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手下有个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的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当时,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大的多,且又是蒋的拜把子兄弟。杨虎城如果直接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张的面前,若张一旦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于是便借了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传出心声,这样即使不成也可全身而退,另谋他策。
七擒孟获
三国时期,魏国从北方对蜀国发动全面攻击,与此同时,孟获领导的蛮邦不断骚扰蜀国的南方。要防卫北方的魏国,就必须先解除南方的威胁。于是,丞相诸葛亮挥军南下。
诸葛亮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攻占人心,而非城池;心战为上,兵站为下。赢得人心是最关键的。
在交战中,诸葛亮设下陷阱,掳获了孟获大部分的军队,孟获本人也被俘虏。然而诸葛亮没有惩罚或处死他们,而是以食物和美酒款待,士兵们眼含热泪,感谢诸葛亮对他们的恩惠。
诸葛亮对孟获说:“如果我放了你,你会怎么做?”
孟获回答:“我会再度召集军队,与你决一死战,如果你能再度俘虏我,我就会臣服。”于是诸葛亮就将孟获放了。
孟获果然再度进攻。但他的部下受到诸葛亮的善待,反戈一击,把他绑住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再次问孟获相同的问题,孟获回答:“我不是在公平决战中被打败的,而是因为手下背叛,所以我会与你再决胜负,如果第三次被抓,我就会臣服。”于是,诸葛亮又把他放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智擒孟获,但是每一次孟获都有借口:误中诡计或是运气不好。
第六次被擒后,孟获主动说:“如果你第七次俘虏我,我会忠心归顺,永不反叛。”
孟获第七次又被擒住了,诸葛亮派遣使者告诉孟获说:“丞相特令我来释放你,如果你办得到,再去找一支军队来决战,看你能否击败丞相。”
孟获垂泪不止,跪倒在地,终于臣服了。
诸葛亮设宴招待孟获,让他重新登上王位,将征服的土地全部归还,然后带领军队返回了,南方的威胁也就此解除了。
诸葛亮妙用激将法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马超领兵攻打葭萌关时,情况十分危急。诸葛亮告诉刘备,只有张飞、赵云二人是马超的对手。刘备建议让张飞去迎战。诸葛亮说:“主公先别说话,让我去激激翼德。”
果然,张飞主动请缨去迎战马超,诸葛亮却假装没有听见,只是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能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顿时恼怒地大叫:“军师为何小瞧我?我曾经一人独对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畏惧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笑着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虚实,他若知道虚实,你岂能占到便宜?马超英勇无比,他渭桥之战差点杀了曹操,我看就是云长来了也未必能胜得了他。”
张飞说:“我现在就去取马超项上人头,如若不胜,甘当军令。”
诸葛亮见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点头答应了。张飞得令,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二百多个回合,当时虽未决出胜负,却使马超产生敬畏之心,几天后,率众归顺了刘备。
商鞅变法
秦孝公既用卫鞅,想要变法,又怕天下议论自己。于是召集大臣一起商议,结果发生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
卫鞅开宗明义地说:“疑惑不决的行为没有名声,疑惑不决的事情没有功绩。且有高于常人的行为,本容易为俗世所反对;有独特见识的计谋,必为人民所诋毁。愚笨的人,仍不明已完成的事情;聪明的人,却能预见未来的事情。行事的开始,不可与人民共谋,而只可与他们共享事业成功的快乐。能谈论至德要道的人,不与世俗合流;能建立伟大功业的人,不与众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可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旧制度;只要可以便利人民,就不必遵循古礼教。”
孝公说:“很好!”
甘龙说:“不对!圣人是不改变民俗来教化的,聪明的人是不改变旧法来治国的。能依照民众来教化的,不费力就能成功;能依照旧法来统治,官吏习惯而人民安适。”
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之言。常人苟安于旧世俗,学者拘泥于旧见闻。以这两种人来做官和守法都还可以,但却不可以用来议论旧法以外的新事物了。三代不同礼教,而各治天下;五霸不同法律,而各成霸业。聪明的人能制作新法,愚笨的人却受制于旧法;聪明的人能变更礼教,愚笨的人就要被礼教拘束。”
杜挚说:“新法利益不及旧法百倍就不变法,新器功用不及旧器十倍就不换器。”
卫鞅说:“治世不是只用一种方法,利国不必效法古制度,所以商汤、周武不遵循古制度而能统治天下,夏桀、商纣不革新礼教而亡国。反对古制度不一定应该受非议,遵循古礼教也不值得多夸奖。”
孝公说:“鞅说得很好!”于是决定变法。
海瑞智惩恶少
海瑞是明朝的清官,在浙江淳安当知县时碰到这样一件事:一天,有人到县衙门汇报说,朝廷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时,嫌驿站的马匹不称心,大发脾气,还把驿吏捆了,倒挂在树上。
海瑞听后,立即带人来到驿站,看见身穿绫罗绸缎的胡公子还在指手画脚地骂人,在他的身旁,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只箱子,上面贴着总督衙门的封条。海瑞见后,略一思索,拿定了主意。他走上前去,问这么多箱子是谁的。胡公子忙说是他带来的。海瑞命人把箱子打开,只见箱子里装着好几千两银子。海瑞立即变了脸色,对着围观的老百姓说:“这狡徒真可恶,竟敢假冒总督家里人,败坏总督的名声。上次总督出来巡查时,再三布告,叫地方上不要铺张,不要浪费。你们看这狡徒带了这么多行李,这么多银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一定是假冒的,要严办!”
接着,海瑞将胡公子带的几千两银子都充了公,上交国库。同时写了一封信,连人带行李一起送交胡宗宪。胡宗宪看了,气得说不出话来,又怕海瑞把事情闹大,只好忍声吞气,自认倒霉。海瑞用不同寻常的办法,既解了驿站的矛盾,又惩罚了仗势欺人的总督儿子。
孟子与陈相说理
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人人自食其力,一切东西都自己做,万不得已才进行交易,根本否定了社会分工。
因此他和他的弟子数十人,都穿着粗布衣,靠打草鞋、织席子来维持生活。
有一个叫陈相的人本来信奉儒家思想,但一见到许行,便改换门庭,信奉“农家”学派了。
有一次,陈相遇到孟子便竭力宣扬农家思想,他说:“我认为许行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凡是贤明的君主都应该与百姓同耕作,自己亲自做饭吃,同时兼理朝政;如果不能自给自足,怎么能称得上是贤君呢?”
孟子于是问道:“那么许先生是否必定自己种粮食然后自己做饭吃呢?”
陈相回答说是的。
孟子又问:“那么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布做衣服了?”
陈相说:“不是,许先生穿的粗布衣服里用麻做的粗布衣服。”
孟子又问:“许先生戴的帽子是他们织布做的吗?”
陈相回答:“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又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做帽子呢?”
陈相说:“怕对耕种有妨碍。”
孟子又问:“许先生用锅做饭,用铁具耕地,这些都是他亲自做的吗?”
陈相说:“不是的,也是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因此说:“如果许先生用粮食去换锅、农具,这不能说对陶工和铁匠有所妨碍,那么陶工和铁匠用器具去换粮食,又怎么能说他们对农夫有所妨碍呢?况且许先生主张自给自足,那他又何不自己亲自做陶器和铁具,一切东西只是自己家里拿来用?又为何忙忙碌碌地拿粮食与别人交换呢?”
孟子用设问诱导的方法,一步步地摆事实讲道理,将“农家”学说许行的观点驳得体无完肤,却又合情合理,让陈相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孟子的批评意见,从而达到了说理的目的。
贼人不打自招
吉安州某人家娶媳妇,一盗贼乘人多潜入洞房伏于床下,准备伺机行窃。没想到连续三夜灯火通明,没法下手,贼人饥渴难耐,终于从床下跑出来,被逮住送官府问罪。
不料这个贼人自称:“我是医生,不是盗贼。因为新娘有病症,令我相随为她疗治病痛的。”并对妇人的家事隐私陈述得详详细细。其实,他的这些供状全是潜伏床下窃听所得。
县宰难以决断,要传讯妇人对质。可是,对于这些床上私语,新媳妇又羞于出口。
一位老吏便对县宰说:“妇人初嫁,如遭讯问,传出去有辱名声。假如是贼,必然不识新妇。如若我另找个妇人出庭对质,贼人如认妇便是他随行治病的新娘,那就不打自招了。”
于是选一妇女,盛服浓抹,乘车而至。那贼指这一妇女大声说道:“你邀我为你治病,为何又抓我诬为贼?”公堂之上哄堂大笑,贼人只得认罪。
这就是因事知人的智谋,有很多情况下,办事失败并不全是因为人心险恶,缺乏识人的智谋也是个重要原因。
鲁庙里的怪酒壶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
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座右作为铭志用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快取清水来,灌进这只酒壶里。”
弟子舀来一大瓢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看着。只见水注入不多时,壶身开始倾斜了;接着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却又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灌,水刚满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齐抬头看着孔子。
孔子拍手叹道:“对啊,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物啊!”
子路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其中可有道理?”
“当然有!”孔子对大家说,“做人的道理也同这只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谦虚礼让;勇敢孔武,要当作还很怯弱:富庶强盛,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截长补短,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切事物无不存在着一个确定的“度”——事物的界限、分寸,火候。它反映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关系。量变在一定限度内不改变事物的性质,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走向反面。
所树非人
春秋时期,魏文侯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叫子质的人因为做官犯了罪,文侯罚他永世不得踏入魏国半步。
于是,他不得不离开魏国北上谋生,辗转来到了赵国。
他进见晋国的国卿,赵简子并说:“我算是看明白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对别人施恩德了。”
简子说:“为什么呢?”
子质愤愤不平地说:“魏国殿堂上的士、卿由我培养提拔的占一半.朝廷里的大夫由我培养提拔的占一半,边境守卫的人由我培养提拔的也占一半。谁料到如今殿堂上的士在君主面前说我的坏话,朝廷里的大夫用法律威吓我.边境守卫人拿着武器拦击我,我已经心灰意冷了,所以我不再对别人施德了。”
赵简子说:“噫!您的话错了。打个比方吧,如果春天栽种桃李。夏天就可以在桃李树下乘凉,秋天就可以吃到桃李树的果实。但是如果春天栽种蒺藜,夏天就不可以采摘它的叶子,秋天也只能得到它长成的刺啊。由此看来,结什么样的果实在于栽种什么树。现在您所培养提拔的人不对啊。所以君子应该事先选准对象再培养提拔。”
马皇后谏察错案
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是中同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之一。
朱元璋生性急躁,当了皇帝以后,变得待人苛刻,更加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每当朱元璋临朝震怒时,马皇后就从中调停,有不少无辜被责的人因为她的暗中保护和援救而保住了性命或减轻了刑罚。和州参军郭景祥的儿子被人告发忤逆不孝,曾经手持长矛要杀郭景祥。朱元璋闻听此言,火冒三丈,立即传旨捕杀。
马皇后进谏说:“郭景祥就这么一个独生儿子,他怎么会有杀父行为呢?传言或许是造谣中伤。退一步想,就算他儿子不孝,但并未产生杀父恶果。如果因此诛杀此子,不仅于法不妥,而且令郭景祥老年绝户失养,命运更为悲惨。”
朱元璋听了觉得有理,就追回圣旨,命人调查。后来查明郭子杀父之事,确是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