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体诗中,回文诗是颇负盛名的。唐代的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这样解释回文诗:“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回文,也写作“回文”“回纹”“回环”。它是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用在写诗上,被称为回文诗;用在词填,则称作回文词。因词也是诗,下面统称回文诗。自西晋以来,历代多有回文诗传世。
说起回文诗,就不能不提苏伯玉妻的《盘中诗》与窦滔妻的《璇玑图》,前者是发轫,后者是巅峰。朱存孝《回文类聚序》说:“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
传说汉代苏伯玉的妻子因丈夫外出久不见归,思夫心切,就把一首回文诗写在盘中寄给他,因名《盘中诗》。该诗作法,屈曲成文,从中央以周四角:“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出鲤鱼,鲤鱼肥,空仓雀,常苦悲,吏人妇,会夫稀,”诗意宛转回环,愁思殷殷,不可仅以文字游戏视之。但这首诗属于非典型回文诗——不能倒读,所以说是“肇端”。
苏伯玉妻的《盘中诗》
最负盛名的回文诗是前秦窦滔的妻子苏蕙(若兰)所作的《织锦璇玑图》。据《晋书·列女传》记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关于这首诗的由来,还有一种来自武则天《苏氏织锦回文记》的记载。苏若兰知识广博,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耀,深得丈夫窦滔敬重。窦滔还有个宠姬名叫赵阳台,若兰十分嫉妒,窦滔非常不快。后来,窦滔到襄阳做官,他只带了赵阳台去赴任,若兰渐渐断了音言。若兰十分悔恨,于是费尽心机,最后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用文字织成回文诗,这便是有名的《璇玑图》。此图以841字排成纵横各为29字的方图,800多字,无论顺读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等,共3752首,才情高妙,至矣尽矣,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该诗定非徒有形式,它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若兰内心的悲欢苦乐。若兰派人把这幅锦图送到襄阳,窦滔看后大惭,深感有负于爱妻若兰,当即遣回赵阳台,盛礼迎苏若兰到襄阳,历此风波,夫妻俩更加恩爱。《璇玑图》深得当时的女皇武则天的褒扬,亲自撰文,誉其“纵横反复,皆为文章(诗),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
经过历代诗人的潜心钻研追新骛奇,回文诗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如单句回文诗,双句回文诗,全篇回文诗,迭字回文诗,诗词双回文诗等。
单句回文诗
单句回文诗,是第二句在第一句顺读的基础上转为逆向组合。如苏轼的《菩萨蛮》: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清代大词人纳兰容若也有单句回文词《菩萨蛮》三首,其一云: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裒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裒,风剪一丝红,红丝一剪风。
以“寒窗雾”“天暮”“落花”“啼鸦”“裒罗”“影瘦”“-丝红”“一剪风”等凄冷萧瑟的意象反复渲染,怎一个“愁”字了得!
双句回文诗
双句回文诗的特点是每两句一组,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倒读,自始至终皆如此。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咏雪》:
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
以“飞盐、舞蝶、奁粉、落花”四个意象描绘了雪的洁白之色、轻盈之态,除了奁粉外,其它三个意象词序颠倒,词性发生变化,偏正结构变为主谓结构,摹写物态由静转动,使得全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可谓佳妙。
又如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咏四季的双句回文诗,其《咏春》云: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春夜月明,岸柳依依,丝丝弄碧,莺啼婉转,悠扬悦耳,这是怎样一派旖旎风光啊!
全篇回文诗
全篇回文诗就是全诗中字句顺读、逆读均可,不仅都合韵律,且均有意味。这样的回文诗很多。宋朝李禺写了一首夫妻对答的《两相思》回文诗,非常有名。正读是夫致妻,极道思念家中妻儿之苦: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过来读,则变成妻致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顺读倒读,作者的身份、语气、居地等等亦随之变化,均感情含蓄蕴藉,真切深沉。
古人有一首《春》词,是一首转尾连环回文诗。这诗先从“春”字起,逆时针读:
春晴喜鹊噪前津,
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
新花恋蝶去来频。
再顺时针:
频来去蝶恋花新,
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
津前噪鹊喜晴春。
苏东坡也写过这样一首回文诗《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首七律也可以由后往前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蔼蔼,晓天江树远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两首诗的意境相同。诗人的这种构思,需要多么费心的选词和巧妙的安排呵!
清代张奕光写过一首七律《岳武穆王墓》:
今古垂芳遗庙立,拜瞻空恨一秦奸。
森森柏树枝南向,凛凛忠魂夜北看。
心赤负冤沉狱死,草青埋骨痛碑残。
钦徽是日无家返,深怨谗书封蜡丸。
往回读,就变成:
丸蜡封书谗怨深,返家无日是徽钦。
残碑痛骨埋青草,死狱沉冤负赤心。
看北夜魂忠凛凛,向南枝树柏森森。
奸秦一恨空瞻拜,立庙遗芳垂古今。
迭字回文诗
迭字回文诗,就是回文中有叠字。这类诗有很多种形式:一字重叠、二字重叠、三字重叠、四字重叠……秦少游寄给东坡的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就是四字重叠。上文提及的吴绛雪咏四季的双句回文诗,就是四字重迭回文诗。每首仅用十个字迭出,却不失季节特色,俨然四帧意境优美的画卷: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诗词双回文诗
诗词双回文诗,是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诗倒读可以成词,词倒读可以成诗。互变的回文诗词,句法结构和押韵的平仄都要变,难度甚大,颇显诗人才情。清代才女张芬写过一首回文诗词,作律诗看,尚佳,倒读成词,则更妙。正读是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倚望高楼。
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反读,则是《虞美人》词:
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楼高望倚长离别,叶落寒阴结。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清代朱杏孙有一首《虞美人》词,尤其难能可贵。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此词重新标点,乃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茶碗回文
从前,茶碗上常常绘有花、鸟、山水图案称花茶碗。花茶碗上常有名人雅句。茶馆里用一种写有五个字的茶碗。这五个字在圆形茶碗上均布一周,不论以哪个字领头,都是一句令人愉快的话:
可以清心也
也可以清心
心也可以清
清心也可以
以清心也可
这无异于给茶馆反复作招徕顾客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