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007年6月任中国航空研究院专职副院长。2007年6月—2008年12月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新机办主任。2008年12月至今,任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2010年5月至今,兼任珠海中航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果断改革 激发活力 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
1993年,国家提出军民分线,以民养军,当时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职工4000多人,上级仅下拨2800多人的工资,余额部分都要靠自筹。为了完成创收任务,许多研究室“饥不择食”,不仅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还造成了科研人员的不稳定。时任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科研所所长的沙长安意识到:试飞院的发展,关键是科研技术的能力和科技实力的提升。2000年6月,沙长安担任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职务后,对科研结构进行了果断改革。原来的科研人员队伍分流出去四分之一专职搞民品开发,取消了研究所的创收指标,试飞核心科研人员专心于科研试飞。同时,在研究所和管理机关实行了岗位工资制,大大提高了科研骨干的津贴。经过改革,试飞院的科研氛围、竞争力空前提高,争取来了更多的立项、技改和预研任务;民品开发的队伍任务量3年增加了150%;院总体收入水平连年创历史新高。
沙长安于2004年提出定型试飞“前伸后延”的服务理念,他认为,“前伸后延”服务理念将航空产品研制中的不同环节衔接起来,有利于大集团理念的形成;通过协作沟通促进航空技术和航空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航空产品的研制进程。定型试飞“前伸后延”服务理念的关键是将试飞院承担型号研制任务的最终目的从“完成定型试飞任务”提升到“让部队早日拿到合格好用的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上。
沙长安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工作期间,在颤振试飞和新机定型试飞领域有独特的研究,曾担任歼10等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的试飞总指挥。他主管参加了20余项新机试飞和预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共11项。1998年荣立航空工业总公司“飞豹飞机设计定型”个人一等功;2001年“飞豹飞机研制”荣立国防科工委个人二等功;2003年被国防科工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 年被陕西省国防科工委和陕西航空工业局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和“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2001年被授予陕西科技界“十大杰出新闻人物”称号;2001年5月,获得了首届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 12月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2年4月,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曾连续两年获“中航一集团优秀领导干部”等荣誉称号。合作出版了《飞机气动弹性力学手册》等专著4部。
开拓创新 率先垂范 引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2009年,沙长安调任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副总经理,主管航空产业,开始筹备开拓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崭新事业。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针对阻碍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沙长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在通用飞机型号的研制生产、通用航空运营整合、飞行培训学院和飞行俱乐部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作为通飞公司航空产业主管领导,组织研究分析、综合比较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诸多建议、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机制创新,周密和细致地考虑和处理了各种技术问题。
如今,中航通用飞机公司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沙长安兼任珠海中航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该公司已入驻珠海全面展开通航运营工作。
胡海银
情系航空演绎别样人生
胡海银,1982—2004年,历任中航工业昌飞工艺处处长、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2004—2006年,调任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兼任B型号现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2006—2008年,先后担任中航二集团科技部部长和战略研究部部长。2008年至今,调任中航工业通飞副总经理,主持公司航空产品规划及珠海基地建设工作。
胡海银在昌飞工作期间,先后参与并主持时任直8、某D型号、国家高新工程新机项目及国际合作S92、A109型直升机的研制以及昌河汽车产品的经营工作,先后兼任直8某型机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某D型机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某C型机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直8现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等职。
胡海银作为时任研制负责人曾成功主持过直8某型机、某D型机等多个型号的研制,在该C型机技术改造方面,研制阶段就以规模生产要求为目标,以零部件配套制造和装配生产功能分区为主线,调整生产布局,奠定了规模化生产的坚实基础;技术进步方面,开创性地提出要从“技术改造”转向“改造技术”的理念提升,型号研制中全面推行数字化技术应用、数字化型号研制管理、项目组织大力实施并行工程及项目管理等新技术、新手段,创造了从设计发图到型号首飞只用了一年半时间的我国直升机研制奇迹!
胡海银先后荣立直8某型机研制航空部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D型机研制中航工业总公司集体二等功,C型机研制中航二集团个人一等功。他主持并参加的科研项目《D型号适航符合性验证》获中航二集团科技成果一等奖,《直8 薄壁软油箱研制及应用研究》获得中航工业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昌河直升机CIMS应用示范工程》获江西省科技进步科技成果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8型机用途狭窄、技术老旧的问题凸显,胡海银带领研制团队经慎重研究,大胆提出有针对性地换发、改桨叶、整体平台升级的“三步走”并辅以多用途改型适应不同军种需要的改进改型战略。十几年来,直8实现了在第二代机平台上升级为第三代机水平的跨越,年产销量也由1~2架发展到几十架,走上了规模发展的道路。
在国际合作方面,胡海银组织了对美国西科斯基公司以风险合作的方式参与S92中型直升机的项目合作。组织完成了与意大利阿古斯特公司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共同研制生产先进的CA109**********。实现了昌河直升机由转包生产到风险合作研制、合资合作的跨越。
在担任企业领导期间,胡海银先后主管过技术、质量、生产、供应保障、经营管理等工作,涉足的型号从国内自主研制到国际合作,从军用到民用,每一次面对新的岗位,他都能大胆革新、勇挑重担。在昌飞,他在积极完成型号研制任务的同时,致力于与国际先进企业开展型号合作,大胆引入型号研制并行工程、项目管理等新的管理方法,成功实现了昌飞公司由传统军机研制生产企业向现代化高技术企业的转型,推动昌飞公司由型号小批研制型企业转向规模化发展。在担任中航二集团部门领导期间,他大力倡导加强技术基础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和推进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等重点技术进步项目,有效推进了技术进步。
2008年,胡海银担任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建设的现场总指挥,他以融入地方经济和融入国际合作为己任,从项目策划、立项、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合作,到带领组织工程建设、筹建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公司,逐步积极推进,终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有力保障了通飞按时搬迁,并精彩亮相第八届珠海航展,在开创中航工业通飞******的同时,为强化与地方政府的融合,快速发展我国通用飞机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东升
情系航空献身航空
陈东升,2002年9月担任中航工业特飞所所长,2008年12月兼任中航工业通用飞机公司副总经理。他今生与航空结缘,将全部心血献给了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事业,他倡导并始终践行的航空科研和民品产业两翼齐飞的发展模式,让特飞所走出困境,开创了特飞所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
20世纪90年代的特飞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虽为“国字号”科研单位,但特飞所在20世纪末的20年中,几乎没有任何军品型号研制任务。1994年,陈东升奉命调入特飞所担任副所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到任之初,陈东升就与所里其他领导共同提出一项近乎痛苦的决定,即转变机制,面向市场,实行“模拟股份制”,不依靠国家拨款解决全所职工的吃饭问题,不依靠国家下达科研项目,不依靠国家经费搞科研。完全靠自己,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经济效益,再反过来支撑科研。为了寻找适合特飞所的发展项目,陈东升只得走出家门,到沿海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寻找突破。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最终确立摩托车液压器为研究所的民品产业发展方向。从1995年开始生产到1996年申报国家专利至今,“航特”驰名海内外,成为知名品牌。
2002年,陈东升就任特飞所所长。任职之初,陈东升和新的所领导集体开始酝酿一次新的变革。提出了“打造两个市场,建设两个窗口,寻求全面突破,实现‘高、新、特、强’,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新思路。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2005年,陈东升站在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再造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的目标,果断确立了“发展两大系列(水面飞行器、浮空飞行器);建设三大基础技术实验室(高速水动力实验室、飞机结构腐蚀防护和控制实验室、浮空器信息平台综合实验室);提升四大特色专业技术(水动力技术、结构腐蚀防护和控制技术、浮空飞行器特殊设计技术、水面飞行器设计技术);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军、民用特种飞行器研究、设计开发基地”的航空发展新战略。
为实现特种飞行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陈东升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和型号任务争取力度,并取得成效。先后落实了某飞机综合治理、某工程********、某********系统、“海鸥”300轻型水陆两栖飞机、某********和“蛟龙”6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项目等型号研制任务,彻底改写了特飞所20多年无航空型号研制任务的历史。
近10年来,研究所共承担了有关军兵种、国防科工委、集团公司等有关飞机腐蚀控制技术、掠海地效翼艇关键技术、水动力学、平流层定点飞艇平台等多项课题和预研任务,所有预先研究任务均按计划顺利执行,已取得了多项国防科技进步奖和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
为了加快航空科研的发展,陈东升精心谋划,大胆决策,自筹资金投入,进行了科研保障条件及环境改造,不仅加大了基础研发条件建设力度,还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条件建设。新建了航空科研大楼及培训中心,建立了科研设计局域网,实现了设计手段网络化、信息化;加快试验和生产条件建设,以科研行政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所区环境建设和改善,彻底改变了所区面貌,改善了特飞所的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赞同。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稳定和培养人才,陈东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通过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原离所人员回所、面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外聘专家院士担任技术顾问等多种方式充实科研管理力量;建立所和基层单位两级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在职学历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新建大学生公寓和大学生安居楼,改善人文环境;提高人才待遇,建立激励机制。
陈东升就任所长以来,特飞所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2%,2005年全所实现总收入1.8亿元,2010年全所科研生产经营收入完成7.3亿元,一举实现特飞所“十一五”翻两番的经济目标。作为引路人,这不仅是陈东升个人的荣誉,更铸就了特飞所的辉煌。
新的时代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强大的航空工业,也赋予了陈东升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挺起了特飞所的脊梁。陈东升的坚持和操守,开辟了特飞所今天的崭新局面。
刘 玲
中国特种飞行器设计领域的巾帼奇葩
刘玲,中航工业特飞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特种飞行器总体设计专业技术带头人。刘玲198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专业,2001年以来先后到俄罗斯进修空气动力学、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进修飞机设计专业。1986—2007年,历任中航工业特飞所总体气动室设计员、室主任、副总工程师、中航工业通飞“海鸥”300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