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莫桑比克内战结束时,经济凋敝,人均收入不足50美元,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随着莫桑比克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经济发展措施,莫桑比克经济得到恢复并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目前,莫桑比克政府加大私有化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经济继续增长。
莫桑比克本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钽、煤、铁、铜、钛和天然气等,其中,钽矿储量居世界之首,煤储量超过100亿吨,钛600多万吨,大部分矿藏尚未开采。此外,莫水力资源丰富,坐落在赞比西河上的卡布拉巴萨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07.5万千瓦,是非洲第一大发电站。
莫桑比克是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业。除玉米、稻谷、大豆等粮食作物外,其主要经济作物有腰果、棉花、糖等。腰果为支柱作物,其产量曾达到世界总产量的1/2。近年来,随着莫铝厂等大型合资企业的建成投产,莫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
第一节重现扬帆起航
莫桑比克独立后不久即陷入内战。1992年10月在国际社会帮助下,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政府与反对派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在罗马签署了和平总协议。1994年10月,莫桑比克举行首次多党选举,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获胜并开始单独执政。5年来,解阵党政府对内政策较务实,坚持“和平与发展”方针,保持了国内安定局面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不安定因素仍然存在。
1.和平后的再发展
1992年,莫桑比克恢复和平以来,政局长期稳定,政府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内外政策较为稳妥务实。在1994年、1999年和2004年3次多党议会和总统选举中,解阵党均获胜。2005年2月,当选总统格布扎宣誓就职,前总统希萨诺退休,顺利实现权力交替。格布扎总统执政以来,继续执行稳妥务实的政策,将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作为施政的首要任务,惩治腐败并撤换工作不力的官员,保持了政局稳定。
莫桑比克现行宪法于2004年12月生效。宪法规定:以多党制取代一党制,实行党政分开和司法独立;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议员均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2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扩大公民自由与权利,废除死刑等。
莫桑比克共和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由多党选举结果组成,任期为5年。总统为政府首脑,总理受总统的委托召集并主持部长会议。部长会议是国家最高执行机关,向共和国议会负责。莫桑比克设有最高法院及省、县、区级法院及共和国检察院。
1990年,莫桑比克改行多党制。1991年“政党法”正式生效。“政党法”规定,各党派必须遵循维护国家统一、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巩固莫桑比克民主3项原则,强调各政党必须具有全国性质,不得以个别地区、部落、宗教为基础;必须有利于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不得谋求通过暴力改变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秩序;不得搞分裂主义;每省至少有100名党员方能登记,其总部必须设在首都。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简称“解阵”党。是莫桑比克的执政党,1962年6月25日成立。原名“莫桑比克解放阵线”,1977年2月改为现名,党员近230万人。1977年解阵党“三大”确定为“马列主义先锋党”。
1989年“五大”改为“全民党”。该党主张“尊重人权,维护和平与进步,缩小国内社会和地区差别,更加公平地分配财富”,目标是“建立以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和团结为基础的莫桑比克社会”。
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简称“抵运”。是莫桑比克第二大党,主要的反对党。1976年初成立,其后长期从事反政府武装活动,曾拥有部队一万余人。1994年,抵运正式宣布由军事组织转变为政党。同年被批准为合法政党。在1994年10月举行的首次多党大选中,该党获得37.78%的选票,在议会中占112席,成为莫桑比克第二大党。
2.只交友不树敌的外交政策
莫桑比克奉行“广交友,不树敌”的独立、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则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重视睦邻友好和地区经济合作。
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支持在非洲联盟内部建立预防和解决冲突的机制,支持全面裁军的原则。主张南南合作,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不结盟运动、英联邦、伊斯兰会议组织、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葡语国家共同体和非洲联盟成员国。同94个国家有外交关系。近年来,外交比较活跃,谋求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较大作用。
莫桑比克政府近年来奉行的“只交友、不树敌”的外交政策为该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政府十分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来自全球许多跨国公司在莫桑比克投资建厂的兴趣,最大的单项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与此同时,“只交友、不树敌”的外交政策使莫政府能够不受外来干扰,潜心发展经济,保持社会的稳定。莫桑比克此次大选能够顺利举行,与其所奉行的这种“和为贵”的外交政策是完全分不开的。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南南合作。认为贫穷与不公正是世界不安定的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经济和技术鸿沟,贫富差距更趋严重,非洲受害尤甚。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应关注非洲发展,加大科技、知识产权转让和免债力度,不断增加资金和技术援助。
同中国的关系: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同中国建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2004年4月,希萨诺总统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是中国人民值得珍惜的非洲朋友。
2008年5月16日,莫桑比克为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的中国人民援助4万元人民币,是第14个为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对于莫桑比克来说,4万元绝不是个小数目。过去连年的战乱和自然灾害,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如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概只有370美元左右。
一个如此贫穷的国家,却不忘向中国施以援手,自然赢得了中国人的特别感恩。
同美国的关系:莫桑比克独立不久即同美国建交。1982年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美国先后取消对莫提供经援和军援的禁令。莫总统多次访美。美曾参与推动莫国内和平进程。莫为撒哈拉以南接受美援助较多的国家。2004年,莫解阵党总统候选人格布扎访美。
同西欧国家的关系:莫桑比克重视发展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北欧诸国为莫传统的援助国。英、法、荷兰、瑞士、瑞典、丹麦、芬兰等国每年对莫都有数千万美元的固定财政和物质援助。英、法还积极参与莫和平民主进程,为莫培训国防军。西班牙为莫培训了警察。2002年欧盟允资助莫3.29亿美元实施减少绝对贫困计划,对莫经援也从年均1.178亿美元增为1.57亿美元。
同葡萄牙关系:葡萄牙原是莫桑比克宗主国,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密切。葡曾参与推动莫和平进程,并为莫培训新军。目前葡是莫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外国对莫投资中居第二位,1994-1999年年均投资额为1.13亿美元。
同非洲及周边国家的关系:莫独立后积极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周边国家的关系,实行睦邻政策。与南非经贸关系密切。南非是莫第一大投资国。莫桑比克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等地区组织成员国。莫积极参与地区政治、经济事务,主张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和平解决地区冲突,赞同成立非洲常备部队,对冲突国家和地区进行主动干预。
第二节幸福经济指数
莫桑比克是农业大国,绝大多数居民从事农业盛产。在莫桑比克,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粮食主产玉米、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甘蔗、剑麻、腰果、茶叶、椰子、烟草等,它是非洲最大腰果生产国。莫桑比克的畜牧业中以羊居多。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1/3,以食品、纺织、农产品加工为主,矿业开采煤、铁、钽铁矿等,尚有铀、铜、金、镍、钴等矿藏。其中钽铁矿品位居世界首位。出口腰果、蔗糖、茶叶、椰干、木材、棉花等。进口机器、车辆、消费品、钢材、原油和油品等。
各主要港口皆有铁路干线分别通南非、津巴布韦、马拉维、斯威士兰等邻国,过境运输量大,是重要国民收入来源。
1.腰果创造的经济小高潮
莫桑比克与其他矿产丰富的国家不同,政府已经把农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克服食物短缺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早在1986年就逐步放松了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的控制,于1988年4月和1990年2月两次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鼓励出口作物的生产和小农经济的发展,发挥个体农民和私人农场的作用,同时还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从1995年以来,播种面积扩大了20%,被毁坏的灌溉设施也得到了整修。
独立前,莫桑比克主要生产茶、棉花、蔗糖等出口经济作物,大商业农场、大种植园等(约有3000家),大都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本地农民则普遍以刀耕火种的传统方式生产玉米、高粱、木薯等粮食作物,粮食不能自给。独立后,随着萄葡牙人的大量外流,许多农场和种植园被荒弃,生产停顿,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
经过近10年的调整改革,莫桑比克农业形势有明显改善。桑比克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稻米、高粱和木薯等,玉米为非洲人主食,全国各地都生产。稻米主要产于奎利马尼附近、赞比西河三角洲以及伊尼扬巴内与马普托之间的沼泽地。由于受干旱、内战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莫桑比克长期处于缺粮状态。自1993年以来粮食实现了多年丰收。1996年,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大丰收,达138万吨,比上年增长23%,国家多年来不仅首次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在莫桑比克历史上也首次实现了粮食的出口(当年出口2.6万吨玉米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安哥拉)。
莫桑比克经济作物1996年增长35.7%。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为腰果、蔗糖、茶、椰干和剑麻等。莫桑比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腰果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1995年出口创汇900万美元,但是现在腰果的产量不稳,经常处于非洲第二的位置。腰果是莫桑比克的拳头产品,1996年产量为6.65万吨,比上年几乎翻了一番,为近8年来最好收成。1996年,主要商品作物的产量为:大豆14万吨,木薯473万吨,花生12万吨,蔗糖2.9万吨,棉花5万吨,柑橘0.8万吨,椰干2.2万吨。椰干主要产于赞比西亚省和楠普拉省的沿海地区,大部分出口到国外作油料,非洲人则以椰干为粮食。棉花的产区主要在莫桑比克北部,有非洲人小棉农50万户以上,1995年棉花出口创汇1900万美元。
莫桑比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腰果之乡”。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国家,没有着名的名胜古迹,但有着独特的非洲风情。
和大多数炎热、干燥的非洲国家不同,莫桑比克气候温和,境内既无大涝,也无大旱,充沛的阳光和稳定的气温最适合腰果树的生长。腰果给莫桑比克人带来可观的财富,莫桑比克也因此成为“腰果之乡”。全国共种有腰果树约3000万棵,再加上野生的话,数量就更多。算下来,平均每个国民就拥有6棵,“腰果之乡”的确名不虚传。在这个国家,腰果的图案随处可见,有关腰果的歌曲、诗歌和小说更是脍炙人口。
非洲植物资源丰富,大多数国家的林木都是土生土长,但莫桑比克的腰果林却是例外。16世纪,几个葡萄牙人从巴西带来几颗腰果种子,试种在莫桑比克沿海,结果大获成功。人们纷纷引种,当地数量众多的猴子也在迁移中将种子到处传播,加上这种树不娇贵,无需照管就能顺利成长,在不长的时间里便覆盖了莫桑比克全国。美洲大陆曾从非洲引进了许多热带经济作物,腰果树在莫桑比克的“无心插柳”,可以看作是南美对非洲的“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