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呼啸着转向跑道滑去,尾喷流卷起一片热浪,然后在跑道上加速向前冲去,轻盈地飞上了蓝天。观看试飞的设计人员和工人,起飞前紧张的心情转化为首飞成功激发出的兴奋和激动。人们迸发出的掌声和欢呼,伴随着飞机的轰鸣汇成雷鸣般的响声。
歼教1飞机着陆后,于振武同志拿着飞行帽还没有走下梯子,徐舜寿立即奔向歼教1飞机,与于振武同志热烈握手祝贺,并询问首飞的有关情况与感受。
首飞成功以后,试飞站的苏联专家对徐舜寿说:“我真为你捏了一把汗。试飞员只用两周时间熟悉情况,在苏联从没有过。”
歼教1飞机首飞后,就按试飞大纲转入正常试飞阶段。徐舜寿经常到试飞站与试飞员交谈,听取他们的感受和意见,互相交底,特别交代在设计中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请飞行员在试飞中加以注意。设计人员以他为榜样,也经常与空、地勤人员交流。
歼教1飞机从7月26日开始到8月5日止,共进行了8次飞行试验,总计飞行2小时23分,完成了初飞试验。
飞行员对飞机的初步评定是:座舱宽敞,前后舱视界比米格-15好;座舱内的安排是合适的,部分电门仪表的安排使用时感到不便,应加以改进;起落架减振好,刹车灵活,转弯容易;起落架收放时力矩变化不明显;放襟翼时飞机低头,力矩变化较大;收放起落架和襟翼时对横侧操纵和稳定性无影响;起飞时抬前轮拉杆量大,比乌米格-15容易;着陆滑跑距离很短;飞机的安定性很好,没有很大摆动,横侧安定性似乎过大,操纵时杆重……总的评价是:除了几个故障需排除外,其他基本性能都是较好的。
总结歼教1的设计经验
1958年8月4日,在112厂举行了歼教1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祝捷大会,辽宁省、沈阳市、一机部和四局等领导到会参加,叶剑英元帅及刘亚楼司令员也参加了大会,并观看了飞行表演。会后,叶元帅和刘司令员等与会领导接见了设计、试制和试飞人员,并合影留念。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明确表示要生产10架试用。
对这一次表演,给徐昌裕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回忆录中记述道:
“1958年8月歼教1试飞时,叶剑英去了,刘亚楼也去了。试飞员是于振武,后来担任过空军司令员。我们在主席台上,刘亚楼也在主席台上。当我们看到刚出来的新飞机‘哗’地冲过来,超低空飞行,噪声很大,我们都很兴奋。刘亚楼急了,大声嚷嚷:‘飞机出事可了不得,机场有上千人看呢!不要冲了!’他刚说完,飞机又‘哗’地冲过来了,惊叫声一片,现场的人看得直叫好,试飞员真厉害,技术真高!”
(徐昌裕《为祖国航空拼搏一生》)
歼教1飞机上天以后,苏联航空工业部部长发来贺电,而且说立即派一组专家来帮助我们试飞。苏联当时还没有中级喷气教练机,对歼教1很感兴趣。之后苏联也采用了和歼教1同级的捷克L-29作为中级教练机。
歼教1的试飞和新中国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成功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伍修权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徐舜寿等同志在航空事业上的贡献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早在‘101’号(注:歼教1曾定为‘101’号机)试制时,******总理鉴于当时还不宜公开宣传这一成就,请人转告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先做‘无名英雄’。”
(伍修权《忆新中国第一代航空工业专家徐舜寿》)
由于******的形势已经到来,航空工业热衷于仿制跨音速战斗机——米格-19,歼教1飞机被冷落了。特别是歼教1飞机到北京表演后返回沈阳途中经过辽宁省绥中县时,由于发动机涡轮叶片折断而迫降, 410厂又忙于试制歼6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没有安排对故障的进一步分析,更谈不上予以重视和解决问题。这样,歼教1飞机的研制工作就停顿了下来。
而此时空军训练体制也在改变,三级训练改为两级训练,飞行员在雅克-18上完成初级训练之后,直接上乌米格进行中高级训练,空军对歼教1飞机已经不感兴趣了。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空军又需要一种喷气教练机,重又想起歼教1飞机,也曾打算恢复歼教1飞机。但图纸已入三线的档案库,工艺装备也全部销毁,歼教1飞机再也恢复不起来了。可叹的是,30年之后,20世纪80年代,空军又需要最大速度为800公里/小时的喷气式教练机,于是又研制了L-11飞机。在研制中,L-11的气动布局参考了歼教1,选用了仿制的乌克兰AI-25TL涡喷发动机,取得了成功,现已陆续装备部队。
在我国开始设计歼教1飞机时,捷克、日本等国也在设计喷气式教练机。他们的工业基础比我们雄厚,设计经验也比我们丰富,而捷克L-29、日本TIF2飞机的上天时间都比我们的歼教1晚了一两年。相比之下,歼教1飞机的性能比同时代的教练机都要高,而国外的这些飞机一直用到80年代。
歼教1飞机从1956年10月开始设计到1958年7月首飞成功,只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其速度之快,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它凝结着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心血。
徐舜寿在《快速设计喷气式飞机的经验》一文中,总结了歼教1飞机设计的五条经验:
“(1)坚持需要和可能相结合,选型得当;
(2)善于运用前人的经验,正确选择原准机;
(3)认真地向国内外专家学习,搞好大协作;
(4)不断总结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坚持勤俭办企业(科研)的方针。”
歼教1的设计成功对于刚刚起步的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有着重大意义,歼教1的设计基本上走完了从型号设计到试飞的全过程,通过歼教1的研制,培养锻炼了设计队伍,积累了宝贵的设计和试制经验,也探索出了一条我国独立自行设计飞机的道路。
歼教1飞机的研制成功,开创了喷气时代中国人自行设计飞机的历史,在我国航空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注释:
①1957年9月6日,以聂荣臻为团长、陈赓、宋任穷为副团长的中国工业代表团赴苏联,就军事、兵工、导弹、航空等事项与苏方进行会谈。
代表团成员有钱学森、李强、刘杰、万毅、王铮、张连奎、刘寅。此外还聘请了21名火箭、原子能、飞机、电子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当顾问,其中航空方面的专家有三位:航空工业局副局长徐昌裕、飞机设计师徐舜寿、航空机载设备专家昝凌。
谈判共进行了35天,9月底双方达成协定草案。
通过5次谈判,达成了引进米格-19飞机及其发动机的协议,还签订了引进近程地地P-2(东风1号)、地空B-750(红旗1号)、空空К-5(霹雳1号)以及海防导弹等5种导弹的协议。
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代表中国政府,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别尔乌辛代表苏联政府,分别在协议上签字。协议全称《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