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没有坦荡的好心态,就无法活出自己人生最佳状态。成人是,孩子也是。良好的心态能将孩子的热情和能力都提升到最佳状态。对孩子良好心态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工作,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其实,生活的每个方面都会影响孩子的心态,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积极、健康的环境,是孩子良好心态形成的最理想的环境。这也是作为父母、长辈最需要精心努力的地方。
1.有志者事竟成──葛健豪逆境教育子女
每当看到“摇摇篮的手就是塑造孩子未来和推动历史进程的手”这句话,我便会想起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为了孩子的未来而与他们一起求学的母亲,她有一个铿锵作响、充满阳刚之气的名字──葛健豪。
葛健豪的丈夫叫蔡蓉峰。本来蔡家在当地也算是一个殷实之家,但是,蔡蓉峰却是一个好吃懒做之人,由于坐吃山空,家境日渐衰落,手头再无钱可供他挥霍。然而,当他看到年仅13岁的女儿蔡畅已经出落成一个姿容温雅、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时,便自作主张,以500块银元的聘金,把她许配给一个地主去当小媳妇。嫁娶的日期将近之时,他才把这事告诉妻子葛健豪。葛健豪一听怒不可遏:“不行!你不能为了钱卖女儿!”蔡畅一听父亲已把她许配给了一个地主,也一样气愤不已,她走到父亲面前勇敢地说:“不,我绝不去!”钱迷心窍的蔡蓉峰一看女儿敢拂己意,不禁勃然大怒,只见他跑到厨房拎着菜刀直奔女儿而去,他吼道:“你敢不去!看我不砍了你!”此时的葛健豪为了女儿已顾不上一切了,她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一把夺过丈夫手中的菜刀,怒道:“你敢动我女儿,我就跟你拼了!”蔡蓉峰见妻子要跟自己拼命,知道来硬的不行,就转怒为笑地说:“孩他娘,你看我钱都收下了,日子也已定下了,覆水难收啊,要是反悔了,以后我还怎样做人啊?”葛健豪说:“怎样做人,那是你的事,但是,谁也不能卖我的女儿!”蔡蓉峰见她软硬不吃,他最后抛下一句话说:“哼!走着瞧,看这事最后谁当家!”
丈夫的这句话让她难过不已,在20世纪初的封建社会里,作为女人是很难保护自己的,如何才能让女儿躲过这一劫呢?恰在这时,葛健豪听说了湘乡县城有一所女校(湖南女子教育养习所)正在招生。为了改变女儿被卖的命运,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立刻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冲破来自家庭里的重重阻力,带着女儿连夜赶到湘乡县城,她决定与女儿一起入校学习。走时还给丈夫留下对联一副:“遵守礼教,无非是甘卖生女作小媳;莫出闺户,却原来忍将骨肉换大洋”。葛健豪幼年曾伴兄弟读书,在家时就颇有文名。蔡蓉峰读罢此联,再想想已离家出走的母女,心中陡生无限的悔意。
然而,问题并不是像她在家里想象得那样的容易,报名时,女校以她年龄大为由拒绝给她报名。葛健豪非常气愤,立即动笔给县署写了一封呈文,说明自己求学的理由,并附上自撰的一联:“师旷有言,七十读书为炳烛;韦母立范,八旬设馆尊宣文。”并亲自赶到长沙呈到县署。县官读了她的呈文,又听了她申述了一番为什么要读书的理由之后,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子,便在呈文上批了“奇志可嘉”,并责令学校破格录取。这件事在当时的三湘一带曾引起过极大的轰动,听说母女同在一个学校里读书,人们无不称奇。
1919年的冬天,上海“华法教育会”的客厅里,许多年轻人正在排队办理留法勤工俭学的护照,然而,在队伍中竟出现了一位十分惹人注目的湖南农妇装束的小脚女人,当她走到长桌前申明也是办理出国手续的时候,人群里一下子爆发了一阵轰动,无数惊奇的眼睛都在盯着她笔下那张正在填写的履历表:葛健豪,54岁,1865年8月17日生于湖南湘乡县荷叶乡,毕业于湖南女子教育养习所……申请与儿蔡和森、女蔡畅同去法国勤工俭学。
看了她填写的履历表,在场的所有人无人啧啧称奇,特别是听了她的求学经历,更是让人激动不已,一时间被舆论界誉称为“20世纪的一位惊人妇女。”被湖南的《大公报》称之为“吾湘的一点生机!”
原来在20世纪之初,湖南由于军阀连年混战,教育差不多已被破坏殆尽。就在这时,******和蔡和森听说北京正在组织有志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便立即组织湖南学生投入其中,向警予、蔡畅也发起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的倡议,并希望母亲能带个头。葛健豪二话没说便带头报了名,并撰联以述怀:“有志竟成,喜今朝乘长风破万里浪;苦心不负,乐明日攀高岭采千年芝。”
在法国,葛健豪一边学习,一边与女儿蔡畅及未来的儿媳向警予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们白天去学校学习,回家后立即做刺绣,直到深夜。葛健豪的绣衣工艺精湛,深得法国妇女的喜爱,一件可卖到几十甚至上百法郎。刺绣带来的收入可以使两代人安心攻读了。
葛健豪法语发音不准,带着浓重的湖南乡音,单词也记不住。但她绝不放弃,她学习另一位“高龄学生”徐特立一天学一个单词的苦学精神,请向警予、蔡畅做辅导、提示,三人一边绣衣,一边念念有词地苦学法语。葛健豪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儿子女儿们一起攻克了法浯关……
教子感悟:
蔡和森(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在广州遇害)与蔡畅后来之所以都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可以说都离不开母亲葛健豪的精心培养和人格力量的影响。作为一个母亲,她对儿女的爱是淳朴而又伟大的,她“望子成龙”,更注重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和探索,一起向着理想的目标勇敢地飞翔。在今天,为了儿女的成才,也确实有许多伴读的母亲或父亲,然而,他们为儿女们所做的一切,却是一种纯粹的“牺牲”,扮演的是“保姆”,甚至是卑微的“奴隶”。你也许这样的牺牲确实换来了儿女的好成绩,但是,这样的母亲或父亲却在无形之中扭曲了孩子的灵魂或心灵,你所做的牺牲,会使他们在无形之中渐渐地形成这样的心理定势:觉得自己只要具备了某种优势,就可以对他人颐指气使、高高在上。这样的孩子一旦走向社会,就会在精神上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给他的人生岁月蒙上无法驱除的心理阴影。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葛健豪无疑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母亲,可是,最初她也不过是中国无数普普通通的平常妇女中的一个,只是为了女儿不至于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才与女儿一起愤然出走,从而开始了她不平凡的人生追求。关键和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单纯的把自己当成女儿的“保姆”或“伴读”,更不是纯粹的“牺牲者”,而是将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学生,一个知识的探索者,一个伟大事业或理想的追求者。“遵一家教,从三代言,不出闺房半步,小奴家何苦束手就缚;学五车书,练两手技,闯荡江湖万里,新女性岂能宰割任人”,看,这就是她当时题写的言志联。有如此母亲,儿女们想弱都弱不了,这无疑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做父母的最值得学习和效法的地方!
2.培养孩子的自信──撒切尔夫人父亲的“镜子”教育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一个出身平民的女子,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连续3次当选。她在重大国际、国内问题上,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立场强硬,做事果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
然而,撒切尔夫人绝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气质、兴趣等都深受父亲的影响,她的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于父亲培养起来的高度自信!
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茨是一个鞋匠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以维持生计。父亲爱好广泛,热衷于参加政治选举。玛格丽特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博览政治、历史、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从小对政治就有相当多的了解。
玛格丽特的家教是很严格的。从小父亲就要求她帮忙做家务,10岁时就在杂货店站柜台。在父亲看来他给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允许女儿说“我干不了”或“太难了”的话,借此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很小的时候,罗伯茨先生就谆谆告诫她千万不要盲目迎合他人。等到玛格丽特入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才惊讶地发现:她的同学有着比自己更为自由和丰富的生活,劳动、学习和礼拜之外的天地竟然如此广阔而多彩。她的同学可以与他们的朋友一起在街上游玩,可以做游戏、骑自行车。星期日,他们又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一切都是那么诱人,那么令人愉快。
幼小的玛格丽特心里痒痒的,她幻想能有机会与同学们自由自在地玩耍。有一天,她回家鼓起勇气跟充满威严感的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
罗伯茨脸色一沉,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不要随波逐流。”
见孩子不说话,罗伯茨缓和了语气,继续劝导玛格丽特:“孩子,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样,沉迷于游乐,那样一定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
听罢父亲的话,小玛格丽特再也不吱声了。父亲的一席话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她想:“是啊,为什么我要学别人呢?我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呢。刚买回来的书我还没看完呢。”
罗伯茨经常这样教育女儿,要有主见,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随波逐流只能使个性的光辉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
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的高度的自信,独立不羁的个性使她常常有一种心理优越感。
玛格丽特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校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不管她的问题是比较幼稚,还是比较尖锐,她总是充满好奇地脱口而出,而其他的女孩子则往往怯生生地不敢开口,她们只能面面相觑或抬眼望着天花板。
回家后,玛格丽特向父亲汇报学校的情况时,父亲总是鼓励她:“孩子,你有这样的信心,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辩论家。”
父亲的不断鼓励使玛格丽特对自己的口才充满了自信。上中学的时候,玛格丽特是学校辩论俱乐部的成员,演讲从不怯场。但老实说当时玛格丽特的演讲技巧一点也不高超,用她同学的话说是根本不能振奋人心,这自然不受同学欢迎。
玛格丽特却毫不顾忌,一有机会就上台滔滔不绝演讲。有一次,因为她讲的内容大家不感兴趣,而且她又讲了很长时间,那时尽管台下时有嘘声,讽刺嘲笑随之而起,玛格丽特自信好强的个性却使她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依然毫不脸红地演讲下去。
甚至到后来,听她演讲的人都跑光了,她却仍然坦然地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完才停止。许多同学对她这种突出个性不理解,但她对别人的议论也毫不在意,一直维持着独立自信、我行我素的个性。
教子感悟: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得到了一种力量,他便可以学会自信。”父母积极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会鼓励孩子也是需要父母做出努力的。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爸爸,当他看到2岁多的儿子打碎了奶杯,奶洒了一地而呆呆发愣时,立即跑到儿子面前安慰他说:“宝宝长大了,手真巧,会自己拿奶杯了。”接着,年轻的妈妈也赶了过来说:“岁岁(碎碎)平安,年年成长。不要怕,下次一定会拿得住。”
家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利用孩子心理特点。抓住他点滴的进步和成功,对他做出的努力给予赞赏和鼓励。给予鼓励就等于积累一些积极的情感,让孩子觉得自己还行。积极的性格都是在你一次一次努力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社会学家库利认为:孩子掌握知识、发展人格的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镜中我”的过程,即孩子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然后按照这面镜子设计自己的人生轨迹。如果总说他学得不好,他自然会觉得学得没劲,干脆就不学了。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儿童脑神经外科专家,自幼患了一种学习障碍症,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老师从未在他的作业本上打过对号。看到满本的错号,他的头胀得很大,可无论怎样努力,还是做不对。四年级换了一位数学老师,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新老师拿起他的作业本,亲切地说:“你太大意了,咱们再写一遍。”第二遍还是没对,可老师却在本子上打了几个对号。他激动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这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竟迷上了数学。
如果从追求真实的角度讲,家长也许不应该这样做,可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应该求善求美。对于一个从未独立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使他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反之如果期望过高,孩子会因达不到要求而苦恼,家长也会因孩子的裹足不前而失望。
3.特长教育法──左思父亲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