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化的印度王
自从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队攻入印度西北部之后,印度就开始接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在大夏后期,德米特里带领他的军队攻进旁遮普,并且沿着印度河继续控制了印度西北部,自此,印度-希腊时代开始了。在王国的内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达到了一个高峰。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印度-希腊国王叫弥兰陀,他也被称为米南德王。
弥兰陀出生在位于高加索的希腊人家庭,后来,他凭战功成了德米特里二世手下将领。在德米特里二世死后,弥兰陀就自立为王。他在位时在印度推行希腊化政策,在旁遮普、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麓都出现了希腊化城市。
印度-希腊王国从大夏版图分裂出去以后,与传统的西方希腊世界的联系就很少了。在西方和印度的史料中,都找不到很详实的记载。其中一些君主仅能靠硬币上刻着的姓名,才被人们了解到。
公元前130年左右,弥兰陀逝世后,王国版图支离破碎。几个权力中心同时存在,印度-希腊力量一点一点的被削弱,领土也逐渐丧失。到了公元前10年左右,最后一位君主被塞人所取代了。
弥兰陀王问经
在著名的佛教经典《弥兰陀王问经》中,弥兰陀是个主要人物。弥兰陀与佛教哲学家那先的精彩对话,向人们展示了佛教的大智慧,对话结果是弥兰陀王皈依了佛教。
传说中的人物总是非常理想化,据说弥兰陀善于雄辩,喜欢争论,而且博学、聪明。他对军事、哲学、历史、诗歌等各种学问都很善长。
弥兰陀王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功,使得国土稳定,天下平安。在太平的时候,他非常想找到有很高修养的人,与他们交流。当他听说有一位学问很高,修养极深的僧人那先正在舍竭城,就马上派人迎请到宫中。
那先在幼年时期就已经掌握了三部吠陀经,长大后,他还深感学识不足,于是就出家修行。经过长期的深造,那先终于成就大学问,他博学睿智且极善于雄辩,很受民众的尊敬。
弥兰陀王信奉佛教,缘于与圣僧那先的深入交流。那先与弥兰陀之间的交流,收录在《那先比丘经》和《弥兰陀王问经》里,在佛教史上极为重要。
在回答弥兰陀王提出的问题时,那先把业报、轮回、善事等佛教教义,用各种各样很容易理解的比喻来说明,使弥兰陀信服了佛教。这是一次伟大的对话,在古代印度的西北部,一个国王,一个僧人,一起把对人生的论题摆出来进行交流,对话中充满了智慧。
据说对话中一共涉及到了304个问题,由于文献散失,现今只存262问,对话所涉及到的内容也不一定是历史事实。
弥兰陀王说:“您与佛祖不是同时代的人,自然也没见过他,怎么能确定真的有没有这个人?”
那先说:“请问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
“自然是我父亲传给的。”弥兰陀王说。
那先问:“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的?”
“祖父。”
那先继续说:“那么,这样一代一代地传递,您还能不能相信,您的国家一定会有一个开国君主呢?”
弥兰陀王说:“我自然要相信。”
“那您见到过开国君主吗?”
“我没见过他。”
“既然您没有见过,怎能相信一定会有呢?”那先问。
“开国君主为我们制定了典章和律法,这都是有记载的。因此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也相信他一定存在。”
那先笑了,他说:“我也相信佛祖是确有其人的,因为佛教也有佛法,有经论,还有佛祖所定的戒律和事迹,这和您有开国君主的道理是一样的。”弥兰陀不能在这个问题上难住那先,就想出另一个题目。
他问:“佛教说人生最快乐的就是证悟涅槃,以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请问,您证悟涅槃了吗?”
那先合掌说:“惭愧啊,我还没有。”
弥兰陀有些得意,问:“既然您没有证验,那怎么能知道有涅槃境界呢?”那先说:“我想问大王,如果把您的手臂砍了,你会不会痛?”
弥兰陀说:“我当然痛了,手臂被砍了怎么能不痛?”
那先反问:“可您的手臂又没被砍,您是怎么知道痛的?”
弥兰陀回答:“我是看到过他人被砍手臂的样子,所以才知道的。”那先说:“大王,我也是一样的。当我看到他人证悟涅槃时的快乐,就能理解涅槃境界的美妙了。”
弥兰陀仍不服,他说:“您劝人们要修来世,可您没有经历死亡,是怎么知道人死后,还可以有来生呢?”
那先回答:“这就像柳柑成熟后掉在了地上,果肉已经腐烂,可种子却埋到土里,等到时机成熟了,就会萌芽,成长为一棵柳柑树。人的躯体死亡后,业识却能不断流转,就像柳柑种子一样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
弥兰陀对那先的智慧回复开始流露佩服,还继续问:“请问佛陀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呢?”
那先说:“佛陀没有嗔恨心,不会发脾气。”
“可是,经典上记载到,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五百徒众来听经时,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道:‘出去,出去!’难道这不就是嗔心吗?”“是有这事,”那先说:“舍利弗和目犍连是带了五百徒众来听经,但这五百人却喧闹不止,不尊重法会的庄严,因此佛陀喝斥他们,就不是出于嗔恨,而是出于慈悲。这就好像大地承载着我们,如果你跌倒了,是你自己不小心,你并能怨大地对你不好。”
弥兰陀频频点头,对那先心服口服,就这样,他信奉了佛教。
后来,弥兰陀王修建了一座名为“弥兰陀精舍”的寺院,供养着那先,这使众多希腊人纷纷改信佛教。弥兰陀王在铸造货币时,上面绘制有轮宝,并刻上“法者”字样。从这里,可以得知弥兰陀王对于佛教信仰程度。
传说,在晚年时,他让位给儿子,而自己则出家为僧。死后,他的遗骨分散埋在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