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这个人内心向来有一种自我驱动力。它促使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保持积极取胜、超越别人的激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是常胜将军,但这起码意味着我总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第二,我觉得我的心态根本没有老,我非常喜爱我从事的工作。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充满了激情。我觉得如果永远保持这种激情的话,我就不会变老。”
许多人认为,是那场火灾打开了他生命中新的一页,与死亡擦肩而过的遭遇,使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在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之后,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生活中去。
但他否认了这种说法,认为他的信念由来已久,从高中、大学、法学院学习,到后来建立媒体王国,他的价值观始终不曾改变,“那就是永远追求赢的激情,这种激情体现了我全部的生命意义。你不一定需要接近死亡,然后才能体会到生的可贵。只要你愿意,生活随时可以开始。”
二、生命需要激情
写完雷石东的故事,我就想到了塞缪尔·厄尔曼的短文《青春》,因为此文铿锵有力,振聋发聩,因此风行于世,激励了无数人。而我每次阅读,也觉血脉贲张,不愿蹉跎岁月,要奋发进取,体现人生价值。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心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失去进取之心,“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因为每一天,每一刻,我们的内心都翻涌着无数的念头,滔滔汩汩,永无宁日,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心驰”。佛家的禅修,就是眼观鼻,鼻观心,专注于一点,比如呼吸,天长日久,就让“心驰”逐渐平息,于是青灯古佛,四大皆空。这自然是极好的,但对付这“心驰”,除了平息,还可疏导。
如果我们心中有大理想,有小目标,就为“心驰”挖了一条河渠,于是激流翻腾,一路奔涌而去。我们的精神资源就被开掘,又能集合沿途的溪流,最终汇聚成大江大河,我们就能做成大事业。
若是没有了进取之心,心里的“心驰”四处奔逸,宛如洪水泛滥,又如杂草丛生,宝贵的精神资源就往往耗费在鸡毛蒜皮之上。
“同桌借我一块橡皮,弄丢了也不赔我,真是的。”
“他们打球,居然不叫我,真是的。”
“我一进教室,他们忽然不笑了,肯定在说我坏话,真是的。”
……
如此纠纠结结,作茧自缚,人就活得越来越琐碎,越来越没有大气象,心里被阴云笼罩,“斯亦不足畏也”。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你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吗?
我心中的好男儿,必然是胸有大志,锐意进取,同时豪侠仗义,不拘小节,率真自然。这样的人,不一定多帅,多有钱,但必然事业有成,看上去风光霁月,磊磊落落,遇事从容不迫,时常爽朗大笑。我们谁不愿与这样的人之结交呢?
略略,你渴望成为这样的人吗?
三、有了热忱,任何人都不可以小觑
为了赢而赢,让雷石东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的确,世间有许多人是这样的。有些富豪积累财富,然后举办惊人的慈善活动,以此反哺社会。比如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邵逸夫等人均是如此,他们的后半生都在忙着把他们前半生赚来的钱捐给科学、医药、文化和教育事业,的确创造了意义,但在前半生,他们是为了赢而赢。他们在成就中品尝到快乐,并焕发了更旺盛的斗志,更澎湃的激情,进而获得了更高的成就。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因此,要想生命中充满快乐,我们需要获得成就,或者说,成功。正因为如此,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中,把成就归入幸福的五大元素之一。他说:“追求成就人生的人们,经常会完全投入到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常如饥似渴地追求快乐,并在胜利时感受到积极情绪,还有可能是为了更大的目标而战。”因为这种追求,所以乔丹不断磨砺自己的篮球技术,终于在球场上腾空飞起,成为最伟大的球员。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远”,不正是人类追求成就的写照吗?
而如何才能成功?
通过人生规划,找到自我天赋,当然是成功的捷径。但是我逐渐发现,人生规划宛如给汽车预设道路,但如果汽车自身没有发动机,则一切外力都是徒劳。
而这样的人,我们看到的还少吗?校园里,有的是不思进取、无所事事、虚掷光阴的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家庭条件越好,越是助长其好逸恶劳的陋习,于国于家于己都是无用的。人生规划对他们而言,也是毫无用处,因为放任自流的日子,是无需规划的。
近年来,常见报刊上称道民国教育的成功。钱伟长、费孝通、启功、杨振宁等等,都是成长于抗战时期,举国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但他们何以成长为大师?而我们在和平年代,教育条件日新月异,反倒培养不出那样的人才呢?
究其原因,差别乃是主动、热忱。有了此种精神,差的条件可以克服,好的方法可以培养,经验教训可以总结,若再加上科学的人生规划,假以时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热忱是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失去了热忱,他不仅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难以完成学业。因为当你觉得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是为家长、老师而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时候,你的中枢神经就不会兴奋、就无法高度集中,你的学习效率就会低下。当你遇到学习的困难时,你容易气馁。反之,你对学习充满热情,你全心身投入到你所学的知识中,不仅钻研它、记忆它、而且热爱它,那么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一定会被你的满腔热情所淹没。热忱是你学习的好伙伴,它仅能让你学得更轻松愉快,而且会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伟大的创造,”博伊尔说,“离开了热忱是无法做出的。这也正是一切伟大事物激励人心之处。离开了热忱,任何人都算不了什么;而有了热忱,任何人都不可以小觑。”
四、警惕成就的陷阱
打住!
我在为成功大唱赞歌,对此,你肯定会心存警惕,对吗?因为成功学大行其道,会让人心失去平衡。陈子轩去过的传销公司,所宣扬的也都是这种精神。
你说的没错,追求成就往往会陷入一个陷阱,那就是盲目攀比,慢慢的,就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去了,不知不觉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陷入了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之中。
赵昱鲲在《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中,曾有个精巧的比喻,将成就比作脂肪。他说,在远古的时候,脂肪是短缺的,我们不能随便就能捕猎一头野兽。但脂肪所含的热量是食物中最多的。因此进化赋予了我们喜欢吃脂肪的本能。当来之不易的脂肪出现在面前,我们自然应该甩开腮帮子猛吃,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繁衍。而到了现代,我们随时都可以吃到脂肪,若是不加节制,必然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危险。
成就也是一样。广义的“成就”,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比如特蕾莎修女,一生行善,没什么物质成就,但其人格之高贵,事业之伟大,在我们看来,自然是成就极高。
而狭义的成就,意味着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日后获得高收入、高地位。有钱有势的人生活优越,有更营养的食物,更好的医疗条件,不仅自己可以活得更久。况且,现在的美女不都希望嫁给高富帅吗?可见,学业有成,事业发达,家道殷实,实在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乾隆皇帝游江南,登上镇江金山寺,远望长江有点点风帆,就问金山寺长老:“江上有多少只船?”长老回答:“只有两艘,一艘为名、一艘为利”。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成就”的诱惑力。
正如脂肪诱人,让人发胖,过度追求成就,也会让人心中惶惶不安。因为在罗素看来,现在让我们深感焦虑的,“并非下一天没有早餐吃,而是不能耀武扬威盖过邻人”。
还记得你二舅的房子吗?在乡下,建个房子,无疑是件大事。要是建得好,不仅住着舒服,而且脸上有光,甚至光宗耀祖。那年二舅四处打工,有了积蓄,就准备建房。因为隔壁建了四层楼,二舅不愿示弱,东拼西凑,甚至不惜偷工减料,到底也垒了四层。但耗空了积蓄,不仅无力内壁装修,连外墙的粉刷也省了。于是一副空架子闲置了两年,稍有积蓄,将一楼客厅简单装修一下,二楼的卧室只是毛坯房,放了床,摆了桌,也就入住了。至于三楼四楼,一无所用,不过是空荡荡地积累灰尘罢了。
我看了不免叹息:他家只有三口人,儿子以后读大学,就不太会回老家,剩下他们两口子,怎么住得了四层楼。要是理智一些,盖个两层,把另外两层的钱用于装修,再弄点花花草草,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可惜,二舅却不这样想,因为他要攀比,要面子,却不要里子。
你二舅在乡下,能相比较的,也不过就是村里人,范围还是小的。而我们呢,随着网络的发达,可比较的人实在太多了。就算隔壁邻居里没个高官,但很难说同学中没一个飞黄腾达的;就算亲戚里都是工薪阶层,但朋友圈里,难保没个亿万富翁,更可气的是,他们还很悠闲,老是晒在希腊啊法国啊瑞士旅游的照片,而我们呢,每天只是柴米油盐,一对比,差距实在太大,内心难免失落,于是乎,我们就催促自己,努力,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可是渐渐的,我们比较的对象从熟人圈,扩展到了整个社会。比如我们曾经出过书,确实相当畅销,但是对比一下作家富豪榜里的那些巨头,咱们的书只是萤火之于皓月,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看人家的粉丝团,人家的号召力,我们难免会沮丧不已。唉,那种感觉真是腐蚀心灵啊。
小时候,你奶奶对我很严格,时常拿“别人家的小孩”来教育我。“别人家的小孩”从来不调皮捣蛋,长得好看,又听话,每次都考一百分,回家还帮大人干活……当时我自卑极了,甚至一度认为,你奶奶一点都不爱我,而是爱“别人家的小孩”。这种情结,一直到我考上大学才解开。我忽然发现,“别人家的小孩”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你奶奶选取了每个人的优点,来和我一个人比,我怎么比得过呢?
这就像你在学校里,同时与最帅的同学比相貌,和年级第一的同学比成绩,和家境最好的同学比出身,从而自愧不如,低估了自己的实际地位。这样的盲目攀比,让人目标迷失,内心凄惶。
但是完全戒除攀比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因为攀比是人心的一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也能敦促我们改善生活,积极进取。但我们必须战胜过度的成就欲望,不要让盲目攀比伤害我们的幸福。消极情绪并无助于我们提高,而只会让我们思维迟钝,目光短浅,不利于长期发展。
五、心理体操:克服过度攀比心理
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不攀比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比如出身、相貌、家境等等,是你所不能改变的,那就不去攀比,而只能接受。接受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第二,破除“别人家的小孩”的骗局。他们既然是一群人,博采众长,我们自然无法与之抗衡,但如果分而歼之,则可各个击破。比如我小时候遭遇的那些“别人家的小孩”中,比我好看的,没我听话;比我听话的,没我好看;总帮大人干活的,又没我成绩好。
第三,比你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想象一下,你原先成绩不佳,只处于中流,但靠着努力,语文成了全班第一,综合分数也居于前五。你会不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情?