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修德持身
【原典】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着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齐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译文】
仔细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义,其成效特别显着的约有四项:慎重独处,则心泰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忽略,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一时也不间断,这样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庄严恭敬,就是仪容整齐严肃,内心宁静专一,稳重矜持不懈怠,所以身体强健。追求仁义,本身须心存仁义滋养天性,作用于外则须视百姓为同胞,视万物为朋友。如此大公无私,自然人民爱戴。正心诚意,即内心忠贞不二,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因此神灵钦敬。如果真能达到上述四者的修身功夫,那么效验自然来到。我已老迈了,却还想在修身方面下功夫,来求得一点点的成效。
以诚为本,慎独自处
曾国藩的天人观和心物观,统统是围绕“内圣”之学来立论的,所以他与其他理学家一样,强调个人的涵养功夫。
他认为:涵养功夫当以“诚”为本。君子,没有比真诚更重要的了。如果真诚而不自欺欺人,则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在他看来,“圣学王道”的核心就在一个“诚”字。
什么叫作“诚”?在曾国藩看来,当然有“专心纯一”的意思。至诚,可以产生神奇的功力,他认为,孔子是专心诚意的典型,所以曾国藩称之为“诚神”。
然而,曾国藩远不止是把“诚”解释成这种语义学上的意义,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哲学范畴。他说:“诚便是忠信。”作为一种自我涵养的理学体系,他从“不欺、不着私物、忠信”生发开去,进而说:“无私着者,至虚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他的“无私着”或“至虚”,实质上是顺应自然。
在“诚-不欺-无私着-虚-物来顺应”的这个涵养功夫的理学体系中,曾国藩继承程朱之学,把道家的“虚静”与佛家的“入定”引入了儒学。他跟佛家一样,把“静坐”当作达到“虚”的一个重要手段。他强调,“总是要静”,“‘静’字功夫要紧”。如何才能“静”?途径多样,而重要的一条是“耐”。纵观曾国藩一生,得“耐”字之益甚大。在失败之中,他因能“耐”,故坚忍不拔;在胜利之中,他因能“耐”,故未得意忘形;在待人交友之际,他因能“耐”,故多投契而少念忌;在接物处世之际,他因能“耐”,故临乱不慌,有条不紊。所以他说:“耐”则归于静,趋于贞。贞者,正也。贞足干事,贞中养身。
从处世、省身、见理这样的角度考虑,戒浮主静,确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重要一着。然而,如果把“静”提到了过分的高度,由“静”而“虚”,由“虚”而“无”,万事皆空,万念俱灰,不图进取,不思创新,则“静”或“静坐”便成为灰色人生的起点。曾国藩虽然从理学上主张“静”,但他实际上如自己在日记上常反映的,“不能安坐”“心不静”,名利之心,升官之望,加上忠君报国之志,总是时刻缠绕着他,他一生并没有几个时辰“虚静”过,这是一方面;另外,他在理论上也确实把“静”看成“一阳初动”的契机。概括地说,要在静中蓄养一股生意,静极生阳,静是启的准备阶段。这样,曾国藩又把理学家的“静坐”与道家的“虚静”和佛家的“入定”区别了开来。
曾国藩又认为,“慎独”是立诚主静的集中表现。只有自谦无欲,才能静,故“慎独则心安”。周敦颐说:“无欲故静。”曾国藩的“静极”“无私着”“至虚”,也是把“诚、静、慎独”提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高度。
概而言之,“诚”可以化育天地万物,求诚须不欺,不欺必能居敬慎独,居敬慎独者必无私着,无私着者必中虚,虚必静,静生阳,阴阳来复,是谓天行。这就是曾国藩“立诚居敬”说的一种循环。
《中庸》指出: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焉。
所以,人只有诚,并且通过诚,才能认识自己的真实本性,也才能认识其他人的本性以及整个世界的本性。
可见诚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不能做到诚,既不能认识自己,也不能认识他人,更谈不上认识整个世界。人做不到诚,也就只是一个凡人,当然做不了曾国藩所说的“第一等人物”。
曾国藩修身十二课
一、持身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平日闭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二、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用来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三、早早起床。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四、读书专一。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他书籍。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五、阅读史书。丙申年,曾国藩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其父对他训诫说:“你为买书去向人借钱,我不惜一切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才算是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自此之后,曾国藩每天都仔细读书。
六、说话谨慎。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内省的最重要的功夫。
七、保养真气。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八、爱护身体。曾国藩接到其父的手书说:“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他认为应该时刻以此作为健体却病的准则。
九、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如果刻意从书中凿空,求取深意,那就是偏私他人。
十、每月不可荒疏旧技能。每月写作几篇诗文,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保养真气强弱。但不能完全沉溺于其中,因为这最容易使人玩物丧志、隐没本性。
十一、写字。饭后写半个时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十二、夜晚不出屋门。它使人耽搁正事,精神疲惫,务必戒除。曾国藩一生于“克己之学”从不稍懈,坚持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