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个人前途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他的为人,而非他的衣着、相貌。我们对人对事,都不应仅停留在外表,因为它只反映了这个人或事目前的状态,要想抓住本质,必须进行精心的分析、判断,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043幼女配老翁
艾子有个老朋友名叫虞任,生下个女儿刚满两周岁,长得玲珑可爱。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婚。
虞任也挺高兴,问:“你的爱子几岁啦?”
“四岁。”艾子回答。
“什么!”虞任沉下脸来,“你想要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
艾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虞任恨恨地说:“你还装糊涂!你儿子四岁,我女儿两岁,你儿子足足要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倘若我女儿20岁出嫁,你儿子就已经40岁;要是不幸再耽搁到25岁出嫁,你儿子就已50岁啦,你不是想叫我女儿去配一个老头子吗?”
智慧点评
在错误的前提下,只能推出错误的结论。把暂时的、偶然的现象,认做必然的、永久的规律,也一定会犯类似的错误。
044二老钓鱼
宋朝时,有两个老头在一条溪水边各坐在一块石头上钓鱼。其中一个老头很轻易地钓到很多鱼;而另一个老头钓了一整天却一无所获,他把钓竿扔到地上,问钓到很多鱼的老头:“我们两人钓鱼,用的饵食相同,钓鱼的地方也一样,为什么你能钓到那么多,而我却一条也钓不到呢?”
钓到很多鱼的老头说:“是因为我放下钓钩时,只知道我而不知道有鱼,眼睛不眨,神态不变,以致鱼忘了有我的存在,所以我能轻易地钓到鱼。而你就不同,心里总想着鱼,眼睛直盯着鱼,神情不断变化,鱼就吓走了,怎么可能钓到鱼呢?”
这个老头一听,恍然大悟,后来他按照那个老头所说的方法钓鱼,果然钓到了不少。
智慧点评
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则可出神入化,事半功倍。
045宓子贱论过
宓子贱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带了一个客人来拜访他。
客人走了以后,宓子贱对这个朋友说:“你带来的这位客人别的都好,就是有三个错误:他刚见到我就笑,说明他轻慢和不懂规矩;言谈中从不提起自己的老师,是一种对师门的叛逆行为;刚见面,交情还不深,就推心置腹地说一大堆话,这就是稀里糊涂了。”
那客人听说后,为自己辩驳道:“我一见你就笑,说明我坦荡无私;谈话中不提到我的老师,是为了打通师门之间的隔阂,以便交往;交情不深而敢说心里话,是对朋友忠诚和信任啊。”
智慧点评
认识一个人并不容易,仅据一时一地的言谈举止,就对别人妄加批判,误解别人的本意,这反而显出自己的浅薄。
046钟响磐鸣
唐朝年间,洛阳附近的一座古寺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和尚的禅房里的铜磬,白天黑夜,动不动就自己响起来,声音低沉、幽远,像老年妇女的夜半哭声。
和尚很害怕,以为是冤鬼妖邪作祟。一听到磬响,他就吓得魂不附体,面色惨白,很快就病倒了。他请来江湖上的术士,想方设法来制止磬响之声,结果,铜磬还是经常自鸣。和尚的病也一天比一天重了。
有个叫曹绍夔的人,与和尚的交情很好,他来探视和尚的病情时,和尚就把铜磬自鸣,法师也无可奈何的事情说了一遍。曹绍夔便留在禅房里,仔细观察这口自己会响的铜磬。
不一会儿,寺庙里敲击斋钟,磬又自动地发出了响声。和尚叫起来,指着铜磬,吓得浑身哆嗦,闭眼合十,不断地念着“阿弥陀佛”。
曹绍夔听了一会儿这奇怪的响声,又到禅房外沉思。清风送来了远处钟楼的钟声,声声入耳,恰与铜磬的节奏相合。他反复观察,发现钟声一停,铜磬的自鸣也消失了。这下,他心里全明白了。
于是,曹绍夔对和尚说:“请你明天摆酒设宴,我来为你驱邪,让这磬停止自鸣。”
和尚有点不太相信他说的话,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花了很大力气准备酒宴来招待他。曹绍夔饮酒吃菜,谈天说地,丝毫不提驱邪的事。
和尚暗想:“他真的通晓法术吗?怎么个捉法呢?”
曹绍夔酒足饭饱后,既不烧香,也不念咒,取来一把锉刀,“哧哧”地把磬锉了几道豁口。说声“好了”,转身就走了。
和尚感到莫名其妙。可是,从此以后,铜磬再也不无缘无故地自鸣了。他非常纳闷,又把曹绍夔请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曹绍夔说:“你的这只磬与寺院的钟频率相同,因此那钟敲响后,这磬就会产生共鸣,发出响声。我把磐锉了几个口子,音律变了,钟响时它也就不能自鸣了。”
和尚听了恍然大悟,病也随之好了。
智慧点评
世上万事万物之间往往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只有在这种联系之中去认识事物,认识才会正确。
047真假伏神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有一次得了痞病,经常心悸,就去找医生诊治。医生告诉他说:“只有服食伏神是最妥当的医治之法。”
第二天,柳宗元就去市场上买来伏神,煎煮后服了,谁知他吃了这药后病情更加严重。于是他就去找那位医生理论。
医生听后,就要求观看一下药渣子,看了后,医生说:“哎,这全是一些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了你,让你买了假药。是你自己无知,你怎么能来责怪我呢?你难道不感到自己错了吗?”
智慧点评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识别能力,擦亮眼睛,才能使骗子的行骗行为无法得逞。
048远水不救近火
齐国和鲁国是邻国,但是鲁穆公不但不去同齐国结盟,反而把自己的王子和公主纷纷送到远离鲁国的晋国和楚国去结亲和做官,想在鲁国遭难时,得到晋、楚两国的援助。
有个叫犁的大臣对鲁穆公说:“假如这儿有人掉进大河里马上就要淹死了,岸上的人都说:‘越国人最善于游泳,快派人去越国求救吧。’大王,您说这人救得活吗?”
鲁穆公笑着说:“真傻啊,越国那么远,越人再善游泳,这个人也别想活命。”
“那么,”犁又问,“如果鲁国京城发生大火灾,有人对您说:‘海里的水最多,快派人到海边运水来救火。’大王认为能行吗?”
“不行,不行,”鲁穆公说,“等海水运到,京城早就烧成灰烬了。”
“是呀,”犁说,“这就叫做‘远水不救近火’,现在晋、楚两国虽很强盛,但远离鲁国,鲁国一旦有难,就会像远水救不了近火一样。而齐、鲁相邻,不同齐国结交,实在危险啊!”
智慧点评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客观分析,理智地寻找最便捷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049鲁侯养鸟
春秋时期,有一年刮了很大的海风,本该寒冷的冬季反倒变得温暖了。
各类动物都有躲避自然灾害的本性。一些生活在海上的禽鸟,就纷纷从海上飞往陆地。
有一天,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曲阜的东门外,一直停留了三天,也没有飞走的意思。这件事情被鲁侯知道了,于是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并设宴款待,给海鸟演奏《九韶》古乐来取乐,准备了牛、羊、猪三牲来作为它的膳食。
这只海鸟见到这样的场面,见到这种食物,头晕目眩,忧愁悲伤,肉不敢吃一块,酒不敢喝一口。过了三天,海鸟就死掉了。
智慧点评
这是因为鲁侯是在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而不是用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人们只有良好的主观愿望,不一定会有良好的客观效果。办事违反客观规律,必然会把事情弄糟。
050澄子寻衣
宋国有一个叫澄子的人,丢失了一件黑锦袍,十分焦急,便满街寻找。他见迎面走来一个穿黑锦袍的妇女,便上去拉住人家不放,说:“我丢失了一件黑锦袍,你这件一定是我的!”
那妇人愣了半晌才奇怪地说:“你虽然丢了黑锦袍,但这件黑锦袍是我的呀!”
澄子把衣襟翻过来一看,若有发现地嚷道:“好啊,你还不趁早还给我,我丢的那件是绸衬里,你这件不过是布衬里,绸衬里换成布衬里,已经是便宜了你啦!”
妇人跟他解释了半天,可是怎么也说不明白,碰见这种糊涂虫,只好自认倒霉,于是就把身上的黑锦袍脱下来给了他。
智慧点评
明明是没有道理,却偏偏编出一套歪理来胡搅蛮缠。这种人简直不可理喻。
051郭橐驼种树
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字。他从小得过佝偻病,脊背隆起,弯着腰走路,好像骆驼的样子,因此同乡人都喊他“橐驼”。
郭橐驼听到这个诨名后,说:“很好嘛,用这个名字来称呼我十分恰当。”于是就舍弃了本名,自称“橐驼”了。他的家乡在丰乐乡,在长安的西郊。
郭橐驼的职业是种树,凡是长安有钱有势的人家修建观赏游览的园子,以及那些卖水果的人,都争着迎请供养他。他栽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一株不成活的,而且长得粗壮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同行虽然羡慕,偷偷地模仿,但总是赶不上他。
有人请教他,他说:“我并不能使树木长寿并且使它不断繁殖,只不过是顺着树木的生长规律而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生长罢了。
“大凡植树都要遵守这样的规律,它的根部要舒展,培树的土要平整,土壤最好用原来的,填的土要踏结实。这样种好之后,就不要再摇动它了,不要再为它担心了,离开它也不必再去看管它了。
“移栽的时候要像抚育亲生子女一样,种好后要像扔弃东西一样。这样,树的生长规律就可得以保全,生长习性就可获得延续。
“因此,我只是不去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诀窍叫它长得又茂盛又粗壮呀。只是不去耗损它结果实的力量罢了,并没有办法叫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呀!别的种树人则不是这样,树根蜷曲而换用新土,所培之土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有人不是这样做,却对树爱惜得太过分,担忧得太多,早上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已经走开了又重新返回来看看,甚至还用指甲掐破树皮来查验它是枯死还是活着,用手摇动树根观看培土是松了还是紧了。这样,树木的本性一天天地受到损害。虽说是爱护它,实际上是在摧残它;虽说是关心它,实际上是在伤害它。所以他们种的树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本事呢?”
问他的人又问道:“把你这种树的道理移用到官员治理民政上,行不行呢?”
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治理民政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下,看到长官们喜欢颁布繁杂的政令,看起来像是爱惜百姓,可是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
“从早到晚,公差大声叫嚷,官府催我们耕地,鼓励我们种植,督促我们收庄稼,早点把我们的蚕茧抽成丝,尽快纺纱织成布,抚养好我们的孩子,喂养好我们的鸡和狗。不一会,又敲鼓叫人们集合,又击梆子召唤大家。
“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常常顾不上吃饭,要去应酬官吏;忙这些都忙不过来,我们又怎么能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呢?这样看起来,官员治理民政这个行业跟我们种树这个行当大概差不多吧!”
智慧点评
办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够把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