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69700000008

第8章 两次死亡之间

胡恒

如果沿用一种精神分析的术语,我们可以说,建筑,具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生物学层面上的身体存在;一个是符号层面上的意义存在、符号肌质的存在。换句话说,建筑也面临着两次死亡:生理的死亡(物质性毁灭);意义的死亡(它在组成现实的符号秩序中的位置被抹去)。前者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体现,建筑肌体的生老病死,和人并无本质不同。后者则由现实的符号秩序—按照斯拉沃热·齐泽克的说法,就是大他者—所决定。

一般来说,建筑的生理死亡紧随意义死亡而至。当它的符号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整体的符号秩序的要求的时候,也就是它的社会位置出现危机之时,其生命也就到了尽头。所以,建筑肌体逐渐衰朽所导致的纯粹的生理死亡其实极为罕有。我们常常见到的是,建筑还在颇为结实的情况下就遭拆毁。

建筑改建所依据的逻辑,就存在于建筑的这两次死亡之间:我们认为建筑客体已经经历了第二次死亡(原始功能已丧失),但是它还没到第一次死亡的时间。其生理死亡期限被人为推延。这样,通过物质上的改造,我们就可以赋予它以新的意义生命,身体也由此重获生机。

如果我们再向前走一步的话,就会发现,改建还隐含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逻辑,一个专属符号系统的逻辑:改建,是建筑在两次死亡之间被强行施加的某种符号活动。它的对应物不是残破的建筑客体,而是一种莫名的历史性。在场所的初始能量衰竭和物质悬置之间的空隙中,某种历史性存在幽灵般的出现。它必然且无奈地成为其中的填充物。是它,而不是新的功能要求,担保了该场所在现实的符号结构中的位置。这一历史性存在无关于建筑的过去和未来,它是一个笼罩在场地之上的连续、整体的幻象的化身。这一幻象通过建筑徐徐展开,而建筑在执行这一使命的同时,也在暗中破坏着其最后的实现。某些不可预知的意外(比如建筑的过度符号表现)在现实中时时诱发出新的僵局—功能阻塞、幻象卡壳。

2005年开始策划,2006年基本完工的南京2021艺术区(改扩建工程,现名为“石城现代创意园”),是一个改建的建筑在两次死亡之间完成其各种符号性命运的案例。该场所是一片旧式工业研究机构—江苏省化工研究所。十数幢高不过三层的低矮建筑在一个重要的市区十字路口(草场门桥)的夹角处团成一个封闭区域。经过时间的洗涤,它逐渐失去了在现实的功能网络中的位置。化工研究所整体搬迁,大部分建筑破旧不堪,整个园区废弃成一个垃圾空间。改扩建的目的是将其原有的功能彻底抽离,转化为一个综合的艺术展览与储藏场所。

总的来说,这一功能转向还是成功的。该地块的强烈城市(南京)特征,在转向中保留了下来—身处复杂的城市交通枢纽的位置,却有闹市中取其幽静的味道。原本尺度不大的建筑、曲折起伏的小道、偶尔一见的不远处的土山一角,这些相当符合现有的功能设置。按目前的运转情况来看,几个拍卖行、个人工作室、小型博物馆时常组织些非官方的展览,咖啡馆和餐厅也经营尚可。园区内的十几幢小楼各有其角色,唯有最后完成(2007年初)的南画廊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目前正在对其二度装修,将来供签约画家所用。

按照改建的第二个逻辑来看,南画廊可以说是园区整体符号化更新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偶发性的功能障碍—本该顺利闭合的整体幻象因为它而卡了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释这一不太明显的例外呢?是位置不利吗?这显然不是主要原因。虽然它位置偏僻(改建之前是一个锅炉房),但由于园区里的道路都是曲曲折折,建筑在其中也是半隐半露,所以位置欠佳对其使用影响不大。况且,这一地点是两条道路的交点,在整个地块中起着收尾的作用。

那么,问题出在设计上吗?是否设计失误导致其不敷使用吗?恰恰相反,就设计而言,这是一个力求突破之作—它和近旁另几个由同一建筑师张雷所设计的改扩建画廊的操作方式大相径庭。在南视觉美术馆、艺事后素美术馆中,设计者用明亮温暖的色调和材料对旧建筑进行重新修饰,建筑焕然一新。而在南画廊里,建筑被施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冰冷、沉默、粗野。不同方式的处理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一产生于同一设计者身上的差异,给了我们一个暗示:或许正是因为设计自身的种种有背常规的处理(相对于其他建筑),才使得这个建筑偶然性地成为园区连贯符号链的一个中断环节,一个缺口。

那么,这里,我们需要从设计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悖谬的形成,进而分析南画廊是如何以一己之力承担起使园区的符号化更新进程停滞下来的悲剧命运(这么说并不过分)。当然,这一命运也从相反的方向证明了设计者和建筑的意义。最终,我们将通过这一小小的灰色房子抵达改建逻辑的核心:幻象、符号死亡、历史性存在、创伤,在此密集地交织在一起。

总的来说,张雷的做法保持着一贯的简洁与直接:利用尽可能少的介入手段实现形态更新。介入手段集中在墙体。南画廊的外层覆面采用的是普通的工业用石棉瓦。这一反审美的贴面材料现在已经颇受人注目,使用者不少。不过这里用作包裹表皮,它的临时色彩未免太过明显—既轻薄又脆弱。尤其时间稍久后,在瓦块的接缝处渗出的点点锈渍,会逐渐破坏掉这一手法本应创造出的逆向唯美效果。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建筑师在另外几个改扩建项目中,都用上完全不同的斜纹木板条做外贴面。建筑师没有把这种安全的处理手法延续到南画廊,而采用视觉撞击型的工业石棉瓦。这一突忽而来的反常的表现欲颇令人费解。并且,石棉瓦似乎还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者的这一变轨的冲动。他在主入口处安上了一个三米多高、极其触目的铁门。铁门为三扇,边沿有一圈垂直于墙面40厘米左右的铁门框。门框和石棉瓦表皮、内部空间都无任何过渡,而且厚度偏薄,类似于刀片。现在看来,这一筒型的铁质入口的锈蚀速度比石棉瓦接缝的锈渍蔓延要快得多。两三个月后,这个建筑就像存在了几十年。可以这样说,整个外皮传达出的是一种时间后缩式的视觉暴力,同时,它也确实起到了压缩时间的作用。

这一反审美手法虽然在整个园区内独具一格,但是作为现代艺术的画廊,却不算如何特别。工业建筑改装为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已成为某种时尚。做法虽千变万化,但基本思路相差无几—利用废弃工业建筑的超常尺度和沧桑感为当代艺术提供一个非日常生活化,且有别于通常模式的空间氛围。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此外皮只是对该设计潮流的一次追逐。但一旦我们将其还原到特定场所,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首先,通过石棉瓦和锈铁门这两种原始材料,南画廊的表皮将该场地的前符号现实的后工业气息挖掘出来。它不动声色地保持了建筑底色的连续性和场景的历史感—这是一个化工研究机构的废墟。这就是它和园区其他的改扩建建筑的表皮手法差别之所在。它们大多沿用了“整旧如旧”标准改建思路,比如不远处的泰国菜馆。它保留了原始砖墙的肌理,经过技术处理,使其具有某种诗意浪漫的怀旧情调。有的建筑也对表皮进行彻底更新,比如与南画廊相邻的观江艺术馆。它在沿路的一面排上密密的一层竹筒。这些做法(一方面是对废墟的审美价值进行再生产,另一方面则收罗新奇的表皮元素强化视觉刺激),看上去无甚关联,实际上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切断了和场地的原初特征之间的联系。这对保证园区整体幻象的布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在这些建筑中,艺事后素美术馆所用的温情系木板外贴最能体现园区改建的整体幻象的需求。原色的木条拼合成墙面温暖宜人,它恰当地将社会结构(符号世界)的断裂所需要填充进来的历史性存在表现出来。它力图表明,这一场所的衰竭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就像暖色木条所暗示的那样,似乎这里只存在第一种死亡—生理死亡。

所以,石棉瓦和锈铁门这一反视觉手法并非只是简单地为了让某种本来的场所气息得以延续和再生。它真正的作用在于,它让某种难以启齿的东西(死亡驱力)引导着观者在无意间闯入一个禁区。在此,我们触及到了园区改建本该掩盖的原始创伤,也就是关于建筑第二次死亡这一残酷现实的记忆。换句话说,这一遭废弃的场所,不是自然规律的淘汰者,而是符号世界结构变更的牺牲品(2003年化工研究所改制),是现实无法彻底符号化的一个断裂口(由于位置敏感,难以进行正常的高层房产开发),一堆未被消化的剩余物。

设计者直接运用了历史残余物的几块碎片。但这并不是现实本身,因为石棉瓦并非该研究所的产品(它主要研发的是聚合树脂),锈铁门也不是从原地挖出来—它经过设计,有着比例尺度的考虑,甚至还嵌上几个漂亮的字和logo。这是一种必要的符号虚构,它致力于重新创造出一种为新的整体幻象所无法容忍的创伤性历史存在—这和艺事后素美术馆所表现出的自然主义历史存在迥乎不同。

虽然外皮应用的元素寥寥无几,但石棉瓦锈铁门仍体现出符号超载的力量。它用直截了当的身体性反感取代了视觉上的吸引。它以一种不可质疑的方式唤起场所的自我记忆,使观者面对真实的现实(符号死亡与历史创伤)。与此同时,它也破坏了新一轮符号建构的连续性—其目的是创造一个关于世界的无缝的完整幻象,一个不存在裂痕的连续性历史存在。

和外层相比,内层处理显得低调得过分。它以原砖柱为基准,一斩齐做成连贯的大白墙面。原有的二层通高空间保留不变,在东南侧增设了一个开敞的夹层,作为接待用途。一墙之隔,建筑师设置下了一个巨大的落差。

首先是材质的落差,也就是符号落差。外皮的后工业废墟气息,在内部没有任何反映。虽然锈铁门在内部也还可见,但是在7米高的几面宽窄不一的白墙、白屋顶和暧昧的灯光的烘托下,它更像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相比之下,艺事后素美术馆这几个改扩建的室内在顶棚、开窗和铺地都有和外贴面层相呼应的符号延伸(材质、色调),南画廊这里则空无一物:外侧的几面大高窗全部封起,基本采用人工照明,看上去展品什么的都不需要了。如果说外皮是符号过剩,那么内层就是符号匮乏。无论设计者意图如何,这一内在视觉符号的空乏却起到一个特殊的作用—使空间趋向实体化,虚无的空间变质为一种实在的空无。

其次是空间形态的落差。从外观来看,在石棉瓦的统一包裹之下,改建完成的建筑是一个完整的、严实的方体体块。它和原本室内通高7米的纯净空间貌似完全对应。从内部来看,空间组织自有另一番独立变化—沿1米窄3米深7米高的入口竖向空间开始,几个L型空间在垂直与水平两个向度上连续交错叠合。虽然处理手法朴实无华,但空间序列井然有度。不过,对照改建前的状况来看,设计者在室内做的所有一切都指向一个目的—和外皮断然分离。

平心而论,如果没有外皮的对照,内在空间并无多少可谈之处。但是两者间的强烈反差,却使得彼此的含义得以中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得到体现,建筑自身也由此达到高度的均衡感和自足性。跨入锈铁门,建筑便从一张历史姿态的面具转变成一个独立的非历史性场所。在这一内部场所中,建筑师所运用的设计手段—写实材料、极端对比、视觉游戏(外面完整的三扇锈铁门在里面突然变成两扇),创造出一个自我封闭、自我消解的纯建筑,一个毫无情感色彩的抽象物。这是堪比石棉瓦和锈铁门的另一种真实,它沉浸在设计自身的规则之中,是一种不带外在条件的行动。当然,无论是纯建筑,还是抽象物,它的非(或反)历史特性,都会使其脱离出连续的改建链条,成为一个为符号化进程难以消化的异物。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和无甚关系的表皮同属一类。

总体观之,南画廊外层表皮的实质在于创伤,内部空间的实质在于空白。前者用超载的符号暴露出改建的死亡内趋力(以第二次死亡作为前提,将第一次死亡押后),后者则将改建的虚幻内核揭示出来。令人吃惊的是,两套结构正相对应:超载符号/实体空白(南画廊);原始创伤/内在空无(改建)。

或许园区的符号化进程停滞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建筑师所赋予南画廊的这一结构,与改建的内在结构过于吻合,换句话说,它将这一秘密结构(创伤包裹着空无)揭示得过于公开。说到这里,似乎南画廊面临的尴尬窘境确实应该归咎于建筑师—他从改建的正常逻辑中脱轨出来,仅只和场所交流,而无视作为必要填充物的自然主义历史性存在;他从幻象执行者的身份跃回空间营造者和历史叙述者,只遵从建筑师的自我本能,遗忘了此刻应尽的职责。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符号化进程真的从来都无法彻底成功地覆盖现实,那么,可以说,南画廊证明了这一点。它用外层的创伤和内层的空白打断了一整套符号预想的展开。它以一种自我牺牲的方式,违抗了自身的符号化命运,表现出现实的符号化进程必将失败这一事实。

我们在南画廊这里看到了现实的一道裂缝,看到了整体性幻象被抵抗、被破坏的一刻。这一刻对于南画廊来说是不幸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所发散出的奇异影响力。5米之外的一个对角的三层建筑仿其模样,也在外皮覆盖上一层同样的石棉瓦(差别只在于由横铺变为纵铺,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插曲)。我们也看到建筑师用自己的直觉和经验为摆脱符号秩序所做的努力。这大概就是它区别于周围建筑的价值所在。

当然,这一切很快便会化为乌有(现在二次装修正在紧张施工中)。但是,它已被一道冷漠的目光凝固保存下来。正是这根烟囱,它以一种极度疏离的姿态矗立在建筑身后—建筑师将其保护性地圈起来,没做丝毫改动。它或许是园区改建最后一块无法下咽的硬骨,是这场延续两年多的戏剧的见证。在它看来,这两年里,这块200平方米地面上发生的事情确实有些不一样。如果回溯整个50年(化工研究所1957年在此创立)来看,只有它似乎才算是落幕终曲,一个没有太让人失望的句号。

胡恒: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同类推荐
  • 房屋管理与维修实务

    房屋管理与维修实务

    根据高职院校的任务驱动类课程教材要求,将物业管理企业“房屋管理与维修”这一核心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有机联系的典型子任务,主要包括:房屋管理与维修工作认知,房屋查勘与完损等级评定,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物业前期介入,房屋质量控制与验收,房屋装修管理,房屋结构管理、维修与养护,房屋防水管理与维修,房屋装饰工程的管理与维修和房屋维修预算。每一典型任务模块为一教学单元,并给以具体的工作任务。
  •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本书共收集各类稿件79篇,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向莆铁路建设历经的重大事件,以及建设者同地方政府、沿线群众风雨同舟、鱼水相融的往事。
  •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有关混凝土的一些基本知识。
  •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本书正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大背景下,结合灾后重建的实际和近年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深刻剖析了灾后重建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寻求有效地推进灾后重建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剖析了彭州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抓住重建资金筹集、重建模式选择等关键和难点,积极探索、创新、推进灾后重建的新机制、新模式,构建灾后新的城乡建筑形态系统、现代产业系统、基层治理系统的实践,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地震灾。
  • 世界建筑文化

    世界建筑文化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的国家和民族都创造了风格独特、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它们散布于世界各大洲,点缀于高山、雄踞于平原、展翅于海滨、沉埋于黄沙,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足迹。它们在承载人类的历史的同时,其本身也成为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主要向读者展示了五大洲各个国家地区的建筑文明,包括历史传承、建筑的类型与风格,以及建筑技法等,本书集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相信通过浏览本书能使你对世界建筑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明晰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傲娇妹子惹不起

    傲娇妹子惹不起

    开学第一天,遇到一个野蛮霸道的女同学,她嫌弃我穿着太土,说我是乡巴佬,还让我看到她就躲着远远的;我以为只是巧合,没曾想她却一次接一次的找我麻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将军与故乡

    将军与故乡

    本书包括将军与故乡、建设者剪影、老区风景线、志士忠魂、神州漫游五组文章,收文40余篇。
  • 天堂在何

    天堂在何

    大学生奇幻世界,主人公无意中接触了世界的禁止领域,开始一系列故事
  • 瓦罗兰纪事

    瓦罗兰纪事

    一些关于英雄联盟背景故事的小串联,偏历史性,想到哪写到哪
  • 贵族少女与猫

    贵族少女与猫

    图文伯爵的女儿艾瑞丝·图文,偶然收留了一只高贵的异瞳的波斯猫,某一天,在这个猫妖为罕见存在的大陆,这只猫化成了人形
  • 邪帝凌天

    邪帝凌天

    宅男王超魂穿异世,夺舍一位恶贯满盈的豪门大少,又得一部绝世魔功、一个随身空间,从此开启金大腿,平推一切,横压一世,过上了狂霸炫酷吊炸天的快活日子。王超这么吊,美女们都知道。什么正派仙子,魔道妖女,个个奋不顾身扑过来,要他血债血偿,搞得王超也很苦恼啊!
  • 能穿越的乌鸦

    能穿越的乌鸦

    重生成了一只惹人厌的乌鸦。还好的是,可以穿越!总有一天,我会进化成无上存在!
  • 至高神之再次降临

    至高神之再次降临

    在名为利亚伊迪斯的异世大陆上,发生这样的事:两千年前,一个六人队伍穿越而来,被人类种族尊为六创神。一千两百年前,一个七人队伍穿越而来,被所有种族称为七罪魔神。四百年前,十三魔皇横空出世,便开启了伟大的英雄时代。而这一切的一切和我们的主角新空又有什么关系呢?
  • 天价契约:总裁的私密甜宠

    天价契约:总裁的私密甜宠

    她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学生,误入狼床,惹下贪心恶少总裁。本来只是情人关系,却一不小心掠走总裁欢心。他对外宣扬:“这个女人是我的,这个女人的思维身子甚至连掉落的发丝,都只能是我的。”她说什么,他便是什么,寸步不离。宛如保护着一个稀世珍宝。“方御扬,你为什么要娶我啊?”她天真的询问着。她本来以为自己只是一个玩具而已。他挑眉,印下一个吻:“问的好!就是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和你啪啪啪!”说罢,一个翻身,顺势关上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