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安之若泰: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37)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28.祖宗十八代怎么称呼
中国都讲究个血统,讲究宗族,尤其是我们说的“祖宗十八代”。其实,我们所谓的祖宗十八代是指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那么,我们该如何称呼我们这上下各九代呢?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29.过生日为什么要吃蛋糕吹蜡烛呢
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一般都会吃蛋糕,而蛋糕的上面一定要插上蜡烛,那么过生日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吹蜡烛呢?
这个习惯是个舶来品,来自于古希腊。在古希腊,人们都非常地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庆典上,人们总要在祭坛上供放蜂蜜饼和很多点亮的蜡烛,形成一片神圣的气氛,以示他们对月亮女神特殊的崇敬之情。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疼爱孩子,古希腊人在庆祝他们孩子的生日时,也总爱在餐桌上摆上糕饼等物,而在上面,又放上很多点亮的小蜡烛,并且加进一项新的活动——吹灭这些燃亮的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这时让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美好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自此,吹蜡烛成为生日宴上有着吉庆意义的小节目,以后逐渐发展为不论是在孩子还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晚会或宴会上都有吹蜡烛这个有趣的活动。
30.过生日为什么要吃长寿面呢
过生日的时候,按照西方的习惯就是吃蛋糕吹蜡烛,但是按照我们中国的习俗就一定要吃长寿面了。而且这个吃长寿面的习俗源于西汉年间,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
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和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一寸长,就可以活到一百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就大笑了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一百岁,人中一寸长,彭祖活了八百岁,他的人中就长八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
众人闻之也大笑起来,看来想长寿,靠脸长长点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个变通的办法表达一下自己长寿的愿望。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
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31.结婚时为什么要喝交杯酒
现在新人结婚时,有一个节目必不可少,那就是喝交杯酒。也许在我们的印象中喝交杯酒是从外国舶来的,其实不然,喝交杯酒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习俗,而且从先秦时期就开始盛传起来。
据《礼记·昏羲》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做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
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
而清末的时候,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今天的婚仪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唯“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为婚礼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这都是咱们中国传统的习俗啊,千万别又认为是舶来品啊。
32.“露马脚”的由来
“露马脚”这个词我们经常要用,但是,这个词可是大有来头的,因为它跟一个皇后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从宋代以后,妇女就逐渐开始裹脚。“三寸金莲”也成为评价一个女子美或丑的重要标准。
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没有登基之前,家里非常贫穷,根本娶不上媳妇。最后,一个姓马的姑娘爱上了他,嫁给了他。这位姓马的姑娘根本算不上美丽,因为她没有“缠脚”,天生一双大脚。在朱元璋当了皇上以后,为了感恩马氏,就将她封为了皇后。但马皇后却非常地不安,因为她一直为自己的大脚而担心,怕别人嘲笑她。一天,马皇后忽然游兴大发,乘坐轿子在大街上行走。有些人非常好奇,想看看轿子里坐的是谁,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阵大风,将轿子的一角掀开,马皇后的两只大脚赫然地露了出来。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了整个京城。从此,“露马脚”一词也随之流传于后世。
33.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对年龄的称呼,分得非常地细,不像外国人,一个young就把所有青少年都概括了。在中国古代,人在每一个年龄的称呼都是不同的,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10岁以下的儿童;
总角、孩提——幼年的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的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34.各个行业的祖师爷都是谁
在中国不管你做什么行业,都讲究一个祖师爷,每到初一、十五还都得烧香拜奉。所以,我们在做一些事之前,总得知道这个行业的祖师爷都是谁:
农业祖师:神农氏
蚕业祖师:马头娘、嫘祖
织业祖师:黄道婆、织女
织绸祖师:伯余
渔业祖师:伏羲、海龙王、姜子牙
纸业祖师:蔡伦
笔业祖师:蒙恬
陶业祖师:范蠡
铸业祖师:太上老君(老子)
盐业祖师:葛洪
酒业祖师:杜康
醋业祖师:帝予
水业祖师:水母娘娘
屠业祖师:张飞、樊哙
厨业祖师:詹王、易牙、灶君
药业祖师:孙思邈
医业祖师:华佗
仵作祖师:宋慈
染行祖师:梅葛二仙
车行祖师:马王爷
牛行祖师:牛王爷、龚遂
镖行祖师:达摩、洪拳五祖
木匠祖师:鲁班
石匠祖师:鲁班
泥匠祖师:张班、鲁班妻
鞋匠祖师:孙膑
画匠祖师:吴道子
玻璃业祖师:陆毒大王
鞭炮业祖师:祝融
席篾业祖师:张班
玉器祖师:邱长春
豆腐业祖师:孙膑、庞涓、关公
泥塑业祖师:女娲
锔补业祖师:女娲、老君
梳篦业祖师:鲁班、张班
化妆业祖师:观世音
膏药业祖师:铁拐李
乐器业祖师:师旷
梨园祖师:唐明皇
道情祖师:张果老
皮影祖师:李少君、李少翁
评书祖师:魏征
坠子祖师:邱长春
相声祖师:东方朔
戏法祖师:吕洞宾
理发祖师:罗祖
乞丐祖师:伍子胥、范丹
占卜祖师:鬼谷子
竹匠祖师:泰山
茶业祖师:陆羽
豆腐业祖师:乐毅
评话业祖师:柳敬亭
火腿业祖师:宋泽
星相业祖师:柳庄
风水业祖师:刘伯温
制伞业祖师:鲁班
商业祖师:财神爷(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羽;五路财神何五路)
35.中国古代就已经有“走后门”了吗
有些中国人无论在晋级、找工作还是干其他的事,都不喜欢走“正门”,而是喜欢“走后门”。所谓“走后门”就是托关系、找熟人。那么,中国“走后门”的习俗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走后门”这个词是从北宋年间开始的。在北宋时期,宋徽宗刚刚即位,就任命了蔡京为宰相。这个蔡京新官上任三把火,刚一上任就开始贬斥前朝的一些旧官,尤其是规定他们的子女不能够入朝做官,甚至连诗文都不准流传。蔡京的这一做法无疑遭到了民间老百姓的讥讽。
有一次蔡京参加一个宴会,参加演出的艺人们就想借机讽刺他一下,于是就演出了这样一出戏:有一个大官坐在公堂上,开始传判各事。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可是由于其所持的戒牒是哲宗年间的,结果被判令其还俗;一个道士遗失了自己的度牒请求补发,但是由于他是哲宗年间出家的,所以被判立即脱下道袍,复为百姓。这时,一个下官在下面小声对大官说:“今天国库发下来了一千贯俸禄,这些都是哲宗年间造的,该如何处置呢?”这个大官略做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在上述语境中,“走后门”一词既是对蔡京所作所为的一种嘲笑,也是对官家昏庸无能的一种讽刺。后来,“走后门”这个词就被用来当做托关系等不正当手段,以此来达到某种目的了。
其实,这个意思很明白,前面指的是国家的正规法规,而后面指的是各种各样的非正规途径,特别是指人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