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虚心纳谏,听人规劝,才能把事情做圆满。
这句俗语大可以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小可以影响到个人事业的成败,能否虚心接受别人的规劝往往关系到做事的成功与否。
汉代贾谊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虢国的国君刚愎自用,喜欢奉承,却听不进忠臣的劝谏,把国家搞的政治混乱、民不聊生,晋国趁机攻占了虢国,虢君只好带着一名侍从仓惶出逃。这一天,他们来到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停下休息,侍从就拿出了肉干和水给虢君。虢君高兴地大嚼起来,一边吃一边问:“这是从哪儿弄来的?”侍从说:“我很早就备下了。”“你干嘛儿要储存这些东西呢?”“就是为了您出亡路上饥渴时用的啊!”“你知道我将要出亡?”“知道。”“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早点进谏?”“因为您喜爱听那些阿谀奉承的话,最讨厌听切中时弊的忠言,我倒是想谏言,只是怕谏言之后,虢国还没有亡,我已先死了。”虢君听了这番话,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眼看就要发作。侍从赶忙改口,不住地赔罪。虢君这才愠色稍霁。过了一会儿,虢君平静了下来,又问起侍从:“我究竟是如何落到这般境地呢?”侍从一改刚才的口气,回答说:“大王,您这就不清楚了。您之所以如此,是您太圣明了。”虢君不解地问:“圣明,应该是让人很好地存身立命才对啊,而我怎么会出亡呢?”“那是因为天下诸侯都是些不肖之徒,只有您才是圣明的,于是遭到他们的忌妒,恨不得置您于死地而后快,所以您才被迫出亡。”虢君听了这番话觉得十分有理,非常高兴,手扶车把情不自禁地笑道:“唉,圣明就应该陷入这般苦境吗?”说罢,下车徒步向前走去,在山中找了一块地方坐了下来。连日逃亡,又饿又困,虢君枕着驾车侍从的腿就睡着了。侍从等虢君睡稳后,便小心地用石块把自己的腿换出来,一人悄悄地逃走了。虢君最终饿死在山中,成了凶禽猛兽口中的美餐。
一个人如果不肯听人规劝,那么给他再多的机会也是枉然,他所能获得的只有失败。
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也应该虚心听取善意的劝导,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把工作搞好。当然听劝是要听好言美意,绝不能去听蛊惑人心的谗言。
要具有善于听取,虚心向学的态度,否则必将是东风吹马耳,使人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