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争这口气
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歼8飞机和歼8全天候型飞机装备部队后,成为空、海军主力作战机种,大大提升了空战能力。1980年开始研制歼8Ⅱ型飞机,在技术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歼8Ⅱ型飞机的武器火控系统仍落后于国外飞机的水平。一位巴西空军参谋长看过歼8Ⅱ型飞机后说:“这是一架好飞机,可惜它像轿车装了吉普车的仪表。”不能满足空、海军的作战要求。面对当时的国内、国外形势,部队的装备亟待改善。国家领导人,空、海军首长也非常着急,迫切要求改变武器装备落后的现状。恰在这时,中美关系有所改善,双方领导人互访频繁。1985年3月,中美双方商谈了中美在陆军武器及电子设备方面的合作事宜。借此机会,决定歼8Ⅱ型飞机改装美国的电子火控系统,即“和平珍珠”计划,国内称为“八二工程”。空军把改装后的歼8Ⅱ型飞机视为在2000年前后对付敌人进攻性飞机的拳头力量。可是好景不长,好梦未圆,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上两霸相争的冷战格局被打破,其余波也传到中国,1989年爆发了“****”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粗暴地干涉我国内政,借此对我国举起了“制裁大棒”,美国单方面终止“八二工程”合同,使我国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羞辱,极大伤害,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是有自己国格、有自己尊严的国家,中国人民是有志气、有智慧的民族,对“制裁”这口气是咽不下去的。中国的上上下下,都想用一种新机来替代“八二工程”飞机,证明中国人民的能力,出这口恶气,并很快形成了一种思潮。“八二工程”刚一停止,601所就建议尽早召开“歼8B型飞机改装/改进方案论证会”。在1989年8月,国防科工委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上,601所全面阐述了立足国内航空科研的实际水平,以歼8Ⅱ型02批飞机为基础,充分利用已有的或即将成熟的预研成果,改装功能和性能与“八二工程”相当的国产化数字综合火控系统,使飞机具有下视下射和全向拦射的空空全天候作战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空地攻击能力。改进飞机机体提高机动性,换装大推力的发动机,使飞机性能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空空作战能力,有效地对付低空突防目标,并具有一定的空面导航攻击能力,经过这样的改进,飞机的综合作战性能超过“幻影”2000,可以与F-16相抗衡,可以应付我国边境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尽管这次会议没有做出最后决定,但601所的决心始终不渝。于是,1989年9月27日又与沈飞公司联合行文向航空航天工业部请求歼8B改型飞机立项,得到林宗棠部长的支持,而且在企事业领导干部会上,林部长要求各单位立即行动起来,以拼搏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并将歼8B改型飞机命名为歼8C型飞机。
民心所向,得道多助。事也该成,恰逢时任党中央书记的江****视察沈飞公司。1989年10月31日,江总书记观看歼8Ⅱ型飞机飞行表演,沈飞公司总经理唐乾三抓住机会向江总书记汇报了“八二工程”被美国制裁的情况,及沈飞公司和601所干歼8Ⅲ型飞机的决心:“以沈飞公司遇到的情况看,军用飞机的发展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靠别人是不行的,过去苏联制裁我们,现在美国又制裁我们。中国人民并不笨,只要给钱、给时间,一定能搞成功。”江总书记认真地听了汇报,最后说:“那好,我们中国人就是要争这口气。”
1989年11月10日晚上,江总书记又给林宗棠部长打了电话,江总书记说:“在军委领导会上,我讲了到沈飞公司看了歼8Ⅱ型飞机,歼8Ⅱ型飞机是个好飞机,工厂搞得很好,经理不错,很有干劲,愿意为国防多作贡献。歼8Ⅲ型飞机一定要搞,钱,我想办法筹集,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买几架飞机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自力更生,靠我们自己,搞它200架……”江总书记的决策与决心,是一次强有力的政治动员,是一声震撼祖国山河的进军号,说出了航空人的心声,激发了航空人的斗志。
1990年11月23日,总参谋部批准歼8Ⅲ型飞机作战使用性能,批复中强调:歼8Ⅲ型飞机是中央军委和中央专委批准研制的重点项目,是我军主战战斗机中的高档机种,是2000年前应付边境冲突和突发事件的“拳头”力量。歼8Ⅲ型飞机的研制重点是落实专委提出的换装“昆仑”发动机,改装与“八二工程”功能相当、性能相近的火控系统及其他有关系统。命名为歼8C型飞机。
歼8Ⅲ型飞机被列为国家重点型号,从一开始研制就成为了“宠儿”。其研制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专款专用,大力支持。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1991年5月4日,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批复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立即开展歼8Ⅲ型飞机的研制工作。从此,歼8Ⅲ型飞机的研制工作在全国展开。只待一架崭新的飞机飞向蓝天!开创中国航空工业新的篇章!
为了使研制顺利进行,确保研制目标的实现,601所于1990年3月9日召开了科研生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歼8Ⅲ型飞机的工作,决定由李明总师担任型号总设计师,杨凤田任常务副总师,负责日常工作并抓总。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了“八三工程”总指挥系统、总设计师系统、总质量师系统、总会计师系统。李明被任命为“八三工程”的总设计师,杨凤田被任命为“八三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1996年7月被任命为“八三工程”总设计师)。从此,杨凤田开始率军踏上了研制歼8Ⅲ型飞机的征程。
抢建环控实验室
歼8Ⅲ型飞机是在歼8B型飞机基础上进行重大改进研制的全天候战斗机。
歼8Ⅲ型飞机总体设计状态可以概括为在歼8B型飞机基础上进行的改型设计,即两大改、两适应和八改进。
两大改:
(1)改装自行研制的数字式综合火控系统;
(2)改装2台自行研制的“昆仑”发动机。
两适应:
(1)具有空中受油能力;
(2)具有组合式自卫电子对抗系统。
八改进:
(1)混挂3种导弹;
(2)增加炸弹种类;
(3)采用补偿空速管;
(4)改进弹射座椅;
(5)改善起降性能;
(6)使用过载提高到8;
(7)改善飞机的维修性和可靠性;
(8)调重心和采取减重措施。
由于上述改进,还引起飞机相关系统、结构的改进。
歼8Ⅲ型飞机环控系统采用了一套新研制的大制冷量、综合设计的环控系统,既可以满足飞机座舱通风、增压和除雾要求,又满足雷达、电子和电源设备的通风冷却与增压要求。新的设备、新的接口附件多,管路复杂。因此要求在1994年年底歼8Ⅲ全状态飞机03架首飞前,必须做完环控系统的地面试验。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到1994年初环控实验室土建工程才完成个壳子。距离完成试验时间已不足一年,而且实验室必备的大储气罐、低压舱段等设备尚待订货。在这种条件下要完成试验,在正常人看来是绝不可能的事。在601所所长办公会上,明确由杨凤田负责完成此项试验。面对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他眉头没皱一下,就爽快地接受了任务。但他知道靠他一个人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得好,“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于是在他的建议下,601所成立了以所长刘春义为组长、杨凤田为常务副组长,由经济副所长施荣明、基建副所长孙志德、生产副所长王德纯、总会计师赵铭津及各有关机关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在他主持下,领导小组每周召开现场例会,检查进度,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都按计划节点进行。由于参试的人员多、设备多,在管理上他采取了措施,成立了QC小组,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设专人记试验日志和协调更改记录,建立会签、加班补助等制度。50多人的试验队伍形成一个整体,不分单位、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每个人各尽其责,使试验工作井井有条。那么多的工作该从何抓起呢?他用自己的智慧,与有关人员一起详细分解工作项目,提出影响进度的主要工作,并制定了网络图。经分析,影响进度的主要工作有土建及设备安装、实验舱段制造、压气机采购、非标准设备制造。他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实验舱段如不按时到位就无法封闭实验室大门,土建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他就派专人到辽阳市的制造厂跟班督促,直到设备按时发来。土建及设备安装是沈阳第三建筑公司负责,春节前他专门去拜访,与其领导沟通,讲清该项目的重要性,请求他们春节一过就来到现场。要知道,春节后的沈阳仍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不时有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天气出现。一般土建工程都已停工,等3月份后才能复工。可是这个项目等不及,工程队的工人们战天斗地,不惧风雪严寒,日夜加班,只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土建和设备安装任务,为该项试验赢得了时间。
在压气机采购的问题上,有人主张到南方购买,有人主张在沈阳赶制。杨凤田权衡利弊后组织专人调研,最后,决定采用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的压气机。但按正常的生产周期是不能满足试验要求的。他就亲自到市政府找主管副市长张瑞昌汇报,得到了支持。张瑞昌指派市经委国防处的负责同志和他一起到气体压缩机厂进行协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意调整计划保证按进度提供产品。
测控系统也是这次试验的关键问题之一。杨凤田从长计议,主张采用当时国内领先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测试能力。可是经费不足,一时又难以解决。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却步,多方协调、绞尽脑汁,最后硬是从尚有缺口的土建费中挤出200万元,购买一套多控制、多测试回路的自适应控制机,为高质量完成试验创造了条件。
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就在安装压气机时,发现压气机的底座高度不够,要浇灌水泥,可是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施工人员急得来回转,不知所措。正在这时,杨凤田来到现场,问清情况后,他与孙志德副所长筹谋一会儿,决定用厚钢板垫,并亲自跑到物资仓库找材料,这样解决了问题,保证了工期。
在试验大干的日子里,杨凤田和试验人员打成一片,白天工作忙,几乎每天晚上他都出现在现场。参加试验的李幼奎同志回忆说:“他知道大家的辛苦,和我们打成一片,没有催进度而是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需要哪个部门支持和帮助,帮助我们解决信号电缆不够、设备地基偏差、超大型设备晚间运输和墙壁开孔预留方案等具体问题。在现场他也和我们工作在一起,我们在桥架上布线,他也帮忙扶一把梯子、递一根线,同时告诫注意安全,使人感到亲切,心里温暖,干劲也就更足了。由于他的感染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集体力量,最终只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设备组建和调试任务。为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试验如期得以开试。”
环控实验室按期建成并提前完成试验,受到上级的好评。杨凤田在试验总结会上深情地说:“只要我们加强领导,认真组织,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一些看来似乎按期完不成的工作也是可以完成的。”
老杨的这个建议很好
1997年4月23—2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阎良航空工业有关单位视察。杨凤田参加了汇报会,在他汇报时,讲到中央领导对歼8Ⅲ型飞机非常重视,基层也非常认真,但是中间有些不协调,希望能成立“八三工程”领导小组。刘副主席插话说:“老杨的这个建议很好!”刘副主席听完汇报指示说:“成立‘八三工程’领导小组的建议很好,请曹主任(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回京后尽快落实。”根据******副主席的指示,于1997年6月正式成立了“八三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成是:
组长:王统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副组长:刘高倬(中航总副总经理)王良旺(空军副司令员)
还有王金城、付振国等国家与军队各大机关的9名组员。
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成立有国家计委、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国防科工委、财政部、空军、海军、机电部、冶金部、电子工业部和中航总、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建材局等组成的高层领导小组,突显了对歼8Ⅲ型飞机的重视和殷切期望,也是对研制体制的完善和尝试。1997年6月12日领导小组正式成立。1997年6月22日由组长王统业副主任在北京主持召开工程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2000年9月28日在北京召开第六次领导小组会,这也是最后一次会议。
领导小组伴随着型号研制3年3个月,共召开了6次会议,十多次到现场检查工作和现场办公,开专家会议,邀请有关厂所、院校领导一起研究解决问题。对推进飞机、发动机设计定型试飞进度,协调解决各种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杨凤田是功不可没的。
三位一体,一个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