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德”的人干了一件缺德的事。
当时花宫国王有一百个女儿,个个都是美女。美女都是招人喜欢的,但是美女也必然心气高,打她主意的人很多,她看得上的没几个,如果不随便她就绝不肯随随便便地嫁给一个人。
问题是我们能控制我们的想法,却无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谁在打我们主意我们不知道。结果谁看上了这群姑娘呢?大树仙人,一个糟老头,但是极其有背景。为什么叫大树仙人呢?第一,长得像树,“形如枯木”;第二,尊称。数万年前大仙就来到恒河边,“修身养性”,坐禅入定。因为“形如枯木”,鸟在上面栖息筑巢,所以久而久之,仙人的身上就沾满了鸟粪,春去冬来,身边就长满了大树,两臂抱合才能围起来,暑往寒来,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仙人起身不坐了。当他起来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要砍掉身边的树。但是因为树上有鸟巢而罢手不干,“欲去其树,恐覆鸟巢”。因为这个事情,大家公认他很有德,品质高尚,爱惜小动物,所以尊称他为大树仙人。
现在看来这件事情恐怕是纯属炒作。为什么呢?
第一,没有理由要砍这棵树。第二,消息是怎么传开的,别人怎么知道的?结论就只有一个,他告诉别人的。那这话能相信吗?这样的话人人都可以说我本来要干一件事情,但是因为某某原因我又不干了。人人都可以把自己架在一个高台上,把自己树立成一个道德典范,这话谁信?
既然是他主动宣传,那目的就很明确,其目的就是增加知名度和起到宣传效果。但是他有德是假,无德是真,因为接下来他就没有干过什么好事。干了什么事呢?求爱不成反目,求婚不成毁容。
当大树仙人修定之后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女人。那这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修身养性的结果是离不开性,数万年之后起来的第一件事情还是要找个女人。那么修炼的目的是什么?这不是功亏一篑吗?
不是!这和中国儒家讲的“修身养性”不同,中国儒家讲的“修身养性”的“性”是人性,其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这位仙人讲的性就没有人只有性,养性的目的是要用性,忍的目的是为了不忍,禁欲的目的是为了纵欲,数万年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超凡的性能力。
不仅和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不同,和佛教思想也不相同,有两点区别,第一,行为不同;第二,称呼不对。
佛教的忍是真忍,这位仙人的忍是假忍;佛教讲四大皆空,放下,而大仙他放不下,放下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拾起;佛教寡欲、禁欲的目的是实行真正的禁欲,讲求“坐怀不乱”,而大仙所谓的禁欲具体来讲更应该称之为是节欲,也讲求坐怀不乱,不过不是始终不乱,只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乱。这是第一点不同。第二点不同是称呼不对,佛教徒从来不叫自己人为仙人,内部称呼都是佛或者菩萨,不会说是神仙,神仙在中国是道教的说法,在印度是印度教的说法。
所以从这两点上来看,这个仙人既不是儒家学派,也不是佛教徒,而是印度教派的人,具体来讲就是一个湿婆派。
湿婆派的崇拜对象就是湿婆,印度的三位最高天神之一。印度的最高天神分别是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梵天一生就干两个事,睡觉和创造。另外两个神毗湿奴负责搞建设,湿婆负责搞破坏。湿婆是个毁灭之神,搞破坏可以,搞建设不行,据说世界的每一次毁灭就是他搞的。
湿婆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超凡的性能力,他的代表性标志就是一根永远直直雄起的巨大男根,雄赳赳气昂昂,而且永远一丝不挂。而且经过艺术家的加工,这个地方还会被过分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梵天变作一只天鹅向上飞了一千年,毗湿奴变作一只野猪向下爬了一千年,都没有找到源头和尽头。怎么回事呢?当时梵天和毗湿奴争论谁更应该受到尊重的时候,湿婆去找他的女朋友去了,结果梵天说是他,毗湿奴说是他,两人争得不相上下,面红耳赤。突然,一根火红的柱子从两人中间蹿出来,直直地树在两人面前,“你们争!”两人吓了一跳,这是什么呀?没见过。
问问湿婆吧,湿婆找他女朋友去了,不在。怎么办?梵天变作一只天鹅向上飞,毗湿奴变作一只野猪向下爬,沿着火柱各找了一千年,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等他们气喘吁吁、疲惫不堪到回到原地,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湿婆回来了。而且梵天和毗湿奴发现他们千辛万苦要找的那个东西就在眼前,就在湿婆身上,那根火红的柱子就是湿婆的男根。
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说我们还争什么呀,这才是大哥。马上把湿婆奉为最伟大和最值得尊重的神。有时候争论是多余的,你要做的就是证明给他们看,湿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才是最伟大的神。
这个情节和《西游记》里的情节实在是好有一比,湿婆的男根就好比孙悟空的金箍棒,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什么情况呢?能大能小,能长能短,能粗能细,“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而当湿婆的男根突然伫立在梵天和毗湿奴面前的时候,要不是两人躲得快,估计不是必死就是重伤。而且当孙悟空拿到金箍棒之后的情节就更加相似了,孙悟空从东海拿到金箍棒之后回到花果山干什么呢?摆弄。只见他跳上桥,走出洞,将宝贝揝在手中,叫声“长!”“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那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战兢兢魄散魂飞。”直立立地树在天庭,玉帝面前,这就跟湿婆的男根戳在梵天和毗湿奴面前如出一辙,何其相似。所以吴承恩的创意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吴老先生在《西游记》中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而且有人专门研究过说孙悟空的金箍棒代表的就是男根力量。
据说印度的圣河恒河就是湿婆搞出来的。按照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记载,当时湿婆和他的女朋友乌玛交媾,结果数百年举而不射,挺而不倒,中间从不间断,这个事情直接惊动了天庭,当时很多人感到不安,这么搞下去会出问题的,所有人都请求湿婆尽快解决。所以如果不是这些人的哀求,我们不知道这场旷世之战会持续多久。
忍的目的是为了不忍,沉默的目的是为了爆发,这叫做蓄势待发。如果说“此鸟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那么我们说湿婆就是百年不泻,一泻千里,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竟然泻出个恒河来,长达两千五百公里。
印度人说恒河之水天上来,哪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事情不光震惊了天庭,也震惊了黑格尔。德国启蒙时期就很崇拜印度文明,但当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大为震惊,他说这“匪夷所思”,不可想象,简直是把一切贞洁和羞耻都抛到了九霄云外。黑格尔说我们德国人没有这个创造力,想也不敢想,这简直把我们的羞耻感都要搅乱了。见黑格尔《美学》。
但是黑格尔这么认为,印度人不这么认为,否则怎么证明湿婆的伟大呢!黑格尔觉得不可思议,印度人认为这很正常,中国人觉得难以启齿,印度人觉得说说无妨。而且印度人很为他们的祖先有这样的创造力而感到自豪,他们喜欢讲这个故事,乐意讲这个故事,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不断地讲这个故事,而且由衷地对这个故事感到亲切。为什么?难道他们就没有羞耻感吗?这没有什么羞耻的,文化不同,印度人认为这不是羞耻,这是勃勃生机的表现。相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结果一肚子坏水的人来说,这个真不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