含蓄委婉;对那些“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不讲理者,要理直气壮,以正压邪,在严厉批评之后再辅之以耐心的说服。
4. 巧用批评方式,达到最高境界
(1)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启发被批评者思考,增进相互间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幽默式批评曲意婉转,出语诙谐,在轻松巧妙的表达后面,潜藏批评、外泛、规劝的内容。幽默式批评是以不太刺激的方式点到被批评者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但使用时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否则会弄巧成拙。
(2)启发式批评是针对对方的错误而言。错误的改正还是“内因”起决定作用,而批评者的“外因”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对方从根本上改正错误还是要靠自己的“良知”的觉醒和对错误的充分认识。所以,高明的批评者,总是逐渐地“敲醒”对方,启发他自我批评,从而达到批评的目的———让其自己改正错误。
(3)警告式批评。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我们就没有必要“真枪实弹”地批评。可以不指名道姓,用较温和的语言,只点明问题。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作用。但是,如果遇到自我意识差,依赖性强,不点不破,不明说不行的人,也可以用严肃的态度、较尖锐的语言直接警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